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这段历史被央视再现,令人震撼!

,时长

14:59

千百年来,黄河下游屡屡决口改道,泛滥成灾。人们一直寻求治理黄河水患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即把治理黄河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议程。

1952年的深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出京巡视就选择了黄河,并且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4年6月,一个由120余人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沿着黄河入海口溯游而上,考察了3000多千米的河道。

当专家工作组来到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一处峡谷,并勘测了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数据后,他们感到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处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绝佳位置。后来,闻名遐迩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此建成。

当年参加考察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在三门峡建立一座水利枢纽工程,不但可以担负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对保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五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发展航运、开发水利发电。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成千上万的工程物资从全国各地运抵此处,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在这里安营扎寨。
不论严寒酷暑,工人们都抱着“比、学、赶、帮、超”的信念,卯足了干劲儿奋战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
点击视频,听专家为您讲述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

1958年12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实现蓄水。三门峡大坝仅仅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宣告竣工,它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漫长苦难历史。

作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多泥沙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贡献了中国方案。
1956年,画家吴作人根据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的景象,创作了油画作品《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画面纵向由上到下,可分为天空、山峦、河水三部分。

横向可分为左岸的峭壁、中间的河中沙洲以及右岸的河滩三部分,构图非常均衡,使作品观感沉稳大气。
画面左侧深褐色的峭壁呈现出一种森森的压迫之感,画家在岩石上做出刮擦的肌理,更加剧了险峻逼人的气势。

左岸的山脚下,有几顶简易的帐篷房屋,是勘测人员的工作场所。而帐篷前支起的木架,是临时架设电路的电线杆。

画面的中心是河心三岛,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的“剑劈三门”,在黄河激流中就形成了“人门”“神门”和“鬼门”。

右岸的河滩之上,聚集了众多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执行一项地质勘探的爆破任务,而在不远处的山石后的炸药已经引爆,山体炸裂,飞石四溅,就像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的冲锋号角。

画家吴作人巧妙地以画刀推捻颜料,形成了暗流涌动的回漩态势,表现出水流的速度感,也突出了河道的险势。

画作中激流翻滚的白浪是用调色刀勾画的,它加强了水面反光的效果,使流水更加生动有致。
吴作人对民族油画的理解正体现在水墨笔意和刀笔相糅的浑然相融的手法之上。

点击视频

了解更多关于画家吴作人的创作背景

1955年12月1日,当吴作人前往三门峡进行采风时发现:站在不同的地点去观看三门峡,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经过仔细比较和观察,吴作人发现站在山顶看三门峡,能展现出轰轰烈烈建设场面的全景。

当时他对他看到的这个场景非常感动,充满了创作激情,就决定一定要把这样的一幅场景画下来。
——吴宁(吴作人的外孙女)

怀着这份创作激情,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吴作人回到北京后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的创作。这幅作品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三门峡水利枢纽与后来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相比,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它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新中国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开始。

伴随着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兴起的新兴城市三门峡,经过60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郑西高铁、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以科学技术作支撑的林下种植及森林景观悄然兴起,成为三门峡市新的发展业态。
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三门峡,将在黄河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的双重战略历史机遇下,再创辉煌!
来源:央视科教
(0)

相关推荐

  • 在自然中认识自然

    在自然中认识自然 --观吴作人<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国家为了发展国计民生,先后举全国之力治理淮海流域和黄 ...

  • 三门峡大坝

    2018年7月2日,从聊城来到河南三门峡市,行程约600公里,途中穿过太行山脉.7月的太行山进入夏季,温度最高,降雨也最多,这样就非常容易形成云雾天气.高速上行车,风霜雨雪雾都不容易,雾常于晚上形成, ...

  • 水利需要一些宏大的记述(《悲壮三门峡》读后)

    靳怀堾先生的<悲壮三门峡>,我是好久前就想读了,一直念念不忘.某姊曾说过要帮我找一本,却一直没能践诺,我记了她黑账.偶遇这本书,是在一个极巧合的时候,竟然是一本未拆封的新书,我自然是如获至 ...

  • 曲建波丨 古城之失

    三门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崛起的新型城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繁荣的经济,自然的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黄河上的明珠.其优质的水域,充足的食物,招来栖息的白天鹅,白天鹅成为三门峡亮丽的 ...

  • 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水利工程.1991年9月12日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 ...

  • 新中国重大水利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当年,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 ...

  • 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照片!真实而震撼!

    ▲1944年7月20日,施道芬堡在狼窝内刺杀希特勒失败.就是图中这张很厚的桌子救了希特勒一命. ▲1902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女儿在克里米亚.大文豪的这种生活化照片实在很少看到. ▲1914年德国骑兵居 ...

  • 这段历史与书上说的不一样

    这段历史与书上说的不一样

  • 成吉思汗的子孙统治俄罗斯240多年,俄罗斯是怎么记载这段历史的

    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我想国人应该都很熟悉. 成吉思汗原本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统一了蒙古诸多部落,凭借着精良的骑兵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最终东边灭了金国,西边一路横扫直接打到了欧洲. 在大蒙古国相 ...

  • 成吉思汗的子孙统治俄罗斯两百余年,俄罗斯是怎么记载这段历史的

    西欧人常常说,"扒开每一个俄罗斯人,里面都住着一个鞑靼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成吉思汗的子孙统治俄罗斯两百余年,对俄罗斯产生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准确一点来说的话,直接征服俄罗斯的 ...

  • 俄罗斯最奇葩的一段历史,被波兰派的假皇帝统治了十个月!

    在俄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个冒名皇帝,人们称之为"伪底米特里". 16世纪末,沙皇伊凡四世晚年和他的儿子费多尔在位期间,政权一直掌握外戚大贵族波里斯·戈都诺夫手中.费多尔死后,留里克王 ...

  • 莱州府三分,烟青潍各得其一,胶东区划变迁的一段历史

    在明清时期,"胶东"一词主要用于指代平度,如果提到整个半岛区域,人们多会采用"登莱"作为统称. 所谓"登莱",即明清两代在半岛设立的登州和莱 ...

  • 你看这段历史,像不像一道高考数理化题

    <西游记>对于数字的描述大多是十分精准的.九九八十一难,差一难都要掉进水里找补回来.其中降雨最为精确,不可有丝毫差错! 泾河龙王就因为一时意气与袁守城打赌,私自篡改了降水点数而被魏征梦中砍 ...

  • 图志 | 汉画像石中的神话与历史:全景再现汉代宫廷、军队、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神话风起于周,拓展完成在汉,汉虽有前后两分,但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经过政治纲纪,达到完善. 比如龙本是动物,<易经>等书里面虽然多次提到,但与天子没有什么关系.& ...

  • 如果这段历史真实存在, 那么中华文明可以提前到百万年

    我们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满打满算五千年左右,因此有上下五千年的说法,这也是大家比较公认的说法,很多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不过其实五千年只是可以考证的历史,而有一些古籍记载的历史远远不止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