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胃腺癌,其他种类的胃肿瘤与您分享

引言

胃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腺癌,约占胃肿瘤的 90% 以上。除了胃癌,还有一些其他肿块,包括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如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及异位胰腺等。

这些病肿块影像上有很大重叠,实际临床工作中诊断胃肿块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简单总结几种胃肿块的 CT 表现。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来源于调节皮肤温度的小动静脉吻合结构一血管球体,是一种良性肿瘤样增生,通常发生于皮肤、真皮层以及甲床下及四肢末端,原发于胃部的血管球瘤非常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 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大的病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手术切除即可。

CT 表现:病灶位于粘膜下,通常较小、单发,多位于胃窦部,平扫为等密度,出血囊变少见,偶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持续至门脉期。偶尔血管球瘤可以表现填充式强化。

血管球瘤,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平扫呈均匀的等密度,增强后呈明显强化,门脉期仍呈高密度。

胃血管球瘤,CT 增强示胃窦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动脉期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向中央填充。

神经鞘瘤

胃是消化道神经鞘瘤最常好发的部位,大多起源于胃肌间神经丛,少部分起源于黏膜下神经丛。好发年龄为 40-50 岁,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CT 表现:粘膜下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内型或腔外型或混合型,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中度强化。钙化、出血囊变及坏死罕见。

胃神经鞘瘤,胃粘膜下肿块,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均匀,呈中度强化。

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而发生于胃的少见,常位于贲门。

CT 表现:平滑肌瘤通常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灶,以腔内生长多见,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强化。

胃平滑肌瘤,贲门粘膜下肿块,向腔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强化,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

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位于粘膜下的良性病灶,生长缓慢,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分。约 90%-95% 脂肪瘤位于粘膜下,5%-10% 位于浆膜下。胃脂肪瘤少见,常位于胃窦部,向腔内生长。脂肪瘤质地较软,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当肿瘤较大时也可引起肠套叠。

CT 表现: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灶,由于瘤内炎性反应及溃疡的存在,肿瘤内可见软组织密度。

胃脂肪瘤,胃大弯侧粘膜下类圆形脂肪密度灶,密度均匀。

胃肠道间质瘤

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约 60%-70% 发生于胃,其他见于小肠(20%-30%)、结直肠(5%-15%)、食管等。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危险度密切相关,危险度越高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越大。

CT 表现:病灶生长模式可为腔外、腔内或混合型。肿块较小时密度较均匀,与神经鞘瘤等鉴别有一定的困难。肿块较大时内部常见内部出血坏死,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相对于胃壁强化,胃间质瘤可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表现的胃粘膜可见溃疡形成,并与胃腔相通,使病灶内含气液平。偶尔肿瘤内部可见钙化。

胃间质瘤,胃小弯侧粘膜下肿块,呈腔内外生长,病灶内内斑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强化不均匀,病灶表面的粘膜线完整。

淋巴瘤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常见部位,绝大多数为 NHL,主要类型为弥漫大 B 型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瘤。胃淋巴瘤约占胃肠道淋巴瘤的 50%。

CT 表现:胃体、底及胃窦部的胃壁增厚,增厚类型可为弥漫增厚型、节段增厚型及局限增厚型,病灶密度一般较均匀,坏死少见。增强后常强化均匀,呈轻度强化。病变段胃壁仍有一定的扩张度及柔软度,不同时期扫描胃腔形态有改变,较少引起梗阻征象。胃壁粘膜线可连续、中断。

胃弥漫大 B 淋巴瘤,胃壁弥漫性增厚,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呈轻度强化。

类癌

类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肠嗜铬样细胞分化较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患者可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等,小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类癌综合症,如皮肤潮红、气管痉挛、腹泻等。

CT 表现:类癌常位于胃底、胃窦部,多突向腔内生长,边界清晰,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坏死范围小且少见。刘恺等分析 10 例胃类癌动态增强 CT 表现,发现类癌呈延迟性强化,静脉期达到峰值。

胃类癌,胃体部多发息肉样病灶,呈明显强化;胃镜示胃壁息肉样突起。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又称副胰腺、迷走胰腺,是生长在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性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及血管联系。异位胰腺好发于胃肠道,约 70%-86.5% 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及近段空肠。好发年龄为 40-60 岁,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为手术或活检偶然发现。

