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爸妈总是不让看电视,可动画片太好看了,只能趁着自己放学,爸妈还没下班,在家里偷偷地看。还得算好时间,等爸妈快回来了,连忙关掉电视,为了不被发现,还会拿着报纸对着电视机拼命地扇,给电视降温。
你可能会说,电视是过去式了?那么你是否会盯着手机或是电脑,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一刷就是一整天。有时候,睡前想看会手机放松一下,可是一看就停不下来,结果美容觉没有睡成,第二天工作也没精神。
我们如此热爱屏幕里的内容,可在看过之后,我们真的记住了什么吗?又获得了什么提升吗?这本《娱乐至死》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的著作,这本书已被翻译成8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一共卖出了约20万册。作者尼尔波兹曼是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出版过18本书,并为各大报刊写过两百多篇文章,包括我们经常听到的《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等等。
《娱乐至死》这本书写于1985年,那时候正是美国电视文化兴起的时候,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都是演员出身。作者写作本书是要警醒大众,电视所能带给我们的只有娱乐,甚至会让我们失去理性思考、逻辑判断能力,直到沉迷娱乐之中,无法自拔,毁了自己。
虽然这本书写于1985年,可现在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比起当时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值得我们参考。
01电视文化弊大于利
作者在书中首先拿印刷文化和电视文化做了对比。所谓印刷文化就是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信息和内容的传播,语言的含义丰富、内容严肃,像书、报纸、杂志等等,需要人进行理解、思考和判断;
而电视文化就是通过图像和声音进行传播,让人无需思考就可以轻松接受,随意切换没有任何负担。印刷文化就像正餐,营养丰富,但是需要时间去咀嚼和提炼;电视文化,更像快餐,好吃快速而没有营养。
对比这两种文化,作者认为印刷文化的诞生是利大于弊的,而电视文化则是弊大于利的。我们不妨来看个例子,美国历史悠久的《纽约时报》的宗旨是“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消息”,意思就是这份报纸提供的价值就是事实,而不是其它小道消息或是花边新闻之类,毫无价值的内容。
《纽约时报》的投资人奥克斯要求“提供消息,而且是全部消息,以简洁的、有吸引力的方式,用彬彬有礼的语言,公正地提供消息,不畏惧,也不吹捧”。这就是印刷文化的体现,内容并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是尊重事实,体现价值。
反观我们今天的一些报纸,总是刊登一些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丑闻、谣言和欺骗充斥其中,以此来获得销量,让许多人乐此不疲,甘当吃瓜群众。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当然我们也无需去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可久而久之我们就失去了判断能力,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傻傻分不清楚。
同时,印刷文化中,文字是需要带有内容的,是需要有逻辑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鼓励去阅读。因为阅读一本书,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依靠我们自己的智力去分析书中的逻辑,去整体把握一本书的意思。
可是如果我们只是听电视中碎片化的信息,前面的节目与后面的节目完全不存在逻辑。而且电视节目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时间,因为停顿就会让观众分散注意力,电视节目就失去了收视率。
电视节目成功留住了我们的注意。可对我们而言,时间久了,我们习惯了前后毫无关联的内容,就渐渐失去了对于逻辑的感知能力,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02通过电视传播严肃内容只会变成娱乐
说了这么多电视文化的弊端,那电视文化到底是怎么把严肃的内容变成娱乐的呢?
作者认为,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足够多的观众,而不是去传达有用的信息,是为了娱乐。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某家电视录取了一名新闻主持人,因为管理层很喜欢这个主持人的相貌。可是仅仅工作半年之后,这位主持人就被解雇了。
这位主持人以性别歧视的罪名把这个电视台告上了法庭。因为电视台给出的解雇理由是她的相貌“妨碍了观众接受程度”。这让人无法理解,如果是一个角色,观众们觉得她的相貌不符合所扮演的人物,让观众出戏了,这还可以理解。可是她是一个新闻主持人,为什么相貌会妨碍理解新闻呢?
这证明了观众只不过把新闻播报当成是一个电视节目,而没有把关注点放在新闻本身,观众只是通过电视来娱乐,来消遣,无关电视播放的内容是什么。
当然这个例子可能是个别情况。可是有一点我们或许也有体会,那就是听完新闻,我们可能马上会换台去看其他的节目。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新闻的内容,等到了第二天,我们能记住的也没有多少了,而记住的那些我们也不会去深入地理解,更不要说会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什么价值了。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电视节目,电视节目需要用一种人人都看得懂、人人都听得懂的语言来传达。这样我们根本不需要调动我们的大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这就导致我们理解力的衰退,我们面对稍微难一些的词汇或者句子,就会感到十分困难。
而且因为不需要专注就能理解电视节目中的内容,我们往往会在看电视的同时做其它的事情。这就让我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分心。
03通过电视进行教育不过是一种娱乐
那既然电视文化具有娱乐属性,那利用这种娱乐的特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会不会有好的效果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作者认为,通过电视进行教育,意味着你对教育有三个限定条件:
首先你不能有前提条件。我们在学校学习都是上完小学,上初中,再上高中、大学。这是因为你在小学上的内容,是你学习初中课程的基础。你不断地积累、通过考试,才能够逐步地理解更加艰深的内容。可是通过电视进行教育,你无法去强制所有人都学过某种知识,这就给教育带来了困难。
第二,在进行电视教育过程中不能让人产生疑惑。古代散文家韩愈说过,老师就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可是通过电视,没有办法做到给学生解释疑问的目的,因此通过电视进行教育需要把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问题没有被解答,可能整个方向和思路都是错的,那就前功尽弃,甚至越学越错,走向一条不归路。
第三,不能平铺直叙的说道理,讲知识。前面我们提到过,电视就是要吸引观众,如果只是纯粹的讲道理,观众觉得无趣就会换台,根本不会看下去。这就使得电视教育要以故事为主,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作者认为,如果教育是这样的,那和娱乐就没有区别了。电视教育只是会让孩子们更热爱电视,而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作者举了《芝麻街》的例子。《芝麻街》是美国一档非常有名的儿童教育节目电视节目,这个节目通过各种能够吸引儿童的方式,如木偶和动画等,来教授基础的阅读、算术等等。虽然《芝麻街》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特别成功的电视教育节目了,可它依然逃脱不了上面的三个限制。作者认为,《芝麻街》只是让孩子们热爱电视而不是从中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而电视教育做不到这一点。
总结
对我们来说,电视统治的时代已经过了,我们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可电视文化依然存在,我们生活中也充斥着碎片化、简单和毫无关联的内容,我们面临的问题一点也没有改变。甚至可以说,我们变本加厉地进入了娱乐至上的时代。
面对手机,我们看几秒视频,不喜欢就切,直到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为止。只要视频网站找准了你感兴趣的内容,网站就会不断给你推送相同的内容,然后旁人就会看到一个人盯着手机不断地傻笑,好像着了魔。
并且这些媒体不断地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你就更加无法摆脱自己固有思维的限制。世界的多样性对你而言毫无意义,你不过只是生存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我们现在不是娱乐至死了, 我们是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知道该怎么和人沟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应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我们身处于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利用科技和工具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成为被科技和工具奴役的人。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