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吴大澂怎样玩拓片|小朴

看吴大澂怎样玩拓片

拍品:华艺国际拍卖

施蛰存先生在《金石丛话》中谈到拓本时说,“拓”这个字的用法起源其实很晚,大约南宋时才有,北宋的欧阳修在谈到打碑(也就是现在的拓碑)时,用的词汇还很复杂。不过,也就是在两宋时期,金石学才真正形成,其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便是拓片。在此之前,拓片这种东西并不多见,在文人的生活中也还没扮演着那么重要的作用,宋时“拓片就成了金石学最为重要的文献载体和研究对象”,那时文人们得到拓片的方式为购买和朋友之间的赠送。

到了金石学的第二个高峰清代,文人学者们获得拓片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主要通过亲身访碑和收藏古器物来获得拓片,其手段有时是亲自手拓,有时是请名工椎拓。显然,这种获取拓片的方式更为主动,在拓片的椎拓方式和组合形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此时的拓片在原先纯粹供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亦有了作为艺术欣赏的功能,玩拓片从此成为清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他们常常将各种不同的器物拓在同一张纸上,有时墨拓,有时朱拓,再加上考证、吟咏等题跋文字,或装裱成册置于案头,或装裱成轴悬挂壁间,以供平日摩挲赏玩。

吴大澂(1835~1902)

初名大淳,字止敬

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

江苏吴县人

玉琮

良渚文化

吴大澂旧藏

即拓于金石各器四条屏中之“祖琮”

收入于《古玉图考》

现藏上海博物馆

晚清最具代表性的金石家吴大澂深谙此道。清代的乾嘉时期是访碑活动的高峰,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黄小松,他的一生行迹对吴大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黄易一样,吴大澂不仅有考订金石文字的学术功力,还能书法,能绘画,能刻印,能亲自椎拓,并且手法十分高超。由于宦游四方,他的金石收藏行迹实际上比黄易要来得更为广泛,收藏的范畴也比前辈来得更加多样,关于拓片的玩法,自然也更加丰富。拓片作为一种学术的资料和艺术的装饰,几乎深入了他生活的全部。

愙斋集古图(局部)

任薰、杨见山等作

设色纸本手卷

现藏上海博物馆

秦汉瓦当册页

三十六开选四

吴大澂集并题

此即原先苏州吴家内厅之窗心

后为吴湖帆揭下装裱成册

现藏私人

他曾让人将自己所藏青铜器以全形拓法拓成一卷,并请任薰等当时名家绘其赏玩情景作为引首,画中吴大澂坐于书房内,身旁是一屋子的青铜器,器物上还一一标注器物名。这就是著名的《愙斋集古图》。在他苏州老家中的内厅,拓片是高逼格软装的一部分,窗心所用装饰为墨拓秦汉瓦当三十六种。这套拓片在他家中整整用了五十年,直到1937年才被他的孙子吴湖帆揭下来装裱成册。在他所拓并题的一套金石各器四条屏中,他还将自己收藏的各式古器物共十九种组合为四屏,以上等朱砂钤拓,每件器物分别用篆书题写器物名,并在一旁用小行书题写考证、赏析、注解文字,四屏前后共计钤盖自用印十八方二十三次,无论从器物的等级、钤拓的质量、组合的形式,还是考释的详实、题字的用心程度上来看,这套拓本都算得上一套清代文人赏玩拓片的范本之作,是清代金石学发达的标志。

吴大澂

拓注金石各器四屏

立轴

水墨、设色纸本 

题签∶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屏

鉴藏印

荆门王氏珍藏、蒙泉书屋书画审定印、文心审定

176×44cm.(4) 69.29×17.32in.(4)

约6.97平尺(每幅)

华艺国际拍卖2017春拍

说明∶王文心旧藏。王文心(1888~1974),字保授,斋室名蒙泉书屋,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湖北荆门,1928年定居上海。曾任上海屈臣氏汽水公司董事长。幼承庭训,十三岁留学法国,二十岁回国,学贯中西,其祖父王养度(蒙泉)是道光间荆门大藏家,文心继承祖业,精鉴赏,富收藏。交友颇广,与康有为、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等过从甚密。

在这套朱拓金石各器四条屏中,首先令人感兴趣的是吴大澂挑选器物的方式。吴大澂收藏之富在晚清十分有名,足可媲美那些专门的收藏家,要从自己体量巨大的藏品中挑选出十九件来拓成一套,其实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必然要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在这套拓本中,第一屏拓玉尊、古玉玺、组琮、飞廉宫瓦、龙文璧五种器物,第二屏拓周服(服为古使盛箭的器物)、古璋、卢氏币石范、榖璧四种器物,第三屏拓无㠱簋盖、古玉戚、秦权泉石范、汉武帝益延寿馆瓦四种器物,第四屏拓玉觯、珑、蒲棘小化铜笵、古琮、天保八年佛光镜、宿直将军铜牌六种器物,十九种器物中涉及古玉器、青铜器、瓦当、钱范、铜镜等多个门类,器物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长有短,有的有文字,有的只有图案,但总体而言都可归入高古一类。吴大澂显然充分考虑了这些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组合在一起所产生视觉的美感,对于题跋的内容、位置以及字体的选择也都经过事先的经营。

