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故事二三个

1919年,冯友兰考取官费留学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经过对比发现,中国是个“官国”,美国是个“商国”。

在中国,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办手续,比如学生对学校有要求,要写申请等校长批准,校长的批示,还要装在镜框中展示出来。

在美国,即使国家最大的事情,也往往用商业广告的方式宣传。他在纽约街头看见动员参加海军的宣传语为:“加入海军,周游世界!”

他认为,这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在美国留学时,官费有时不能按时寄来,冯友兰便勤工俭学,去餐馆收拾盘子,每天干一个小时,还可以在餐馆吃一顿饭。

一天,他去中国城演讲,因为讲的时间长,耽误了上工的时间,等他到餐馆,已经开始营业了,老板大怒,冯友兰便失业了。

冯友兰在中国城的那次演讲有一个小小的收获。

演讲结束后,他收到一位听众的来信,说很喜欢哲学,现在正在读哲学史教科书,但英文生字太多,查起来很费事,他想每天将生字记下来,标明书的页数,让冯友兰填上相应的中文字,他按照每个字给报酬。

于是冯友兰便当起了此人的“活字典”, 每天大约可以收入五角。

冯友兰曾申请过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杜威的推荐信上写道:这个学生是个真正学者的材料。

但因为送去晚了,没有申请成功。不过学校为冯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图书馆管理中国报纸。

有了这几份工作,加上断断续续的官费,冯友兰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了。

冯友兰曾给洋人讲《庄子》。

一天,他走进一个叫恒石安的外国人的办公室,没头没脑地说,你们西方人总想找个你们可以停下来作最后结论性发言的地方。

然而,天下没有最后结论,天下也没有停顿。《易经》第六十四卦,也即最后一卦是,未济,“尚未完成!”

抗战期间,冯友兰每到重庆,蒋必请其赴宴,每次吃饭,总有二十多人。

席间,蒋总是问一些地方官员:“你们那里现在怎么样?”

如果答得好,他就不再问了;如果答有问题,他就追问是什么问题,一旦回答不合其意,他就发怒,甚至当面训斥。

几次后,冯总结出一条规律: 善于做官的人,总是说好。

他联想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也不能说不聪明,但为什么总是把事情办糟,就是因为官员在他面前都不敢说真话,即所谓“瞒上不瞒下”,等到他发现被瞒了,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

冯友兰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清华学生对冯友兰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口吃,往往一句话在黑板上已经写完,他的话还没有讲完。

冯友兰念墨索里尼,必“摸索摸索摸索”许久。

他在清华开“天人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课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听完,一句“学而时习之”的“而”字,要“而”一分多钟,在学生中传为笑谈。

许渊冲回忆说,他在联大听过冯友兰的演讲,冯友兰说话虽然结巴,思想却非常流畅,犹如十月怀胎受尽折磨,一朝分娩却生出了掌上明珠一样。

杨振宁说:“冯先生把他的口吃转化成一个有用的演讲办法。”

因为他口吃,所以每当口吃的时候,他都停顿一下,这样一停顿反倒给听众一个思考他接下来讲什么的机会。

也因为口吃,他讲话简要而精辟。这也是很多学生喜爱听冯友兰讲座的原因。

1939年秋至1940年春夏之交,时为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曾三度要求联大遵守教育部的规定,核定应设的课程,统一全国院校教材,举行统一考试等。

此项训令的目的是加强蒋的思想。

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抵抗此训令,而信函的执笔者正是冯友兰。

有人认为,冯友兰能在屡有学潮、校长迭换的清华身居要职、屹然不撼二十年,主要由于:

一、头脑冷静、析理均衡、明辨是非、考虑周至。

二、 深通世故,处世和平中庸,而观点进步,学术上有高度安全感。

三、国学根底雄厚,文言表达能力出众,初则勇于起草,继则众望所归,经常被推执笔。

1946年4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校前,决定在联大原址留碑纪念。

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举行,碑文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中国文学系闻一多教授篆刻、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教授书写碑文,被称为“三绝碑”。

冯友兰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被公认可与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文章比肩,被何炳棣称为融古烁今的“至文”、“不朽文章”。

冯友兰在碑文中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他称“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百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0)

相关推荐

  • 清华校长施一公的演讲,真是胜读十年书!太牛了

    05:34施一公院士演讲,做任何事这点很重要,讲的太好了!满目星河看人间  170次播放 15:30清华大学校长施一公震撼演讲,颠覆了不少哲学命题sunny感观世界  7399次播放 15:40施一公 ...

  •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1909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派留学生赴美学习, 在北京西郊筹建校园,经过十几年来几次易名,1928年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设定为校庆日. 在鼎鼎大名的清华校 ...

  • 水性太极拳传承故事二三

    传授太极拳,本来是因人而异的--根据对方基础,酌情传授. 自从我学练水性太极拳以来,很少传人.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的身体鬆得不是很好的话,两腿像两根棍子一般的时候,很难让别人学会. 最初,新疆的一位, ...

  •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上学一二三》

    上学一二三 作者:(美)斯凯瑞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上学一二三>通过斯凯瑞温暖柔和的笔触,让正准备上学的孩子们感到教室的亲切,让他们更容易亲近学校,了解很多学前知识. 在这本书中,小 ...

  • 无锡印象之二三,公交车,酸辣汤的故事

    去了趟 无锡 ,说几个段子.火车上的人基本都是满的.虽然还在疫情期间.但是也不能老是待在家里啊?该做好防护做好防护.该要办事办事.有专家也说了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看情况这疫情一年半载的也结束不 ...

  • 古人幽默故事辑录﹙二三﹚

    卫国夫妻 卫国有对夫妻向神祈求布百匹.刚在祷告中报出数目,丈夫又嫌太少,想再增加许多.妻子在一旁跪着向丈夫蹬着眼说:"不能再多要了!布要是多了,你就会买妾了." --清·独逸窝退士 ...

  • 火速围观:还在“一二三,茄子!”?蚂蚁来支招教你拍出有故事的情侣毕业照!

    是谁说毕业就分手,注定渐行渐远? 又到了毕业离别.互道珍重的时节,青春校园,恋恋往昔,当我们走过那些青涩岁月,分别悄悄来临--有一对互相爱慕的年轻人对彼此说:亲爱的,我们毕业不分手,好不好? 不管毕业 ...

  • 我最喜欢的一个鸡汤小故事

    来自沟通训练营学员"世无桃花源"的提问: 奶爸你好,向你请教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罗永浩说他备考GRE的时候,缺乏动力和自制力了,就看鸡汤,而且不是论本看,而是论斤看. 请问您觉得这 ...

  • 中医故事——《 ​生地篇》增水行舟之大义

    < 生地篇> 02 增水行舟之大义 有个计程车司机,忙到昼夜不停地开车,虽然他知道自己疲劳了,也开得比较慢,但还是没法避免交通事故. 在一次跟货车相撞过后大出血,腿骨骨折,血虽然止住了,骨 ...

  • 乡镇故事(二题)郭兴军 《宝鸡文化报》

    乡镇故事(二题)郭兴军 《宝鸡文化报》

  • #关注我# 说故事的人更有竞争力

    #关注我# 说故事的人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