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世魔王程咬金原来是个武艺高强的大唐凌烟阁功臣,但晚节不保,差点儿被砍头

程咬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与喜剧色彩的一个人,无论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或是评书、戏剧乃至于影视作品,程咬金都作为一个“喜角”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关于程咬金的俗话,咱们顿时就想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程咬金属于那种武艺不好运气好的福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

其实在真实历史上,程咬金不是三板斧后就黔驴技穷的虚张声势之徒,而是武艺高强的当世猛将,而且他用的不是大斧而是马槊。《旧唐书》曾评价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他的曾祖父是北齐的兖州司马,祖父是北齐的晋州司马,父亲程娄是济州的大中正。魏晋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而程咬金父亲的这个职位就是负责评定本地士绅官吏的等级,可谓权力极大。所以程咬金是妥妥的世家子弟,而绝不是演义中的穷小子。

在演义中,程咬金足足活了一百来岁,而历史上的程咬金虽然没能活得那么长,但根据他生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卒于麟德二年(665年),“春秋七十有七”的记载,也是一个长寿之人。

程咬金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两相依为命。

母亲经常教育程咬金,为人要仁慈,要多关心帮助别人。

程咬金3岁时,北周大将杨林占领济南,老百姓四处逃难。母亲莫氏带着3岁程咬金无处可去,只能紧闭大门,在家祈求平安。

有一天,贵妇人宁氏带着5岁儿子太平郎来逃难,宁氏已故丈夫是大名鼎鼎镇守济南武卫大将军秦彝。太平郎就是后来著名的秦琼秦叔宝。

从此,两对孤儿寡母,在一起生活。俩人从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长大后,程咬金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他臂力过人,脾气很大,动不动和人打架。

程咬金饭量很大,家里五升米煮成熟饭,他全部吃光,还说才吃了半饱。母亲告诉他:你这么能吃,不去挣钱怎么行?

程咬金发现贩卖私盐利润大,和几个人合伙贩卖。

程咬金因为贩私盐,和官府发生冲突,他把一名衙役给打死了。程咬金为了不拖累其他兄弟,他主动去官府投案。

县太爷看程咬金这么憨厚正直,主动投案,最后以误伤罪关进监狱。

如果不是程咬金“憨厚正直+主动投案”,打死一名衙役,那可是要判死罪的。

程咬金憨厚正直、大智若愚、粗中有细的特点,许多人对他不设防,也少了很多对手和敌人。

公元604年7月,隋炀帝登基,大赦天下,程咬金被释放回家。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程咬金也聚集了数百民众捍卫乡里,经过七个年头的战争磨练,各地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至大业十三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这个时候,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

李密起兵反隋后,曾精选了八千勇敢异常之士组成内军,以四骠骑统领,程咬金即是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后来李密在与王世充交战时,裴行俨(也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后降于王世充,心有不甘,想行刺王世充,结果却被王世充所杀)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见状立马挺身而出,杀向敌人,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救上马,王世充派兵追击,由于两人同骑一匹马,程咬金的动作就不如平时那么灵活,结果被敌人一尖槊洞穿其身,程咬金紧咬牙关,回身就把槊把折断,还顺手杀死了靠近他的兵士,后面的追兵吓了一跳,谁也不敢再靠近他,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

李密后来在与王世充的洛水之战中战败,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只好投奔了王世充。在与王世充的交往过程中,程咬金发现王世充这个人也不是一个明主,虽然王世充很看重程咬金的能力,但是程咬金和秦叔宝还是在私下决定一有机会一定要离开王世充。武德二年的一次与唐军的对阵中,在王世充大军阵前,程咬金和秦叔宝向王世充拜了拜,说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别优待,总想报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爱信谗言,不是我等托身之处,如今不能再侍奉您,请求从此分别。”说完就大摇大摆的投奔对面的唐军了,而王世充竟然摄于程咬金的威力,不敢阻拦。

归顺唐朝后,程咬金和秦叔投奔在李世民旗下。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咬金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为马军总管,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程咬金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宿国公。大概是从此时起,程大将军认为“咬金”之名略显粗鄙,改称“知节”。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知节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没多久,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钦命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知节的人生走到此处,人设一直都是忠勇彪悍、进退有据。如果没有最后一战的失策,他这一生堪称完美无缺,谥号说不定还能再高一级。

这场让程知节晚节不保的战役,发生在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奉命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能力,对程知节说:“现在虽说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让程知节及全军都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

可怜远道而来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很多,苏定方劝程知节说:“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此时六十七岁的程知节已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极力反对:“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知节却默许了王文度的主意,结果几千胡人全被杀死,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说程大将军也贪恋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老程自己也肯定分了一大份儿。

回师以后,这件事败露,王文度因矫诏被杀,除名免职,程知节也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可叹程大将军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但毕竟英雄气短,老程上表请求告老还乡,唐高宗念其有功,准许归田。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知节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高宗赠其骠骑大将军,谥号为“襄”,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还都不错,次子还娶了公主,几个儿孙也都是高级禁卫军将领。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