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圭,乡试第一名:解元,

董廷圭:是为湖北大冶董氏始祖。 董廷圭:明洪武初自石首迁居华容鼎壹乡。是为华容董氏始祖。 董胜一:明代自江西迁湖北大冶宋皇堡。是为湖北大冶董氏始祖。 摘自:https://bbs.focus.cn/sh/25554/9b53a9931a684e49.html
董廷圭传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a6ca0102ywl8.html

公性敏,喜读书,一目十行,日诵万言,历久不忘。未遇时,即慷慨方刚,不畏强御。景泰庚午发解于楚,辛未即联登进士,初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时英宗南还矣,公率群臣疏五事:一,宜率群臣时见南宫,以笃一本之谊;二,请复沂王立旧东宫,以定天下之本;三,亲贤纳谏,不得杖言官,以阻言路;四,公孤名位,不可滥及阉宦;五,遵崇圣教,讲明伦纪,不可崇尚佛道。疏上,留中不报。

景泰四年,张秋河决,民连陷溺,上命佥都御史徐有贞治之,以公为副,。公至,与有贞划策,作九堰八门,以制水怒,建堤四百余里,历载成功,国民赖之。

丁丑,英宗复辟,改元天顺,公同大臣李贤、徐有贞、耿九畴等,合章纠石亨、曹吉祥不法事,同十三道下狱三年,曹石事败,乃复旧职,复即疏五事:亲政务以肃治体者一;除积弊,以督吏治者二;慎刑罚,以彰国典者三;遵祖制,以杜下移者四;严武备,以防外患者五。疏留中,而公有巡按河南之差。著《中州吊古诗文》。岁及己酉,英宗升遐,宪宗即位疏弥灾之要十事。疏云:升下践祚以来,天示灾异,日月赤色,彗星迭见,黄霾黑雨,山崩地动,狂风阴气,昏朦蔽天,各省地方,水旱频仍,灾伤接奏,边夷四侵,流民聚乱。此皆上修省未至,图治为精故也。臣备言垣,敢死直陈,莫有大于十事之最切最急者也。一,致治以敬心为本,惩欲为先宜日御经筵,以讲明圣学也;二,圣教以养志为大,合体为宜,清正宫闱,允协群议也;三,当亲大臣,勤接见,不可临御无期,有昧治道也;四,当纳谏诤,开言路,不可因言怒谴,有乖时政也;五,当恤刑狱,明赏罚,毋使权移中贵,辱僇忠义也。六,当重爵位,论功升授,毋得鬻官世袭,有违祖制也;七,当严武备,重将权,平边夷,安流民也;八,当谨命令,饬中贵归还民产也;九,当崇俭约,戒妄费,罢建造,以足国用也;十,当恤军士,蠲灾伤,赈饥民,以固国本,庶几圣德修、天怒息、灾异弥、民心服、朝廷尊,而天下治矣。疏上,迁山东道按察副使,复命,又有辽东之差。巡宣辽东事毕,还京,卒。

历官二十余年,廉清霜节,浑如一日。所至,吏警民安,风清政肃。解组之日,行李萧然,绝不置产业,竖房屋,为子孙计。其在朝廷,寡迎合,足不履贵要门。以故当途宵小,多妒忌之,鲜所荐扬。没之日,诸贤臣又不在朝,虽奉命葬故园,竟不获一显谥也,惜哉!

录自华容《董氏家谱》之《名人传记·董廷圭传》。江按:新修《董氏家谱》本文标点断句多有讹错,笔者录入时略作纠正,可能还有错误之处。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a6ca0102yqq2.html

重刻董廷圭《中州吊古录》序

(明)郝光润

余总角时,闻先达董公代巡河南,风采焯烨,輶轩所至,遇有先哲,辄表扬之而吊以诗,读之令人感发,真足以激顽起懦也。顾其版刻失传,亟欲梓行,以彰吾乡文献之美。中间羁于俗,累继任繁昌而有所未逮也。辛丑秋承乏新蔡月余,适乡进士高春轩过予,论古今事,因拣笈中所携公《中州吊古录》一帙授览之,而申叙锓梓以续董公于不朽也。文章有神,其信然乎!

