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胃腺癌,其他种类的胃肿瘤与您分享
引言
胃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腺癌,约占胃肿瘤的 90% 以上。除了胃癌,还有一些其他肿块,包括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及异位胰腺等。
这些病肿块影像上有很大重叠,实际临床工作中诊断胃肿块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简单总结几种胃肿块的 CT 表现。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来源于调节皮肤温度的小动静脉吻合结构一血管球体,是一种良性肿瘤样增生,通常发生于皮肤、真皮层以及甲床下及四肢末端,原发于胃部的血管球瘤非常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 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大的病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手术切除即可。
CT 表现:病灶位于粘膜下,通常较小、单发,多位于胃窦部,平扫为等密度,出血囊变少见,偶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持续至门脉期。偶尔血管球瘤可以表现填充式强化。
血管球瘤,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平扫呈均匀的等密度,增强后呈明显强化,门脉期仍呈高密度。
胃血管球瘤,CT 增强示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动脉期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向中央填充。
神经鞘瘤
胃是消化道神经鞘瘤最常好发的部位,大多起源于胃肌间神经丛,少部分起源于黏膜下神经丛。好发年龄为 40-50 岁,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CT 表现:粘膜下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内型或腔外型或混合型,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钙化、出血囊变及坏死罕见。
胃神经鞘瘤,胃粘膜下肿块,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均匀,呈中度强化。
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而发生于胃的少见,常位于贲门。
CT 表现:平滑肌瘤通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灶,以腔内生长多见,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强化。
胃平滑肌瘤,贲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强化,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
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位于粘膜下的良性病灶,生长缓慢,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分。约 90%-95% 脂肪瘤位于粘膜下,5%-10% 位于浆膜下。胃脂肪瘤少见,常位于胃窦部,向腔内生长。脂肪瘤质地较软,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当肿瘤较大时也可引起肠套叠。
CT 表现: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灶,由于瘤内炎性反应及溃疡的存在,肿瘤内可见软组织密度。
胃脂肪瘤,胃大弯侧粘膜下类圆形脂肪密度灶,密度均匀。
胃肠道间质瘤
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约 60%-70% 发生于胃,其他见于小肠(20%-30%)、结直肠(5%-15%)、食管等。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危险度密切相关,危险度越高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越大。
CT 表现: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外、腔内或混合型。肿块较小时密度较均匀,与神经鞘瘤等鉴别有一定的困难。肿块较大时内部常见内部出血坏死,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相对于胃壁强化,胃间质瘤可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表现的胃粘膜可见溃疡形成,并与胃腔相通,使病灶内含气液平。偶尔肿瘤内部可见钙化。
胃间质瘤,胃小弯侧粘膜下肿块,呈腔内外生长,病灶内内斑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匀,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
淋巴瘤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常见部位,绝大多数为 NHL,主要类型为弥漫大 B 型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瘤。胃淋巴瘤约占胃肠道淋巴瘤的 50%。
CT 表现:胃体、底及胃窦部的胃壁增厚,增厚类型可为弥漫增厚型、节段增厚型及局限增厚型,病灶密度一般较均匀,坏死少见。增强后常强化均匀,呈轻度强化。病变段胃壁仍有一定的扩张度及柔软度,不同时期扫描胃腔形态有改变,较少引起梗阻征象。胃壁粘膜线可连续、中断。
胃弥漫大 B 淋巴瘤,胃壁弥漫性增厚,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呈轻度强化。
类癌
类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肠嗜铬样细胞分化较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患者可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等,小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癌综合症,如皮肤潮红、气管痉挛、腹泻等。
CT 表现:类癌常位于胃底、胃窦部,多突向腔内生长,边界清晰,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坏死范围小且少见。刘恺等分析 10 例胃类癌动态增强 CT 表现,发现类癌呈延迟性强化,静脉期达到峰值。
胃类癌,胃体部多发息肉样病灶,呈明显强化;胃镜示胃壁息肉样突起。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又称副胰腺、迷走胰腺,是生长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性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及血管联系。异位胰腺好发于胃肠道,约 70%-86.5% 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及近段空肠。好发年龄为 40-60 岁,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为手术或活检偶然发现。
CT 表现:位于粘膜下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出血坏死及钙化少见,可发生囊变。文献报道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部,尤其距离幽门管 6 cm 以内的部位。病灶呈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长径多小于 4 cm,长轴具有与胃壁平行特点,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病灶生长方式多数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程度因异位胰腺的组成成分不同而差异较大。病灶以胰腺腺泡组织为主者,呈明显强化;而以胰腺导管及增生的平滑肌为主者,则强化不明显。中心脐凹征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特征性。
异位胰腺,胃窦部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实质,病理示病灶成分以腺泡组织为主。
作者:天涯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