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 忆祖父

作者:张晓辉

01

又到一年正月初十。
爷爷的生日一直是家里的大事,爷爷在世时,过完春节,初十前大姑、二姑、三姑都会回娘家,有时几个姑夫也会带着表哥表姐一起来家里,一来看望老人家,二来一起来给老人过个生日。节日的气氛会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以后,因为奶奶的生日是正月二十。
爷爷奶奶膝下有七个子女,听父亲讲,爷爷奶奶除了照顾自己的七个子女外,年轻时还照顾了大爷爷家的两个女儿。大老姑出嫁没多久,老姑夫就参加了革命,多年了无音讯,大老姑便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同时还有我的老爷爷、老奶奶及我的太奶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仅靠爷爷奶奶两个人维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实属不易。
打我记事起,印象中的爷爷就是一个外穿中山装,内穿棉白衬衣,戴着老花镜,秃顶上扣着一顶帽子,还有点驼背的老头儿。爷爷七十岁生日时我略有记忆,祝寿的人送了很多挂镜,满院生辉,后来挂镜一直摆在爷爷奶奶家中。爷爷八十大寿时,一家老小拍了下面这张全家福。

1997年正月初十爷爷八十岁生日全家合影

02

听父亲讲,爷爷年轻时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做点换油的小生意,外号小南京。爷爷挑着胡麻油走到哪儿就吆喝到哪儿,在当地十里八乡也算小有名气,要换油的人拿着核桃仁、黄豆、玉米来找他换油,靠着这点收入维系着一家老小的生活,

大爷爷在县城副食品加工厂上班,两个女儿没人照顾,就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偶尔回来,带一些吃穿补贴家用,兄弟再准备几个菜,对饮几杯,开怀畅谈,爷爷格外开心,多年来兄弟俩关系一直很好。

条件稍微好点,爷爷便和旧街的全儿合伙开了个杂货铺,经营一些小食品。大爷爷负责进货,全儿出点资金一起经营。

80年代大伯四个子女和我大哥在旧宅院中合影

再好点大伯在新街盖了房子,其中一个门面爷爷开了店自己独立经营,年纪大后四叔接管了店,对面一间房成了我家的仓库。

店里经营着一些常用的副食品,油盐酱醋茶,白糖、红糖、冰糖、酒等等。那时不像现在一袋一袋都是做好的包装,都是自己拿麻纸包装,称好包好,摆在柜台上。酒、油、酱、醋都是在缸里装着,买的人拿着壶来打,每个缸挂一个长把量具,一次一斤这样来卖。那个年代也没有计算器,都是用算盘。小时候最喜欢看爷爷拨算盘,听那噼哩啪啦的声音。

记忆中的爷爷比较严厉,店里的吃喝我们都不敢拿,爷爷偶尔会分几块糖给我们吃。不忙的时候,爷爷在炉子边烧一壶茶水,坐在长凳上,抽着纸烟,喝着茶,听着半导体里的国家大事,也听听相声,听力不太好时便贴在耳边听,半导体有点小问题就找隔壁志强修修。午饭点一到,奶奶便用饭盒将爷爷吩咐好的饭菜装好送到店里,吃完饭奶奶再拿着饭盒回家,店里的事爷爷基本不让奶奶帮忙。

待到天黑了,爷爷关好门窗,关好电灯,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拿着两颗不锈钢空心健身球来回转,听着半导体,哼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歌曲,悠闲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进门奶奶早已把饭菜准备好了,爷爷进了门道,拿着布条做的衣刷在院子里拍拍身上的尘土,洗洗手,上炕准备吃饭。

晚饭自然少不了小酌一杯,奶奶都提前把酒烫好,准备好爷爷喜欢吃的菜,端上一碗砂锅里熬好的热腾腾的小米粥,爷爷开开心心的吃完晚饭,休息片刻洗完脸洗完脚,羊皮褥子铺好,便睡觉,一觉醒来连喊几声好美睡。清早起来,去山上转悠一圈,回来先去成牛家转一下,寒暄几句便回家吃饭,吃完饭又拄着拐棍,转着健身球,上街开门迎客,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03

大姑嫁胡家窑,育有四儿一女,大姑夫是个小有名气的木匠,喜欢喝酒,一辈子离不开酒,但对我们小孩子十分和蔼可亲。每逢春节正月我们会去小住几天,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高阳楼上买些零食,晚上在家丢色子,每到暑假我们跟着在河滩锯木头。

二姑嫁赵西沟,二姑家一儿三女,二姑夫家在村里也是大家族,家里有一大片宅院,分上中下院。儿时暑假二姑赶集回去,会带我们小住几天,我们跟着二姑夫挑水,看磨。二姑自幼身体不好,爷爷背着二姑四处求医,便要大伯学了医,后来大伯经营药店,中西医结合。

我父亲排行老四,从小缺衣少食,饿得不行有一次还偷吃了奶奶做鞋底的浆糊,勉强高中毕业后,参加集体化生产劳动,当上了事务长,改革开放后盖了新房子,开了小饭店,旅馆,再后来去了初中管了后勤,直到现在还继续在校值班,有三个儿子,如今都已成家。

2016年春节正月初一在爷爷奶奶旧宅

英字辈四兄弟和素字辈九兄弟合影

三姑嫁南船头,三姑夫是瓦匠,帮人盖房,我父亲在学校承包食堂时三姑夫也来帮过忙,爷爷最喜欢三姑了,打小就“三姑娘,三姑娘”开心的叫着。

三叔小时候没读几年书便跟着大姑父学了木匠,九十年代流行复合板做的家具,三叔凭自己的手艺做出了带有衣柜、镜子、抽屉、角柜,和一闪一闪的灯带的漂亮家具在集市上卖,如今想起来那种组合家具在当时算很时髦了,后来三叔还开过醋坊,做过铝合金门窗等,四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家,如今已是有十四口人的大家庭了。