嘉靖二十一年岁次壬寅季春任新蔡县事,时见董廷圭《中州吊古录》,为之序。

华容后学举人梦野郝光润书

郝光润

嘉靖辛丑冬,章华郝公梦野膺命宰吾蔡邑,政于民宜。既暇,乃出董公国器《中州吊古录》示余,思重刻焉。余三复是录,得所载十二人,则皆震古豪杰也。或履顺则笃匡辟之诚;或处逆则效匪躬之节;稜稜层层,直与峨岷争高,秋霜争历。且叙事体要,抅词典雅,详而切恫,恳而有余。使人读之凛然,犹有生气,真足以浸谟匹雅,驾骚俪逸矣。谁云删后无诗乎!其敦崇古谊,扶植人纪者,岂浅显哉?夫正气之在天地,为人得之,则为忠贞,为干固,为独立不惧,为振拔流俗,将贯显晦,历久暂而一之,国器其正气之会乎!故见正人问正事,自不觉爱慕;形诸言而廉顽立懦之意,真欲挽衰世而进之古。郝公则又气机之相为,感异世而同神。故生同乡、官同地,倡予和汝同声相应,尚友千古之志,秉忠持正之操,嘉惠后学之仁,若符节然。不然,风云月露,纷华艳丽,安往不得诗人,奚所重在此耶?故平居无犯颜敢谏之气,则临难必无守节仗义之风;立身无素丝羔羊之节,则莅事必无中流砥柱之操。我公异日纳猷宣化,理剧图艰,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举于是录占之矣。公讳光润,字子玉,梦野其别号云。

古心斋主录自华容《郝氏族谱》,高尚仁撰

郝光润,湖广华容人,举人,嘉靖二十年任(上蔡县知县),升杭州通判。

古心斋主录自乾隆六十年《上蔡县志》卷四《官师》

摘自《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河南府部。第四百四十二卷》https://sou-yun.cn/yjlh.aspx?book=TuShuJiCheng&id=KR7a0006_0442_0014

《洛阳县重修庙学记》董廷圭

洛阳天地之中,阻山带河负阴抱阳,盖四塞之险。稽诸前代县为郡之,附郭而学制未闻也,洪武壬子制诏郡县立学邑,令胡弘道始营建于治东之,废观址然其制作卑陋且隘。且颓盖八十年于玆矣,天顺庚辰春进士潜江张本济来知县事大惧俎豆不饬弦诵,不扬无以祗奉旧典政通人和,之暇首集群议而重新之主簿,刘琛力赞其事相与拓基抡材陶甓砻础所费皆公家之。需不征不扰民乐效其力经始于夏告成于冬。殿庑堂斋悉如制卑者,以崇隘者,以广而吾车适临教谕曹祥辈释菜之馀。诸生请记其事,切惟孔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无穷晦明否泰世道之隆替关焉故不事诗书汉之治以霸未知所以教唐之治,以彝濂洛关闽之道学丕,振宋之治。以古于戏吾道之所,系如此夫其可明,而不可晦可泰,而不可否也,明矣。天相斯文斯惟我祖宗列圣光宅中,夏相继以孔道粉饰太平,南面之祀周于天下。治化之盛轶皇宋而陋汉唐盖有由然矣。皇上重膺,历数之。明年礼聘一代之鸿儒,褒赏优异,又所以甄励,士风为世道计,天下之贤守,令想闻其殊遇。而动其衷焉此洛阳县学,所由新也。虽然学校本原之地,吾道之所从出四代之学,兴而人有士行者知所教与学也。夫教与学焉者岂徒文章云哉。方其抠趋宫墙淬励兴行则合巨细本末囊括而靡遗弘大道也。洎隶仕版乃罄所有以赞时政俾臻皇极治保太和,乃已襄大化也,其或临利害。遇时变执节仗义折首而不悔立其大闲也。是羽翼人世砥柱天常而措世道于四代使人有所矜式吾儒之能事毕矣。故皇家教学所以望士者在是有司之新学期与士子共勉者,在是尔庠序躬逢教养目睹作兴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独不以是自持乎。借曰:攻记诵词章以取青紫而已岂徒为。当时贱将以贻来世,讥故记以为规。

