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要从规则意识开始培养

赵校长说:“家长养育孩子就是养习惯,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在学习之初就要把规则意识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这也是养成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低段娃娃:系鞋带、扎头发、收纳整理……

对于培养低段娃娃的规则意识,赵校长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重点要放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上。比如:鞋带会不会系?扣子会不会扣?小姑娘会不会给自己扎辫子?会不会自己洗澡?会不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会不会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或者小书桌?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予表扬。这就是最初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培养。

其次,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集体生活后,家长要和老师配合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课应该怎么样?下课应该怎么样?甚至是在学校上洗手间时应该注意哪些?在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其实就是道德心和责任心的培养。

赵校长认为,除了道德心和责任心,家长还要注重孩子公益心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要从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开始。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时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爱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动物。遇到流浪动物时,可以教导孩子尽量保持距离,但也不能去做伤害它们的事。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慰问活动,教会孩子应该尊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还可以参加义卖活动,通过义卖学会分享,把爱传递出去。

赵校长说:“小的时候小能量,做小事情,大的时候有大能量,做大事情。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同行者、陪伴者,更是有力的支撑者。”

中段孩子:找到激励人生的梦想

在文龙巷小学,有一个特别的“十岁成长礼”,第一步,让孩子们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第二步,为实现理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至于怎么做?赵校长举了个例子。有一位学生,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警察。等到他生日这天,家长便带着他,拎着蛋糕去了浙江警察学院门口,跟门卫商量要在门口处拍照,以及和穿着警服的哥哥姐姐们合影。回去后,家长会把照片打印出来挂在家里,让孩子时刻记住自己的志向,成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一个孩子从幼年时期长到成年时期,当他不断为理想奋斗时,实际上就是社会责任感不断形成的一个过程。”赵校长说:“我们要激励学生敢于梦想,因为梦想就像一道来自未来的光,会一直照亮他的生活,让他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进。”

高段学生:走出校园的围墙

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要让他接触社会。赵校长说道:“把孩子包裹在学校里,不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不走出校园的围墙,不让外面的风吹进来,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而言,不过是纸上谈兵。”

文龙巷小学的老师每年都会带领孩子们去西湖边做宣传员,这样的方法也值得家长们参考借鉴。赵校长表示,我们的孩子都是杭州的小主人,当他们向游客宣传美丽的杭州时,不仅展示出了良好的小主人形象,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家乡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从规则意识到社会责任感,家庭教育不是大道理,而是体现在每一件生活琐事和每一项小小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一次教育活动是一小块砖,那么要养成一种理念,就需要一块又一块的砖去堆砌和夯实。赵校长建议广大家长,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家庭教育同样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