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与日本茶:谁更讲究?

中国和日本,都有喝茶的传统。

一,中国茶和日本茶的来源

中国茶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据传说,神农尝百草常有中毒现象,中毒后用茶叶解毒,这个传说里“茶”是作为服用药品存在的。

记录西周春秋生活的诗歌总集《诗经》里说“堇荼如饴”,“堇”和“荼”都是苦菜。颜师古的《匡谬正俗*苦菜篇》“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如果说“堇”和“荼”就是所谓茶,实际在这儿饮茶说的清空是治疗疾病的功效。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有“荼”无“茶”,五代徐铉说:“荼”即今之“茶”字。先有“荼”这一类苦菜,后发现了同有苦味的“茶”,因为苦味相同而同用一个“荼”字。直到唐代陆羽才从“荼”字中减一笔变成了“茶”字。所以后人以为“茶”起源于唐代。

日本茶的历史要晚于中国。据文献记载,在公元729年,圣武天皇在奈良御殿上向百僧赐茶,茶是随着遣唐使进入日本的。公元801年,日本的最澄和尚携茶种回到日本,种植在比睿山。茶后来成为日本贵族僧侣嗜好的饮品。从此日本各种都建起了茶园。宋代,研究南方禅宗而远渡中国的荣西禅师从中国回到日本,带回了新的茶种,并成功种植,最有名的一处是离京都很近的宇治。宇治一直是世界知名的茶产地。

二,中国唐代和宋代不同的吃茶法与不同的茶具

唐代的茶道先把茶饼放在火上炙烤,然后用茶碾把茶饼碾碎成粉末,再放到水里去煮。煮茶时还得放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状。这是唐代主流的“吃茶”法。所以随遣唐使传入日本的除了茶还有唐代的煮茶法。而宋代时新的茶种传入日本时,宋代的点茶法也随之传入日本。宋代流行用“点茶法”,“点茶法”晚唐已有,宋代成为主流。“点茶法”的要领就是,把茶叶末放在茶盏里,然后把煮沸的水冲进茶盏里。

吃茶用的茶器就是一大讲究。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唐代的金银茶器。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就生活在唐代,他的著名《茶经》里详细叙述了茶的来源,吃茶的完整程序及细节,吃茶所用的器具,如茶煮,如何饮等等。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重现天日,出土的唐代金银器茶具精美而完备,正印证了《茶经》的描写。最齐全的出土茶具。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牌》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茶具精致而繁复,例如:鎏金十字折技花小银碟,是用来放茶点的。鎏金流云纹银则,这是取茶沫,搅拌茶汤用的。系链银头著,这是在茶汤倒入碗中搅拌均匀。还有贮盐用的银镡子。放卤用的鎏金摩羯纹银盐台。鎏金驾鹤纹壶门茶罗子,这是筛茶用的,下面桃形的洞叫作“壶门”。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用来把茶碾成沫,讲究要把茶沫“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飞鸿毬路纹鎏纹银笼,用来盛放茶饼。金银丝结条笼,用来盛放茶团。

从唐代到宋代,吃茶的方式从煎茶法过渡到了点茶法。所用的茶具也发生了变化,又变成了另一种讲究。“点茶法”看起来简单,但讲究起来也很多的。比如说茶叶末要细,点的过程中水流要顺畅,水量要适度,落水的点要准确击中盏中的茶末。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击、打、拍,这样就可以生出茶沫来了。

“点茶法”中间的讲究数不胜数,但是最后怎么来判断一盏茶点得怎么样呢?所以就要斗茶。茶点得好,落盏无水痕;茶点得不好,盏壁上全是水痕。宋代的茶“茶色贵纯白”,白色有无痕迹在黑盏上最明显,所以黑盏就很流行。宋代的黑盏建窑最有名,建窑的遗址在今天的福建建阳水吉镇。建窑的兔毫盏特别有名,坯稍厚,色绀黑,纹像兔毫。

建窑有个很有名的品种“油滴盏”,又叫“一碗珠”。“油滴”就是黑色釉面上的晶斑,银白色的叫“银油滴”,赭黄色的叫“金油滴”。如果釉料里有锰和钴,“油滴”周围有蓝绿色光晕,就是日本说的“曜变天目”。江西吉安的吉州窑也是宋代黑瓷著名产地,以鹧鸪斑著名。黑盏上的浅色釉像鹧鸪鸟的颈部羽毛一样漂亮,所以叫“鹧鸪斑”。