董廷圭于明景泰五年(1454)撰写了《重修北里社碑记》。董廷圭在碑记中,阐述了伯始山的由来,

各支始祖    摘自:https://m.2jiapu.com/shizunews/shizunews-20171005-50614.htm
董仲舒、董伯庄: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其裔有一支于宋淳佑间迁鄞,再迁慈溪。传至五十二世董伯庄,永乐间人赘鄞城西北隅芳嘉桥为始迁祖。是为四明儒林董氏始祖。
董元山、董伯清、董仲纲:西汉董仲舒七世孙董元山徙家溧阳;三十五世董伯清别居邑之前川;董伯清之子董仲纲入赘旧县基本氏。是为江苏溧阳旧县董氏始祖。
董德卿、董 宁:唐朝时期衢州龙游立德乡人,四世孙董舜祖,唐乾宁年间官嵊县令,退隐邑之龟溪石壁,董舜祖之孙董宁,后梁乾化间再迁新昌雪溪。是为浙江绍兴董氏始祖。
董 赋:唐文宗执政事情官御史中丞,世居龙游立德乡。其子董桂,始徙奉化连溪。是为大董董氏始祖。
董 成:原籍金陵。唐朝末期流落至滇,仕南诏为布燮,后裔先后转徙剑川、景东、云龙、洱源、云县等地。是为大理史城董氏始祖。
董 元、董 达:原籍山东,唐咸通间迁居东阳安坑。董元九世孙董荣在北宋乾兴中徙萧山,二十四世董达,元至元间迁居浦阳东溪。是为浦阳董氏始祖。

董继鸣、董宗良:南宋时迁金华铁岭头。小宗始祖;董宗良,继鸣十四世孙,明清之交后徙湖海塘下董宅。是为西睦董氏始祖。

董官一、董其昌、董传策、董宜阳:元初居华亭竹冈。明董其昌、董传策、董宜阳皆出此族。是为华亭董氏始祖。
董廷圭:明洪武初自石首迁居华容鼎壹乡。是为华容董氏始祖。
董胜一:明代自江西迁湖北大冶宋皇堡。是为湖北大冶董氏始祖。
董佚名:明万历年间自鄞县西十三桥迁镇海鹞莺湾。是为浙江镇海鹞莺湾董氏始祖。

◎湖广乡试,华容董廷圭、谯赞、雷时中、程万里、刘大鹏、陈伯良六人中举,其中董廷圭中解元。

进士题名

                            景泰二年辛未科(1451)

来源: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景泰二年辛未科(1451)