四叔最小也是目前家里条件最好的,十分喜欢车,年轻时跟着爷爷开店,不忙时和在下堡工商所的朋友玩,开始没有驾驶证,开别人的车自学成才,后来自己买了二手车,也是我们家第一个会开车的,第一个买了车的,第一个买了黑白电视的。随着四叔条件越来越好,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多由四叔承担,奶奶活到九十多岁,离不开四叔经济上的付出。09年,四叔带着近九十岁的奶奶、大姑、四妈还有我父亲自驾来长沙看望了湖南的二老姑。四叔家一儿一女张勇、张丽,刚生下张勇四妈开心的样子至今我都没能忘记,四妈喜欢看电视看小说,那时有部电视剧《渴望》红遍全国,四妈看的哭的稀里哗啦的。

2000年夏天二老姑回乡省亲与大伯英伟一家合影

2000年初,湖南的二老姑夫过世,大伯、四叔和我父亲到长沙送了亲人最后一程,暑假二老姑回家探亲,和大老姑、爷爷奶奶团聚在旧宅,大老姑当时已经九十多岁,回去还高兴的说九十多岁了还能回娘家住呢。兄妹三人相聚过一年后大老姑过世,爷爷是03年暑假过世,再后来奶奶过世,湖南老姑过世,2000年成为兄妹们的最后一次团聚,这也是我唯一一次见过他们兄妹的团聚。

如今这一辈的我们都已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每当回家看望父母,叔伯姑姑,总会想起爷爷奶奶,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2020年春节张英杰全家南山公园合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END

(0)

相关推荐

  • 【人间章回】母亲的十年艰苦战火岁月之四 | 纪实 顾丽丽

    ( 1 ) 1945年日本人投降,饱受八年抗战之苦的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又全面发动内战,父亲所在的部队要进行整编,开往解放战争的前线,母亲必须带着孩子回老家. ...

  • 侯进元:河湟人家(连载)

    河湟人家(连载) 青海 侯进元 第三章 兰州城的小裁缝 第一野战军三军八师解放乐都县后,收降敌人残余武装,组织力量维持社会治安.时值秋收农忙季节,保持稳定,恢复生产是安定民心的头等大事.一切都在忙碌中 ...

  • 年初二要回娘家吃饭了,恰好今天也是奶奶8...

    年初二要回娘家吃饭了,恰好今天也是奶奶80寿诞,大伯,姑姑每人各18888块红包,我爸妈没有拿红包给奶奶,就给奶奶买了一身衣服,准备了今天的家宴. 我奶奶2个儿子1个女儿,大伯在地税局,大姑在司法机关 ...

  • 我的奶奶 ——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上)

    本文作者:甫斯琴 1 1999年正月初六,九十二岁高龄的奶奶溘然长逝.当时,只有对失去亲人的恸哭,关于她的人生,却未作过多考虑.等到我年入不惑,已然经历了生活带来的苦楚与几番失去亲人的伤痛,就用奶奶驳 ...

  • 面对93岁奶奶的寿终正寝,突然有许多感慨,长寿真的好吗?

    这个奶奶是我老公的奶奶,即婆家奶奶. 我自己从小没有奶奶,爸爸说在他9岁时奶奶便过世了,所以突然有位奶奶的感觉还挺有趣的. 婆家奶奶非常健谈,好吃,喜欢热闹,遇见谁都要打招呼,见我这么个孙媳妇,可以从 ...

  • 大姑

    A 上周二探望大姑,同俩兄长驾车前往西坡,一路上谈起和往昔和之前的探望,忽然间都有些忧郁,止不住为大姑叹息. 这些年来,探望大姑已成为我们兄弟每年的惯例,也多是在春节前后,大家都打工归来,趁天寒地冻相 ...

  • 人民教师的夫人‖文/颜沫雪

    人民教师的夫人 这是一个迟暮老人所讲的故事,别人听的是故事,她讲的确是自己的一生! 奶奶呢有两儿两女,也就是我的两个姑姑,大伯与我的爸爸,这为什么没有我爷爷呢?听我慢慢道来.             ...

  • 一旦老人出现哪些“征兆”,他们“时间”所剩不多了,为什么?

    爷爷在医院住了十几天,一直不见好转,奶奶的意思是让爷爷回家,但是我大伯.三叔.还有几个姑姑是坚决不同意的,她们觉得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把爷爷治好. 01. 爷爷住院两周的时候,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不知道下了 ...

  • 血脉的故事

    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这一定是北方人的习惯. "我多想吃一碗热腾腾的面呀",在回新疆的飞机上,我想起了<又见平遥>的结尾,王掌柜的血脉繁衍的众多子孙,每年过年时都要吃一碗 ...

  • ​​怀念“姑姑” || 作者 张潮

    怀念"姑姑" 作者    |    张潮 作者相关文字链接: <市级文明村"张城堡"><父亲的革命领路人--万通轩><怀念父亲&g ...

  • 耄耋之年再回首(四):西口之路

    本文作者:曹有钱 光绪年初,大约是1884年前后,秋天的一个晚上,山西省阳高奶奶庙村我的老太爷曹天定的家里,三个儿子围坐在他的身旁.老太爷曹天定五十来岁,紫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显得十分苍老,但两只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