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说:安阳就这么大,再不结婚你就剩下了!
作者:风屿
本文大概
1500
字
读完共需
3-5
分钟
我有个朋友叫绿绿。
今年28岁,独生女,211本硕毕业,现就职于安阳某大型金融机构。
绿绿从小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好懂事听话就不提了,尤其是她精致的小脸上还长了一双好看的眼睛,
“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说的大概就是绿绿了吧。
因此在她的学生生涯中,轻松收获了几抽屉花花绿绿的情书。
然而和绿绿头上可以跑马的名字大相径庭的是:
佛系的她28年来甚至从没谈过恋爱。
不过就在今天,绿绿突然对我说:
“我要结婚了。”
那一瞬间我的反应是:如此高冷的大白菜终于是让哪头……
遂问她:“可以啊,是哪个小子修了八辈子的福有幸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绿绿幽幽地回了一句:
“我妈安排的,就在过年的时候。”
说起绿绿的妈妈,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一个知书达理的“文化人”。
可就是如今这位对绿绿唠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母亲,几年前还在严禁绿绿谈恋爱。
从豆蔻年华的绿绿收到第一封情书开始,绿绿妈就十分警惕绿绿“早恋”。
一直到大学毕业,全家都十分坚决反对绿绿和任何男孩子有过多亲密的接触,甚至还要求绿绿每天晚上和家里通电话。
最近几年,绿绿妈像是突然着了魔一样:
她的朋友、同学、亲戚的孩子都“扎堆儿”结婚了,每天看着朋友圈里都是“别人家的天伦之乐”,恨不得绿绿马上“逮”一个男朋友回家。
“别人都结婚了,你连对象都没有”
这句话成了每天晚上迎接绿绿回家的问候语。
记得刚走出校园没多久的绿绿面对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眼神里依然充满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面对措手不及的催婚,绿绿用尽了所有抗拒手段:
争吵、赌气、哭闹、离家出走,却无济于事。
席慕容有一首诗叫《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回首驻足一望,青春便已成了过去。
若干年后的今天,
直到绿绿对我说出“我要结婚了”这几个字,
我分不清她那双依然美丽的眸子里,
那份平静究竟是成熟还是落寞,是坚定还是妥协。
“中国式爸妈”其实是个非常矛盾的结合体,
一边禁止早恋、一边又催婚,一边都是为你考虑、一边又独断转行。
其实这种“催婚”体现的正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尤其是对于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爱全部倾注在一个人的身上,
禁止早恋是怕受伤害,催婚是怕会孤单。
毕竟他们终将老去,不忍心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个残忍的世界。
他们想把最好的爱给你,不愿你受半点委屈:
“你看我跟你妈,我们那个年代都是介绍认识后就结婚了,不结婚哪来的什么爱情?”
“现在不听话赶紧相亲,以后你就等着后悔吧。”
“安阳就这么大,再不结婚你就剩下了!
不只有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有这样的感受,
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过年回家都会遇到“热情的”七大姑八大姨和类似的催婚场景,
甚至网上至今还能搜到的“租女友回家过年”服务,
无一不反应出了这一深刻的社会现实。
台湾学者孙隆基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到: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社会单元,如没成过家的单身汉与大龄不婚女、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缺乏话语权,物质利益上也会被忽视,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了一个完整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社会单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感受,
所以在父母的爱和追求自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才是应对“催婚”的最优解。
最后,祝愿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同时也祝愿全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情人的尽快多找几个情人(划掉)
END
编辑:风屿
校对:古城甲
古城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