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唐·雍陶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
​​
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碧色:淡颜色。        翠色:深颜色。
​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
​青黛:青黑色的颜料
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译文1
    湘山湖面烟波浩渺,水中山影沉沉,浅淡的湖色全无,只有一片深深翠色。
    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译文2 
​    八百里洞庭风平浪静,君山的侧影深深地映在水中, 彷佛看不见那碧绿的湖水,只有青翠的山色显得更加鲜明, 我忽然想起住在君山的湘君姐妹,这里莫非是她们梳洗的地方?你看那一螺画眉的青黛,正放在明亮的镜中央。

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诗人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阅读理解
​1.首二句对君山的描写十分精妙,有人称之为“起笔别致”。请简要分析。
​诗人起笔不是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或:开篇描摹了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第一句“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沉沉”,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的凝重。第二句写不见碧绿的湖水,只能看见那对比鲜明的深翠山影

2.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作者分别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君山想象成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而后又将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形象地写出了洞庭君山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君山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

​3.甲: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乙: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奎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 甲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
C. 乙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乙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品,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乙诗“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2). 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 相同点:都采用了虚写(神话)。甲诗把君山想像成是昆仑山顶的石头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乙诗把君山想像成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
不同点:乙诗还用了:(1)实写(虚实结合)。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写出了洞庭君山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君山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比喻,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4.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⑴雍诗中沉沉和李诗中隐隐各自描写了什么?
​ 沉沉:山影的凝重,隐隐:前山的模糊。

⑵两诗结句都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比喻。雍诗将洞庭湖中君山的倒影喻作镜中水仙青色的螺髻,更好地描摹出月色中君山倒影的幽静。李诗将夕照中的满江红帆喻作无数穿着淡红色衣衫的水中仙女,突出了夕照下船帆色彩的奇幻。

⑶从动与静的角度看,两诗的描写各有侧重,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雍诗侧重对月夜湖中君山的倒影作静态描写,使整个画面清幽神秘;李诗侧重在对夕照江上帆船作动态描写,使整个画面灵动绚丽。

(0)

相关推荐

  • 雍陶君山描美景,王驾雨后觅花踪|唐宋绝句欣赏⒇

    雍陶画像 雍陶出身贫寒,生卒不详,唐文宗大和八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八年,出任简州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其诗多 ...

  • 【书写经典】第13期,书写雍陶(唐)《和孙明府怀旧山》

    [书写经典]第13期,书写雍陶(唐)<和孙明府怀旧山>."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本期参加书写者:郝乙.时献忠.邹忠诚.韦杰. ...

  • 《题君山》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注释方外:意思是区域之外;世俗之外;世外 麻姑:即仙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赏析" ...

  • 节日特刊|五一劳动节题 文/唐泉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观唐习律69|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雍陶替桥改名

    前言 雍陶(约834年前后在世),字国钧.少年时生活在成都,四川遭遇战乱以后离开家乡,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进士及第. 在长安时, 雍陶结识了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诗人,经常唱和往来. 大中八 ...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  宦(huàn)情:做官的情怀. 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凄凄:形容悲伤难 ...

  • 郝乙书法——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

    郝乙书写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 书画合璧:梁诗正书法题《唐岱小园闲咏图册》

    岱小园闲咏图册,绢本设色,25.7×33厘米,共十五开,绘宝亲王弘历<御制小园闲咏>十五首诗意,故宫博物院藏. 唐岱(1673-1752后),字毓东,号静岩,又号默庄,满洲正蓝旗人.康熙中 ...

  • 【书写经典】第13期——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

    如果喜欢请关注.请点赞.点"在看" 五湖四海同道人,千秋万代经典诗.全国各地十余位书法同道中人,每天共写一首古诗词,一起宣扬传统.传承文化. 题目:<和孙明府怀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