  第一甲三名

  柯  潛   劉  昇   王  ■

  第二甲七十五名

  吳  匯*  周  輿   戚  瀾   王  祐   林  璟   宋  旻

  牟  俸   吳  鎡   陳  杰   張  永   朱  鏞   吳  遵

  袁  凱   吳  璘   吳  智   趙  謐   桂  山   胡  ■

  孫  仁   劉  春   孫  珉   呂  晟   林  鶚   江  肜

  鄭  宏   沈  性   盛  昹   余子俊   唐  瑜   陳  敬

  唐  泰   黃  深   李秉彝   汪  浩   周  監   王  獻

  張  璿   李  惠   劉子肅   和  維   周必兆   吳  福

  李  觀   成  凱   劉  宣   朱  華   李  鈞   俞  欽

  胡  欽   王  琳   相  傑   陳嘉猷   陳  僎   楊守陳

  張  璣   陶  復   鄧  順   周  達   歐陽復   夏  塤

  高  明   江  玭   羅  洪   章  格   周  澂   張  海

  陳鴻漸   顧  珣   潘本愚   陸  ■   董  軒   童  緣

  李  毓   鄧  明   陳  蕙

  第三甲一百二十三名

  曹  衡   李  瓛   彭  烈   周  欽   王  祥   王  越

  吳  琛   張  業   劉  敷   徐安行   嚴  誠   尤  瓚

  伍  善   湯  懋   蔡  昇   陳  顥   朱  銳   莫  灝

  歐  賢   高  禋   劉  儉   胡  鍊   鄭  林   樊  冕

  林孔滋   游  明   丁  信   陳  善   戚  寧   郭  本

  程  宗   吳  誠   劉  彝   楊  青   劉  昭   陽顯嘉

  嚴  憲   許  倫   楊  福   劉  紀   王  佐   岳  璿

  張  鵬   龍  需   盛  顒   劉  觀   趙  瑛   閻  鐸

  邵思祥   楊  璡   李  燁   歐陽熙   李  牧   郭  紀

  吳  立   鄭  紘   李  勝   葉  鸞   吳  琛   邵  能

  靳  敏   羅  晟   郝淵之   龔  謙   繆  樸   李  直

  章  亮   楊  榮   張  瑄   婁  濬   張  信   李  宏

  金  文   謝  燫   鍾  淸   白良輔   李  衍   章  規

  田  斌   何漢宗   楊  學   洪  弼   秦紘   辛  訪

  王惟善   潘  鏞   章  表   楊  ■   項  倬   黃  暉

  張  瑄   姚  旭   王  儀   汪  淸   王  智   彭  信

  莊  歙   鄭  佑   丁  玘   李人儀   鍾  同   應  欽

  莊  昇   鄭  冕   曹  景   董廷圭   馬文升   徐廷章

  劉  泰   江朝宗   項  愫   吳  綽   周  淸   鄧  秀

  張  馵   左  興   沈  珒   葉  巒   鄭  時   黃  重

  趙  銘   張  寬   周  斌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三_明实录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摘自:https://www.uuzuowen.com/gudianbook/shishudaquan/mingshilu/447513.html

天顺二年秋七月丙戍朔享太庙

○遣中官祭司门之神

○丁亥命故燕山右卫指挥佥事金贵子广白定住子勇金吾左卫指挥佥事王胜子全金吾右卫指挥佥事孙斌子礼俱袭职济阳卫指挥佥事洪受子闰南京府军左卫指挥同知刘保子通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朱铭子英俱代职以受等老疾故也

○礼部奏迤西也密火只王子欢喜遣使臣赛弗剌等贡玉石本部辨得下等玉石不堪进用者已经奏准令其货卖而赛弗剌复奏请进已蒙俞允其给赐价直请定夺上命下等玉石一斤给与绢一匹

○初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何文渊在景泰时因言官论其贪纵自言已有废立皇储功诏书所云父有天下传之子天佑下民作之君实已属对得释罪致仕及上复位文渊惧缢死致仕知府揭稽文渊受业弟子也至是令人至京发其事并举其子南京礼部主事乔新等诸不法云文渊之死寔诸子逼以脱祸于是乔新辈亦令人告稽为侍郎镇守广东时代黄竑为易储之疏章俱上上怒遣锦衣卫官收稽等赴京鞫之