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四屏(局部)

祖琮

飞廉宫瓦

龙纹璧

周服

卢氏币石范

无㠱簋盖

汉武帝益延寿馆瓦

天保八年佛光镜

宿直将军铜牌

如前文所言,拓片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功用是为金石学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辅助,尤其是古器物上的文字,是文字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但是拓片之美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此,古器物上的文字、古器物本身的造型、图案以及经年累月所产生的岁月斑驳之感,都能通过拓片一一展现;拓片本身亦由于墨色的浓淡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无可言说的古朴之美。这种拓片的形式之美,在以吴大澂为代表的清代金石圈中被玩到了极致。如这四条屏中所拓的组琮,无图案无文字,只有两条长长的锯齿状,其奇特的外形本身就颇可玩味。另外如龙文璧、榖璧、古玉戚、珑等四件古玉器,通过拓片完全可见原器雕刻纹饰之精美。还有那不时期的钱范、瓦当以及铜镜等,拓片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价值,实际上可完全独立于原器的文物价值之外。正如郭玉海先生所指出的,拓片之美在主观上凝结的是历代文人墨客以及众多收藏家们的特有欣赏角度。历代碑碣摩泐后斑驳陆离的石花、青铜器起伏蜿蜒的锈迹、因年代久远而泛黄的宣纸、温润细腻的墨色,这些虽与文字历史研究无补,但在精神上却构成了观者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对于这点,吴大澂应该早有清醒的认识。

(自上而下)

榖璧、古玉戚、古璋拓片及吴大澂题跋书法

但光玩形式,不玩内容,显然也不是一个杰出的金石家应有的作风。如果说椎拓考验的是艺术的审美,那么题跋考验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学术工夫了。玩学术,吴大澂当然更是一把好手。在所拓十九件器物旁,吴大澂均进行适当的考证、品评、说明,其中几件藏品的题跋可与传世资料相互印证。

吴大澂所著《古玉图考》中关于珑、古璋、榖璧的记录

如首屏所拓古玉玺,是吴大澂收藏中极为重要的一件。这件玉玺系吴大澂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二月二十八日所得,时年五十五岁。顾廷龙先生在《吴愙斋年谱》里援引吴大澂家书记载:二十五日,好友“翰卿携来山谷墨迹手卷及古玉大鈢,皆难得之品……恽、王画轴,名人卷册,无一不精。择其精而又精者,留之案头。”而暂时留下的所谓“精而又精者”就包括此件古玉玺,在时隔三日后由徐翰卿为他易得。吴大澂在其名著《古玉图考》中也收录了此件器物,并加以考释:

玉鈢。白玉满身土斑,此古鈢之最大者。旧藏南浔顾子嘉处,徐翰卿以诸女方尊易得之,今归愙斋。疑即宗妇敦字之异文,国名也。即“将”,从水从巨,或即“渠”字之省。与龙节字相似,变为,乃六国时诡异之文。

与此四屏中的跋文完全吻合。此古玉玺现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根据《有邻馆精华》第148页中的图片看,一如吴大澂所描述的“白玉满身土斑”。

古玉玺

古玉玺原物及印拓

吴大澂所著《古玉图考》中关于古玉玺的记录

另外如第三屏所拓秦权泉石范,吴大澂在他另一本著作《权衡度量实验考》中也做了记录和考释:

秦四两权泉。诸城刘燕庭方伯旧藏,今为汉军继幼云所得。重湘平一两七钱,稍弱。

文中“汉军继幼云”即杨幼云,陕西著名古董商,帮吴大澂搜罗古物颇多,是吴大澂在收藏方面的重要友人。此权范实物现为国内资深藏家所藏,器物外配楠木盒,盒盖上镌刻吴大澂跋文:

秦权泉石范。刘燕庭方伯所藏秦权泉二,一曰:第一重四两;一曰第九重四两,与今所传秦半两八枚轻重相埒。曩于京师见之,后归汉军杨幼云,此范与宝六货范同时获于大梁,尤为可宝。己丑(1865年)腊月,愙斋记。

以上所录两段跋文与此件四屏中的内容完全吻合,亦可相互印证。另,泉范实物上有一道裂痕,与拓片中的裂纹吻合,可知此裂痕为旧伤,吴大澂收到此件器物的时候已经断裂。这是吴大澂相关记录中所未曾提到的,也是对资料的一种补充。

