薛宝钗始终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为什么她自己却有那么高的诗才?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出处和真实含义,不应该想当然。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出自明人陈继儒(眉公)之语: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这段话表明,“女子无才便是德”并非让女子不读书不明理,做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或者泼妇,而是最好能够识文断字、深明大义,像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那样,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女子虽然是特别贤德的,但是事实上现实中很少,不可多得。

而那些喜欢看曲本小说的女子,比如像包法利夫人那样的,脑子里全是粉红色泡泡,浪漫无比,所以就容易为了爱情去做一些违背“妇德”的行为。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叫好又叫座,可是让很多封建卫道士恨之入骨,因为很多女的看了《牡丹亭》想和丈夫离婚,或者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很多封建卫道士诅咒汤显祖死后如何如何,受到什么残酷刑法等等。皆因汤显祖的主张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人不知道,德之所以为德,皆因建立在情理之上。以“德”之名要求他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就是最大的不道德。所谓封建“妇德”,不过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利益保护屏障罢了。真正女子的心声,他们才不愿意管。

其次,薛宝钗本人可谓这句话的切实践行者。

薛宝钗虽然长得美,学问大,聪明绝顶,但却从不会让别人觉得过于“突出”。无论是其穿着的“半新不旧”,还是教育林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认为读书并非女子的正事,女子就该以女工为要。言下之意,她之所以要读那些书,并不是为了自己用来娱乐或者寄寓性情,而是为了辅佐男人。

我们看到,宝钗读了很多书,懂得很多事儿,因此后面才能做到“小惠全大体”。即她做事从来都具有大局意识,不以自我为要。她有很高的艺术审美情趣,却并不为了艺术而放弃生活。如果说林黛玉是一个世外仙人的话,她薛宝钗就是世俗圣人。

她的一切,为的是把握好自己的现实人生,为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从不将自己寄寓在这些虚无缥缈的理想之中,你可以诟病她冷心冷情,但她的确“任是无情也动人”。

不过,综合《红楼梦》中她的表现,你就会发现,她是一个压抑了自己太多的人。因为压抑太多,所以没了个性,也谈不上什么幸福。而这,就是她的个性,抑或她自己认为的幸福。

最后,说一说在现代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其实认真思考,你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本就是站在男性立场上的论调。如果说女子看了杂书,容易“移了性情”,那男子呢?贾宝玉不照样喜欢看这些东西?那些小说啊曲子啊,做出来还不是为了给男子看!古代贵族男子畜养优伶的大有人在,捧角儿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移了性情”?正大光明地嫖妓,还说什么风流韵事。换了女人,就是“伤风败俗”!

贾赦老成豆腐渣了还想要鸳鸯做妾,贾琏偷腥不断还嫌王熙凤管他。根本原因在于,在那个时候,女子被视作男人的财产。而男子被视作女子的主人。所谓夫妇,不过如此,根本没有平等话语权。

说到底,说这话的男子,是怕别人侵占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而维护这些男人的利益,是这些男人“心照不宣”的金科玉律,所以才会有什么《女则》一类的东西出来,说到底,就是为了让这些“被吃”的人学会体面地“被吃”。而那些习惯于“被吃”的人,为了让自己的“主人”更欢心,甘愿学习各种“被吃”的本事,进而做一个合格的“奴才”。

其实何止古代?关于做奴才的学问,从古至今浩如烟海。还真是门学问呢!这年头,学不会点儿宝钗的理论,如何能够指导实践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