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康熙二十七年(1688),《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俄国派遣贸易事务官每三年来京一次,居住在俄罗斯使馆从事商贸活动。当时清政府视俄使犹如外藩之朝贡使,凡与之交涉事宜,均由理藩院(管理属国事务的机构)掌管,使节谒见清帝时需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五十九年(1794),英使入京时亦同样由理藩院与之交涉,仍视外国使臣以属国朝贡使的待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还没有一个专门处理与外国交涉的机构。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势力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纷纷要求在北京设立公使馆,更直接地控制清政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咸丰十年(1861)十二月,《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向清政府呈送“奏文”,提出设立处理对外事务专门机构的请求。清政府一方面为“办洋务”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屈于外国侵略势力的压力,于咸丰十一年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位于东单北大街(原称米市大街)东堂子胡同49号(原20号)。此处原为晚清大学士赛尚阿的住宅。赛尚阿,字鹤汀,蒙古正蓝旗,阿鲁特氏。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曾任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咸丰元年,为钦差大臣赴湖南、广西督师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因“调度无方,号令不明,赏罚失当,以致劳师糜饷,日久无功”的罪名,发往直隶当差,其宅被籍没。咸丰四年改为铁钱局公社,铸造铁币。

原宅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近百米;东西为北宽南窄。北部最宽处可达150米;南部最窄处约110米,状如“刀把”。总面积可达1.2万平方米左右。正门开在东堂子胡同;后门开在红星胡同(原称无量大人胡同)。该宅房屋大小计百余间,故改作衙门后,未多加添建,只是将原旧式大宅门改建为符合署廨形制的大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遗存

大门坐北朝南,面宽5间,中启大门一间,歇山顶,覆灰筒瓦,门前立四柱三间三楼式牌楼一座,柱根为须弥座夹柱石,正中额枋题“中外褆福”。“禔福”即安福之意,此语源于《汉书·司马相如传》:“遐尔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呼?”。进大门为一宽4米,长约20米南北向的通廊。以通廊为界,分正院、后院、西院、东院和“刀把”院五部分。

通廊北端与垂花门连接,过垂花门即为正院,北房5间,前出廊;东西厢房各3间,房顶均为硬山合瓦调大脊。东西配房北端两侧均有角门通后院。后院为一窄长的院落。北为通脊联檐的合瓦房计20余间;南房与正院北房后山墙相连,往西排开亦为通脊联檐的合瓦房10余间。进大门往西有一过廊,与南北通廊成T字形,稍窄。过廊南北两侧有硬山鞍子脊合瓦房各6间。

进过廊往西是第一个跨院,为两进院落。前院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北房5间为过厅;后院建筑格局与前院相同。再往西进入第二个跨院。此院独成一体,虽与“衙门”相通,但独立门户。大门坐北朝南,歇山合瓦顶,面宽3间,中启大门一间。进大门为十字形游廊,院内四角种植海棠、柿子、核桃、梨树等花草树木。北房5间,硬山合瓦调大脊。北房东山墙紧靠穿廊。

穿廊从第一层院直通第三层院,故此三层院落均无东厢房。进大门往东,并排为两座随墙月亮门,进门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小院。再东为东跨院。靠东院墙有一座阁楼,台基为砖砌方台,高8米,宽10米,台上建阁楼,北侧有斜坡式台阶,登级而上可至楼阁。此楼阁是否为铁钱局公社时增建的瞭望楼,姑且存疑。南侧有临街合瓦房10余间;北侧建一座四方敞厅,面宽、进深均为3间,灰筒瓦歇山顶,四周绕以环廊坐凳。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遗存

过敞厅往东,即为该宅的“刀把”院。北房临街,通脊联檐歇山合瓦顶,计20余间,院中东西向并排两栋两面坡平房,长约20米,宽10米,每栋约200平方米,疑为民国以后添建。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又称“总署”或“译署”,是清政府负责对外通商和交涉事务的机构。它相当于军机处,成为凌驾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上的专办洋务的内阁,设大臣和章京两级。大臣分三种:总理各国事务亲王、郡王、贝勒;总理大臣;总理大臣上行走,均由皇帝特简,无定员。

章京分四种: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和额外章京。下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和美国股等,分别掌管各国通商、关税、招用华工等事务。此外,还设有清档房、司务厅,负责文件抄录、编辑、校勘及杂务等事项。