三,日本茶道的美学思想

日本茶的讲究则体现在“茶道”上。茶在日本被春为一种美学之道,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教人在污浊的日常中寻觅潜在的美,崇尚纯净和谐,教人以互爱之精妙,秩序之情怀。茶道的本质是赞美残缺 ,试图以一种慈悲的心境,在无常的人生里成就细微的有常。日本认为茶与禅关系密切,茶道源自于禅宗的仪式,但道教与茶道的关系却息息相关。

日本茶道的讲究有一个特别直观的体现就是日本的茶室文化。日本的茶室仅仅是一间小屋,仅仅是一座草庵,茶室里也不存在任何多余的装饰,不施以人工,茶室是安置诗趣的临时居所。而不理解茶道的人却往往觉得日本的茶室过于荒芜。

日本第一个独立茶室的创始人是茶道大师利休,公元十六世纪,他在丰臣秀吉支持下最终确定了茶道基本仪式,将在茶道中追求至臻至美的境界。茶室一般有以下结构组成:饮茶的“正间”、盥洗茶器的“水屋”、客人等候邀请入室的“门廊”,还有连接门廊和茶室的庭院小径“露地”。

茶道的讲究在于让品茶的人从茶室的本真中体味到美感,踏上露地花径,穿行于常绿树的光影中,庭中路石错落有致,石缝间散落干枯的松针,绕过覆满苔藓的石类笼,令人感情以自身的灵魂逐渐升华。纵使在喧闹的都市中,也如同身处尘嚣落尽的寂静林间。

四,中国讲究茶,日本讲茶吃茶的过程

中国茶讲究的是茶本身,宋代对茶的追求达到极致。宋代的茶讲究“北苑”出品,“北苑”是产地,在现在的福建建瓯县。宋太宗时以北苑茶制成“龙凤团”。宋仁宗时蔡襄制成“小龙团”,一斤价值黄金二两,当时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神宗时又制成“密云龙”。宋徽宗时制成“龙团胜雪”,一饼就价值四万钱,珍贵无比。这些茶之所以价贵是因为对原料要求极高。就如“龙团胜雪”,用“银丝水芽”制成。所谓“银丝水芽”,只拣出茶的当心一缕,再以清泉渍之,所以光莹如银丝。宋徽宗对茶就非常讲究,他在自己的著作《大观茶论》里提出过对极品茶的风味要求,“香甘重滑”。颜色要纯白,研磨时长至少一整天,还要加上龙脑等香料。

日本茶的讲究则更在于吃茶的过程。明治时代的日本浮世绘画家水野方年,用浮世绘的画卷表现了一场完整的日本茶会。一场茶会包括的步骤非常繁复。

首先把茶具从收纳箱里拿出来,细致地做茶准备工作。茶会开始前,主人在茶室门外跪迎来宾。宾客按尊卑顺序进入茶室。首位进入的是最尊贵的正客。茶事一般会“初座”和“后座”两段,中间在庭中休息谓之“中立”。茶室的庭院里有水景,客人入室前用长柄水瓢舀水洗手、漱口,表示洗去凡尘。然后静心,再入茶室。茶室的门往往很低矮,要以跪姿膝行进入。

正式的茶事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需要准备茶食,在初座、中间期间供客人享用。茶食一般都很清淡。茶事中要往风炉里添炭。一次茶会要添三次炭,叫“三炭”:初炭、后炭、立炭。初座之后到庭院里休息,稍作调整。茶室的庭院也叫“露地”。休息后进入更隆重的“后座”。主人在客人中立的时候收拾、整理茶室,也可以趁时插花。后座开始,客人重回茶室。主人敲响悬挂在墙上的铜锣,通知茶会再次开始。

整个茶会最隆重的仪式就是主人为客人点浓茶。主人对于这个环节非常讲究,动作和步骤都要正确并优雅。包括:点茶、奉茶、饮茶等等。浓茶之后要重添炭点薄茶。比起浓茶来,薄茶更清爽。“广间”是指面积大于四叠半以上的茶室,也叫“小间”。薄茶以后,表示茶事已毕,主客道别,恭送客人回家。茶会也就正式告终了。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