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堂前的燕

本期是“走进养心殿”系列的第十期。

请你欣赏一件清代宫廷内的舶来奢侈品,以及它的子孙们。


现代 搪瓷杯 日用品

上边这个搪瓷杯曾经是非常普及的日用品,8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应该用过。

搪瓷杯的工艺很简单大抵是先用铁皮冲出形状,之后在表面喷涂一层白色搪瓷,高温加热至搪瓷融化再冷却就形成了坚硬的外壳。之后再用各色搪瓷绘画上色而成。

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先生发家就是靠经营搪瓷用品厂的。因为技术简单,任何非专业人士通过短暂学习就能掌握,招工门槛很低,因此辛德勒得以用招工救了很多犹太人。

当年它凭着耐用,价格便宜,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到几乎不会有人对它有任何研究的兴趣。

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其实有个身世非常显赫的祖上。

清代 雍正 铜胎画珐琅 黄地牡丹纹 蟠龙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富贵至极的瓶子就是上边那个搪瓷杯的祖上。它们的工艺几乎一样,先用铜片捶打成瓶子的形状,之后用各色“珐琅彩”绘出纹样,再入窑高温烧制,待珐琅彩融化后再冷却就形成了美丽的画面。最后在裸露的铜胎上鎏金。

这里的“珐琅彩”和上面的“搪瓷”其实都是一些玻璃质地的秞料。从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来看,雍正的蟠龙瓶和现代的搪瓷杯一脉相承。但从艺术效果来看那就是天壤之别。搪瓷杯大概是无颜面对它的祖上了。

这种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是在清代的康熙年间出现的,到了雍正年间日趋成熟,而至乾隆时期达到了它的人生巅峰。

然而,这种工艺确不是中国工匠的原创,它其实还有个洋祖宗。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故宫博物院藏

先做个名词解释,所谓“水法”最初指的是来自西洋用机械驱动的人工喷泉,比如圆明园里至今还能看到的“大水法”的遗迹。之后就泛指这一类来自西洋的机械驱动技术了,比如当时来自西洋的机械钟表也被称作“水法钟”。

上边这件水法钟是当年西洋传教士给中国皇帝的贡品。原汁原味的洋货。主材是铜的,凡是裸露的部分都镀了金,是不是和上边那件雍正瓶子的风格有点像?

据说这钟上发条后会有小人在钟上走动,钟顶的花镜也会旋转,伴随着动听音乐,视听效果肯定极好!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顶部的转花)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跑人的舞台)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珐琅彩绘画)

重点来了!请你仔细看看这装饰画!这才是原创的珐~琅~彩~

话说当年康熙皇帝看到了进口的珐琅彩绘画后立刻就被它鲜艳的色彩和讲究比例、光影,有立体效果的绘画技巧吸引了。很快他就不满足于进口,而要求宫廷内的工匠进行仿制。国人善于模仿的能力在当时就见端倪,国产珐琅彩在康熙年间创烧成功,于是有了后边的故事。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珐琅彩绘画)

清代进口 铜镀金 跑人水法转花钟

(珐琅彩绘画)

技术的发展似乎有个宿命,原创者付出大量努力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利用技术的壁垒赚取丰厚的利润或名声。但只要技术流散出来,几乎必然被模仿,其结果是技术壁垒被打破,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成本迅速降低,最后普惠大众,但技术也在广泛使用中逐渐失去生命力而被新的技术取代。

单纯技术的原创者不一定能被人记住。要想名垂青史,技术要和艺术结合,比如上边的“水法钟”、铜胎珐琅瓶子都是证物。百年之后它们仍然能够用美吸引到人的关注,进一步会有些人去了解它背后的技术,从而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痕迹。

Power Mac G4 Cube**

苹果公司产品

2000年8月上市

再举个例子,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几百年后的人们也许还是会在博物馆里被他产品的美丽吸引,从而知道以前人曾经还用过这么个原始但有趣的被叫做电脑的东西。

至于Dell之流,能被记住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点击链接可欣赏高清大图:

http://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10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Power_Mac_G4_Cub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