○戊子命故太平侯张軏子瑾袭封太平侯

○广东龙川县猺首陈万通等阳江县猺首黄胜富等俱来朝贡方物赐钞彩币表里有差

○复除浙江按察司副使罗箎于湖广按察司监察御史董廷圭于江西道龚谦于湖广道翰林院编修吴汇检讨张业户科给事中钱澍仍旧任俱以亲丧服阕也

○六科十三道被旨劾奏镇守独石等处右参将都督佥事周贤闻虏近塞不侍上报而辄统兵出境及至过虏逗遛不进抽军遽还乞正其罪上命锦衣卫镇抚司鞫之

○山西按察司副使李俊尝妄援赦减官军罪为都察院所劾至是巡按御史陈璧复案俊出库官犯赃者上命执治之

○进士熊瑞告归眉州毕姻为丹棱县知县杨铎奏其诈称待缺御史宿川西道公署执至京下都察院狱具左都御史寇深奏其浮薄谪充延绥边卫军

○己丑仁孝文皇后忌辰遣官祭长陵

○赐湘阴王贵煟大红织金衮龙纻丝纱罗各一疋以王奏册封时年幼未蒙给赐也

○夜二鼓南方有星大如盏色赤光明烛地起自瓠瓜西行至天市东垣内尾迹后散

○庚寅赐辽府松滋王第二子名曰恩锌镇国将军豪塽长子名曰恩<■釒己>

○狭西守备孤山堡都指挥同知杨政先是行贿于尚书陈汝言得徵回都司理事汝言败事觉特命调甘肃带俸差操

○辛卯处士吴与弼复以疾具<■锍-釒>辞归乡里上曰与弼既年老有疾不能供职允其所请赐敕曰朕惟自古英君谊辟莫不好贤求士以臻治理故复位以来深思先务莫急于此闻尔与弼怀抱道德嘉遁林泉特遣行人赍捧书币造庐徵聘尔乃惠然肯来深慰朕怀欲烦辅导东宫特授春坊谕德尔以衰老固辞朕坚意不允留之数月病势不已乃知本心非不欲仕第以不能供职故耳于是特允所辞且以嘉猷勖朕足见忠爱之诚仍遣行人送还故里赐以银币用表至怀复命有司月给廪米二石以资供赡尔其优游桑梓安身乐道以度遐龄倘精力未衰尚其无忘纂述以继前贤辅教垂世之意

○户部奏四川行都司建昌等六卫军士例应三年一次赏冬衣布花今惟其期请遣官驰驿赴四川布政司运拨各卫以给从之

○宁王奠培在景泰时为弋阳王奠壏讦其反逆诸罪于巡抚佥都御史韩雍雍同三司巡按官以闻朝廷遣中官方伯乐及佥都御史俞俨往覆之军民被连者凡六七百人既至京遇元年赦俱得释第以教授游坚诱王为恶罪重谪充甘肃军王由是不礼貌于三司官左布政使崔恭不平王尝嘱以增造所焚宫殿奉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欲派岁禄于近府县恭俱执法不从护卫军校有犯恭辄不少货王愈怒奏恭僣造火夫号衣诸不法御史张纲奉命覆之无验王复奏恭谄惑纲恭遂与按察使原杰巡按御史周一清连章奏王私献王惠王所遗宫人护卫官军生女不令婚嫁长即收之有衔于内官熊璧逼之自尽其护卫横甚不削之虑有变<■锍-釒>入上遣太监怀忠同锦衣卫官案其事具言恭奏王之实王奏恭之诬都察院请罪辅导王者上曰然王违法多护卫官校所诱其即改为南昌左卫以隶都司王奏布政司官既诬置之不问

○六科给事中劾奏定远伯石彪本以疏庸夙承叙荫顷繇微绩超列大官德感生成已过草茅之分恩深豢餋当怀犬马之劳柰何无所用心遂致鲜克由礼迩因有疾辄陈其情皇上听其调理不责朝参乃者疾痊入觐既礼毕于外合侍班于中岂期彪持身不检幞头坠地遂从外去不入内班御史纠劾而不在皇上宽宥而不知先虽过误后实怙终臣等窃闻古礼君适路寝然后臣退岂有上方视朝而敢背礼自便者乎又闻诸侯朝王肉袒告罪岂有明知所犯而敢怙强自纵者乎即事原情法当无赦乞将彪明正其罪以彰国典十三道监察御史亦劾之上宥彪令改过自新

○镇守湖广贵州太监阮让等奏东苗为贵州诸种蛮夷之首负固据险僣号称王其他种类多被逼胁东苗平则诸蛮莫不服从矣臣会总兵官南和侯方瑛等计议合行事宜谨具以闻一调永顺保靖等宣慰司土兵乞量赍金帛赏劳以奖劝之一东苗惯于马战而我军步多骑少乞给官价买马分军骑战一调到各处官军宜量加支官银造成银椀银牌验功给赏以作士气一镇守靖州右参将李震所守地方见今宁靖乞调赴军前领军进剿