同治元年(1862),在“总理衙门“东院设立京师同文馆,称东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外国语学校,隶属于“总理事务衙门”。挑选八旗子弟学习英、法、俄等国文字,培养外语人才。同治五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恭亲王奕䜣等人准备增设天文、算学等学科,并聘请洋人教习,招收满族和汉族的举人及其相当资格的人才入学,遭到极端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遗存

其代表人物是当时所谓理学的权威翰林院大学士倭仁。他说:“今以诵习诗书者而奉夷为师,恐为夷人所用”;“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但守旧势力未能阻止办洋务的发展。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67-1900),同文馆又陆续开设德语、物理、化学、地理、法律和航海等学科。

聘用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为总教习,并先后聘用来自英、法、俄、美德、日等国的数十人任教。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大学堂开办,科学类各科并入“大学堂”,同文馆只留语言文学类。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同文馆被迫停办。

光绪元年,又在西院内添建了一些房屋,称西所,是为出使各国大臣留住及接待各国使臣的地方。光绪二十七年,“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北洋政府时期又称外交部,并迁至石大人胡同西口路北(今外交部街)。此宅成为外交总长、次长长官官邸。

新中国成立后,此宅是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某局的办公处。1955年该局迁入东长安街公安部大院,这里便改作干部家属宿舍,直到1983年底,大部分平房被拆除,1986年建起三栋四层老干部住宅楼,只留下最西端的一个小跨院,为公安部信访接待站。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示意图

从1950年至1957年,我随父母在此宅居住,那时宅内的建筑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未见到大门前的牌楼。1987年我父母又重新搬到此地居住,不过,那已是现代化的老干部楼了。

自我知道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专为处理对外交涉的“总理衙门”就设于此宅时,常想写一篇小文,以示纪念,因为我毕竟在这座古老的“衙门”里居住了长达8年之久,今发此文,以了却我的心愿。

郑毅,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曾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退休后于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担任编辑。

(0)

相关推荐

  • 总理衙门管的宽(国家命运·总理衙门·连载18)

    总理衙门设立之后,随着其职能的拓展.管辖范围的扩大,日益在外交.洋务.通商等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日益成为朝野中外人士眼中的明星衙门,其主要成员则成为明星大臣.很多洋人直接把总理衙门称为清政府的 ...

  • 北洋大臣的权力有多大?为什么由直隶总督兼任?

    保定直隶总督府 晚清疆臣中,位高权重者,首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正是在这一职位上办理外交.洋务.军事等事宜,深刻改变了晚清历史走向. 直隶总督自雍正元年(1723年)成定制以来,与 ...

  • 二鸦之战中吃了个大败仗,为何清廷反而认为英法不是主要敌人?

    聊历史那点事 历史风云,硝烟无声,谋略无形,诲汝谆谆.这里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聊历史那点事,与君共忆往事. 公众号 中国有句俗话叫"记吃不记打",很多时候,人不挨打就不长记 ...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地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0) 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四十九号,原为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为"总理衙门"或"总署"."译署".这是在清咸丰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 ...

  • 北京记忆丨燕墩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燕墩公园(周志光/摄)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 ...

  • 北京记忆丨春松胡同

    春松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南北.东西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小雅宝胡同,南止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全长114米,宽4米,沥青路面. 春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礼拜寺 ...

  • 北京记忆丨相声与胡同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而在这四个技能当中,我认为,"说"和"逗"最基本.当然,说,就是讲一个段子,逗,就是引人一乐. 然而,平白无故,博人一笑也不容 ...

  • 北京记忆丨旧京珠宝行业秘闻

    珠宝是多种贵重饰物的统称,包括珍珠.宝石.翡翠.玛瑙.玉石.珊瑚等等.大部分是历代统治阶级用以装饰其骄奢淫佚生活的奢侈品,但制作珠宝的精湛工艺,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根据历史的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大修挖出镇物,亲历者揭秘盒内玄机

    本文作者为北京钟鼓楼第一任所长郑毅,郑老曾担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亲历者,相信他的回忆更具说服力. 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城镇建设史上,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 ...

  • 北京记忆丨漫谈后门大街的历史

    前言 从前,北京人常说:"东四.西单.鼓楼前",是北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据许多杂记上的记载,自元明以来,从鼓楼到后门,就是个繁华富庶之区,如清人黄剑的<帝京杂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