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 “减压”措施,引起家长不满

​教育部颁布 “减压”措施,引起家长不满,直呼:根本做不到!

08-22 20:28

教育一直是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话题,近几年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给中小学生减压、减负,做了各种尝试。限制老师给学生们留大量作业,限制老师给学生增设校外补习班,但是这些政策大多都是针对校内老师和学生的。对于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却没有任何约束力。

但最近教育部门出台了一项措施,要求小学生的上课时间早上不能早于8点20分,中学生早上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点钟。同时指导家长对孩子的作息时间作出规划,要求高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该达到9小时,而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至少保持在10个小时。

教育部门出台这项措施,其根本目的就是能够彻底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保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是很多家长在看到这项减压措施之后,却表示,根本做不到!对此项措施保留很大意见。

家长对“减负”措施不满意的原因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家长对这项措施表达的意见,其中有一位家长说:“天天喊着给学生减压减负,但是考试的科目却越来越多,连美术和体育都算在考试项目里。还要保证孩子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拿什么保证,难道孩子都是天赋异禀,不学习就会了吗?”

还有家长说:“每一年的教材都在不断改革,越改革越难,一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很多古文和字词。要求孩子刚上学就学会阅读理解和短文写作,请问如果孩子晚上不加紧补习作业,能够学会吗?”

当然这些家长说得不无道理,不可能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神童,什么东西学一遍就能学会。而且面临考试压力,学习压力,大部分普通的孩子只能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换取更好的成绩。

因此也有家长表示:“教育部门一边要求孩子作业不出门,不让公布成绩,更不让给孩子增加课业压力。但是孩子能不能上高中、上大学谁来管,大家都放松了,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当然要想法设法给孩子报补习班补习了,不然等着被别的孩子淘汰掉吗?”

家长们对此都有着几乎一致的看法,家长们认为,不是自己给孩子施压,也不是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现在早睡觉了,将来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家长们面对如此焦虑只得不断地参加各种补习班。

同时也有家长说现在的教育是学的内容,考试不考,考试的内容,学校不教。看试卷每次考试书本内容只占30%,其余的都是靠孩子课外积累,这摆明了是让孩子主动去上辅导班补习。学校不教的内容,再不去辅导班,孩子怎么可能无师自通。

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导致睡眠不足,可能有这几方面原因

其一是因为现在学校考试的科目太多,短暂的校内学习时间孩子没办法完全掌握,只能参加补习班。据了解现在小学生的考试科目都有5门课,中学生更是高达8门,还有些地区竟然高达15门学科,听起来都很不可思议。

然而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学会那么多门科目。而且有些孩子更是天生偏科,一部分科目理解起来就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只能想办法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了。

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已经这么重了,还有专家倡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议将美术、书法等列入中考科目中。但是却没有想过孩子考这么多门科目,需要付出多少时间才能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谈减压减负都是太过于理想化。

其二是因为考试题目太难,孩子智商都是中等,需要做很多大量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现在的考试不仅仅是考察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选拔人才分出等级而考。所以很多考试题目都是比较偏僻和奇怪的,也就是越来越难。

要知道,世界上大部门孩子的智商都是属于中等水平,不可能一学就会。孩子们光是学习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就已经够吃力,更别说面对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了。还有些孩子甚至跟不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进度,所以只能参加课外补习班,不停的做题训练,积累经验。

总结:我觉得现在的专家几乎把孩子们都当成天才了,总觉得孩子们学什么东西都能一学就会,或者是无师自通。面对这么多考试科目以及难度较大的考试内容,大概是没有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老话说得好,天才就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赋。

所谓给学生们减压减负,并不是规定一个睡眠时间就能够改变的,事实上每个老师和家长都想孩子能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成长。但是面对现实压力,老师和家长不可能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想要彻底给孩子减压减负,可能还是需要从提高中考录取率以及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科目上来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