○夜月犯亢宿南第二星

○壬辰宫盐徒幼男四十四名余妇女八十口及四岁以下男女三十五口俱送浣衣局

○中书舍人刘福等言中书舍人系近侍官职专书诰敕必在字画遒羙端楷近年多有乞恩报效写字等类殊不胜任今后宜遵永乐宣德间例于进士监生内选用从之

○夜西方有星大如盏色青白尾迹有光起自云中正东行至浊

○癸巳先是总督粮储户部郎中杨益令大同等处军自备马草总兵官高阳伯李文右佥都御史李秉等议大同草场逼窄采取不敷宜止令军自备草三月各卫所军余采运及蓄积草又给三月则新草已及用矣上从之

○故兵部尚书许廓子宏奏乞入国子监读书以图补报从之

○甲午陕西洛南县民王驹儿妻李氏一产三男给米钞优餋

○乙未命户部云南司署郎中事主事蔡朔实授本司郎中刑部山东司员外郎梅伦署四川司郎中事福建司员外郎欧阳熙署广西司郎中事

○书戒临川王磐熚曰今得尔奏讨次室冠佩封号并房屋园地禄米装奁金银器皿首饰及匹帛绫绵军校使女等顷具悉朕承祖宗大统君临天下凡宗室诸王所以待之者一遵祖宗定制不敢有所偏私尔乃以溺爱之私不顾非礼恣意任情多端求讨朕若徇尔之私是不守祖宗之制也今特许尔减数自买使女五人其余妄求者不准又闻尔不肯安静擅出城外辄入人家索取财物或踰数日方回似此放荡礼法安在已敕三司严示门禁今后尔宜痛改前非守身循理以保爵位若再自作不靖必贻后悔特书以达王其戒之慎之

○罚刑部尚书刘广衡等俸一年宥大理寺卿李宾等罪枷示郎中陈琏署员外郎刘玭降郎中沈和员外郎康圭官于外时太监曹吉祥所部达官速展哈之子歹都因其妻与人奸约所结弟兄诱奸者至妻卧所并杀之以首于官奸者之兄诉焉和圭鞫之论谋杀人死速展哈称冤调琏玭问琏玭具狱一如和圭广衡宾等又如琏玭所问速展哈告吉祥云刑官受赂冤其子初琏尝赂吉祥求升侍郎久而未得追索其所赂吉祥衔焉及是吉祥具道冤滥于上上调锦衣卫门达劾琏玭妄入人死罪广衡宾等不为详谳故有是命琏玭寻谪戍边仍下敕遍谕天下刑官

○巡按贵州监察御史刘敬奏守备穿心堡都指挥佥事张贵擅减守堡军士贼掩至杀掠复畏不敢击命执治之

○丙申敕谕宁王奠培曰尔以宗室至亲继前人之爵任藩辅之责宜修德循理以保禄位今乃纵意妄为织造龙衣残伤人命辱骂三司凌虐府僚纵容军校扰害良民听从拨置大肆凶恶不法多端难以枚举又妄奏布政等官重情及至差官体勘事情皆虚兹欲保全亲亲不忍置王于法今后王当痛自改悔恪守礼法若再懵然不省仍蹈前非则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是日复敕江西都布按三司官员今后各宜谨守法度敬礼亲王若有似前非为者不许阿顺其意亦不许郡王擅出城外须严示守门官军敢有仍前听从者一体治罪毋得隐忍蒙蔽惮于奏闻日后祸及身家虽悔何追

