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造型中,因“瓶”音同“平”而寓平安、吉祥之意,受大众喜爱,或曰风水瓶。陶瓷瓶类尤其丰富,《陶雅》谓;“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宋时南北窑最多的瓶类非梅瓶莫属,有八百年生产史的定窑更是如此,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谓定窑瓶“式类数多,莫可名状,诸窑无与比胜”,梅瓶也是定窑最经典的瓶类器型。
南宋赵德麟《侯鲭录》:“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娄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其中关于“酒经”的描述即为今梅瓶形制,为在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上用的酒瓶,故名。
梅瓶的说法源于明末清初,“经瓶”成为插花的花器,“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虽宋诗有“诗案自应留笔砚,书窗谁不对梅瓶”、“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调朱旋滴梅瓶水,读过唐诗再点看”等关于梅瓶,一般认为是插了梅花的瓶子,非特指梅瓶本尊。从世传宋画、墓葬壁画及博物馆藏梅瓶款识上看,梅瓶的用途也是贮酒器,而非花器。
定窑梅瓶不同他窑,定窑研究专家陈文增谓 “只底部那一段直中外翻的弧线委实不好操纵,太直则显僵硬,外翻太重则显柔媚,刚柔之间、俊秀之外以构刚健俊逸。”因为是贮酒器,相比其他器型来说,定窑梅瓶也普遍体量较大,多在35厘米以上,显得更是挺拔修长。
北宋紫定(酱釉)梅瓶,高22.7厘米,于江苏省金坛市孙昭德墓出土
北宋中期定窑酱釉梅瓶,高23.3厘米,江苏镇江市南郊北宋熙宁四年(1071)章岷墓出土
北宋中晚期定窑白瓷刻花折枝牡丹纹梅瓶,高36.7厘米,江西永新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刘瑾墓出土
北宋白釉梅瓶,高38.4厘米,出土于河南安阳韩治墓(1125年)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高45.3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1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高37.5厘米,1955年出土于南京明陵西村明代墓,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中后期定窑白釉梅瓶, 高23.7厘米,2009年出土于定窑遗址
北宋 定窑白瓷划花莲纹梅瓶 高35.4公分 口径4.7公分 底径9.3公分,底足内隐约有墨书,难以辨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定窑白釉刻牡丹纹梅瓶 ,高36.5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