秦权泉石范

秦权泉石范原物

裂纹清晰可见

与拓片中的裂纹吻合

秦权泉石范原物所配楠木盒盖

上刻吴大澂题跋

吴大澂所著《权衡度量试验考》中

关于秦权泉石范的记录

同样在首屏所拓古玉玺的题跋后,我们可以发现吴大澂制作这套拓本的时间线索:在这段题跋后钤盖的是一枚“愙斋所作时年五十有八”的朱文小印,吴大澂出生于1835年,五十八岁时为1892年,是大清的光绪十八年壬辰。这个时期,是他的兴趣从篆书研究转向古玉收藏的阶段,四屏中古玉器有十件,占了一半还多,与他的人生、收藏轨迹正好契合。在这四条屏中,吴大澂总共钤盖自用印十八方二十三次,都为他的名号章、斋号章和收藏章,这些印章点缀在题跋的后面和拓片的角落,是个人的记号,也是拓片的图案,构成了一个吴大澂的收藏世界。

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四屏中的自用印

传世吴大澂拓本中,有一套墨拓金石各器四条屏与此套朱拓本极为类似,亦是拓本加题跋,其中的几件器物跟朱拓本完全相同。在一般拓片的制作过程中,墨拓本相对普遍,朱拓本则向来稀少,因朱砂的调制比墨来得麻烦,再加上这种四条整纸的拓片在制作上的难度,以及精细题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其中艰辛不难想象。吴大澂变着法的捣腾拓片,不厌其烦地题跋,可见对于拓片已是爱入骨髓,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之下,一生所学尽管已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多部重要学术成果出现,但学术有时毕竟严肃,而玩出风格,玩出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乐趣。

另一件墨拓本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四屏

(参考)

华艺国际2017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

5月24-26日

拍卖

5月26-27日

地址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0)

相关推荐

  • 振兴金石,嘉惠学林 ,《嘉树堂金石小品》出版发行

    书影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本称为"金石小品"的书,说它是小品,其实个个都有大来头,它们的主人便是沪上著名收藏家--嘉树堂主人陈郁,十多年来,嘉树堂搜入囊中的金石杂拓,大到钟鼎彝器 ...

  • 纸上双鼎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展览 {翰墨之韵,碑拓之美} 黑老虎,二元极简艺术 碑帖,俗谓"黑老虎",其色多为黑白,亦有朱白,所呈现之鲜明色彩对比,若自然之阴阳.虚实.开合, ...

  • 国博、上博展出的大盂鼎、大克鼎必看,这41件“黑老虎”更不容错过!㫚鼎、白盘、秦权、诏版等你一一品鉴...

    十一假期,钻进博物馆,小伙伴们都打卡了哪些展览呀? 2021年对文物们来说可谓公务繁忙的一年,而这其中又属分离17年后再次合璧的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最为瞩目.此前,国博的大盂鼎曾去上博"出差& ...

  • 民族英雄吴大澂的花鸟艺术,金石书画,清雅耐看

    吴大澂(ché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kè)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 ...

  • 吴大澂《白鹤泉铭》篆书欣赏

    吴大澂 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 ...

  • 清吴大澂篆书《白鹤泉铭》古雅清穆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郑 龛 .白云病叟. 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进士.历任陕甘学政.左副都御史.广东和湖 ...

  • 吴大澂篆书《白鹤泉铭》,酷似李阳冰书

    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 ...

  • 白谦慎|吴大澂与绘画三题

     吴大澂与绘画三题 晚清名宦吴大澂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绘画,一生作画无数[1].他还和同时代的不少画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在他为官后聘请的幕僚中,也有数位画家,公余得以不时切磋画艺.除了自己作画之外,他 ...

  • 王蓬|吴大澂与石门石刻(下)

    汉魏石门十三品展室 吴大澂与石门石刻(下)  文|王蓬 二 吴大澂多年身居高位,因酷爱金石碑刻, 把不菲的薪金与养廉银大量用于收藏,加之廉洁奉公而晚年清贫.他为生计所迫,曾任上海龙门书院院长,以早年坚 ...

  • 吴大澂篆书《郑工合龙处碑》墨迹

    吴大澂书郑工合龙处碑拓本    郑工合龙处碑拓本    释   文: 郑工堵筑决口,经始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讫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竣工.钦差督办礼部尚书高阳李鸿藻.前署河东河道总督义州李鹤年. ...

  • 关百益题跋 吴大澂篆书 郑工碑墨迹 纸本

    清写本 线装 1册附原石拓本1张 「提要」郑工碑原立于郑州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碑阳隶书"郑工合龙处",碑阴篆书碑记铭文.该碑为清代河道总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 ...

  • 晚清书画家.吴大澂的山水画欣赏

    作者:求是2013来了 吴大澂(ché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