CT 表现:位于粘膜下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出血坏死及钙化少见,可发生囊变。文献报道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部,尤其距离幽门管 6 cm 以内的部位。病灶呈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长径多小于 4 cm,长轴具有与胃壁平行特点,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病灶生长方式多数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程度因异位胰腺的组成成分不同而差异较大。病灶以胰腺腺泡组织为主者,呈明显强化;而以胰腺导管及增生的平滑肌为主者,则强化不明显。中心脐凹征对异位胰腺诊断具有特征性。

异位胰腺,胃窦部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实质,病理示病灶成分以腺泡组织为主。

作者:天涯陌路

(0)

相关推荐

  • 胃丨胃癌及胃平滑肌瘤

    李广明:病例1定位粘膜层,粘膜增厚,均质,渐进强化,未见白线征,貌似胃壁柔软,淋巴瘤>胃癌,鉴别粘膜肥厚,一般动脉期强化明显. 病例2胃底贲门肿块,粘膜下,均质,轻度强化,常规考虑平滑肌瘤. 邱 ...

  • 胰腺丨淋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讨论 李广明:病例1胰腺区肿块+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胆总管轻度扩张,肿块密度均匀,增强中度强化疾病谱淋巴瘤,igg4,神经分泌,腺泡细胞癌.igg4能很好解释胆总管,一般延迟强化呈等,未见胰管穿行.神经 ...

  • 胰腺癌ct典型表现

    胰腺癌的ct表现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胰腺肿块,胰腺轮廓改变.胰腺癌多为少血管型肿瘤,具有硬变和纤维化等特性,因此增强扫描时肿块强化不明显,并且较正常胰腺组织密度低.若病灶出现肿瘤液化或坏死 ...

  • 腹腔丨胃间质肿瘤

    讨论 秀莉:胃腔外生长巨大肿块,密度不均,有坏死,内部多发滋养血管,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减弱,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老年男性,半年内肿块倍增太快,考虑恶性:常规考虑恶性间质瘤并多发种植转移.鉴别胃 ...

  • 半夏泻心汤合酸枣仁汤,加味治疗胃腺癌术后严重失眠!

    道教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号   我姓郭,男,生于 ...

  • 半夏泻心汤合酸枣仁汤加味治疗胃腺癌术后严重失眠

    患者自述 我姓郭,男,生于 1951 年 5 月,河南驻马店市人.从2017年开始,我发现自己比之前明显消瘦,体重下降了 10斤左右.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偏高,医生考虑是糖尿病,给我开了些口服的降 ...

  • bemarituzumab一线治疗晚期胃腺癌效果,何时上市?

    2021年04月,美国FDA授予bemarituzumab突破性药物资格(BTD),联合改良版FOLFOX6化疗方案(mFOLFOX6:氟嘧啶+亚叶酸+奥沙利铂),一线治疗基于FDA批准的伴随诊断分析 ...

  • 【纪实连载】整理一则胃腺癌的医案

    每天浏览新闻,都是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不是虐杀动物,就是迫害人.当然很平常的欺负人的事情更比比皆是.似乎你还不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否则就没理.咱也不知道,这理到底是说给好人听的,还是用来保护恶人的? ...

  • 科研 | Gut: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原发性胃腺癌的转录异质性(国人佳作)

    编译:小北,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目的:肿瘤的异质性是胃腺癌(GA)准确诊断和治疗的主要障碍.研究者在GA中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报道了系统的转录图谱来解释分子和细胞内的 ...

  • 二甲双胍对改善患有糖尿病的胃腺癌患者的疗效如何?

    最近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以改善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实验研究也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转移,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仍有限. 该研究是一项基于瑞典人群的队 ...

  • 【纪实连载】一则老年胃腺癌的医案

    患者,周某,男,79岁.胃癌,不愿行手术,来求中药调治.2009年3月初诊. 年高体虚,两个月以来胃脘痞胀,嗳气泛酸,时有头昏,大便2-5词每天.2009年3月胃镜显示"胃腺癌(2.0x1. ...

  • 二甲双胍再显神通!确诊胃腺癌前有二甲双胍服用史的糖尿病患者,5年生存率比不服用二甲双胍患者翻倍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五和致死人数第四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开始引起重视,食物储存保鲜技术不断进步,健康饮食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 ...

  • 【纪实连载】一则《胃腺癌》的治疗过程

    患者,王某某,男,45岁. 患者于1989年以胃癌在当地医院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脾,肝,结肠广泛转移,无法切除,取活检关闭腹腔.病理报告为"胃腺癌".并经天津,上海,北京等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