○时御马监官军人等多以善骑射被宠然怙势多犯法上敕三法司今后御马监都指挥指挥千百户并勇士小厮但为事者不分轻重罪名俱录情词以闻取自上裁

○有伶人谋升伶官特命亢贵州边卫军

○日旁生直气及左珥色青赤鲜明良久渐散

○夜金星行太微垣中

○丁酉云南缅甸宣慰使司遣头目剌亚等来朝贡象及金银器皿方物赐钞彩币表里袭衣等物仍命剌亚等赍敕并彩币表里归赐其土官及妻

○晋府仪宾高逊奏晋王钟铉择临泉王钟鏶妃有私上怒逊生事命巡按御史执问之削其官

○己亥敕谕湖广永顺宣慰司宣慰使彭世雄保靖宣慰司宣慰使彭舍怕俾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陇富四川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辉四川酉阳宣抚司宣抚冉庭甫佥事冉庭章贵州金筑安抚司舍人金洳曰近因贵州东苗丑类负固据险僣称伪号聚众截路攻劫城堡已命镇守湖广贵州总兵官南和侯方瑛等调集大军克期进剿以除边患敕至尔等即便选集精壮土兵各带器械躬亲统率或委的当头目管领前赴方瑛等处听调杀贼不许延缓误事有功之日重加升赏贼平之后即放宁家朕复念尔累效忠勤特赐银两彩叚表里至可领也

○广东带俸都指挥使干羽坐行赂于陈汝言特命降指挥使调广西南丹卫带俸

○兵部奏陕西甘肃等处屡奏北虏孛来等四散犯边朝廷虽已命安远侯柳溥等统兵征进而此虏在边日久知我虚实虽已败衄去而复未苟非先事而备缓急何以支吾乞敕在京总兵等官忠国公石亨等计议区画设何方略用何将领凡可以安边御侮保境安民者一一条陈以俟上之裁择从之

○庚子中元节遣官祭长陵献陵景陵

○命右参将都督同知江福分守独石等处

○命故都督佥事哈只阿力子阿讨剌袭都指挥佥事

○监察御史白侃自劾失侍班命锦衣卫收问之

○夜月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辛丑夜月食于室宿

○壬寅书与洛阳王勉塣曰得尔奏洛阳县典史辛和强拏校尉李成究治已将和责笞三十及和奏称成系为事大户家属因吓要银两就拏责问忽被校尉侯勉等将和拏赴尔处笞责且典史职事虽微系朝廷守土治民之官尔辄听下人擒拏凌辱是不知有朝廷也况校尉系本县土民既有吓骗等情自宜痛加惩治尔却不责校尉而笞典史徇私违法莫此为甚尔任情妄作如此是亦教授不能辅导所致今提教授来京究治其校尉李成等令御史就彼执问自今尔宜安分循理保享禄位毋蹈前非庶副亲亲之意

○赐靳水王贵熡荆州城西芦苇洲一所枝江王豪壂枝江县芦苇洲一所从二王请也

○会州卫带俸都指挥同知张麟赂陈汝言得视事于广西都司广西署都指挥佥事邓敱已令子润代职复赂汝言得提督浔州等处事觉命罢敱官调麟于广西边卫

○癸卯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长陵

○命定远伯石彪充总兵官佩征夷将军印左都督刘深充副总兵往宁夏等处剿杀贼寇仍敕沿边诸将互相应援

○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言臣等切闻书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又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皆言学无问断功乃有成也比者东宫殿下出阁讲读聪明日开深有进益缘以三伏暑热于五月二十四日暂且停止今三伏已过天气渐凉合无择日仍旧讲读庶几学业日进睿德日新上是其言遂命讲读

○也密火只王朝贡使臣赛弗剌等奏乞大红织金叚匹及高丽布琵琶筝黄连丁香桂皮沙糖桐油等物上命其所请之轻者给之其重者止之

○甲辰升监察御史柳春为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给太平侯张瑾岁禄二千石

○命山东布政司左参政苏霖致仕以其老疾废事故也

○乙巳广东高要县猺首邓钺等来朝贡方物赐钞彩币表里等物

○丙午命试监察御史李胜杨琏王祥朱铉冯昱李蕃易广俞璟侯由刘庆马聪孙泰刘誉裴斐程万钟王俨章璠顾俨何楚英俱实授监察御史改试监察御史李开余亢周祐俱为知县从本院考察胜等谙晓刑名开等不称故也

○靖江王府桂阳县君卒遣中官赐祭命有司营葬

○夜五鼓西方有星大如盏色赤尾迹有光起自室宿东南行至娄宿没晓刻月犯毕宿

○丁未设福建建宁府寿宁县儒学并阴阳医学僧道会司置官降印以县初置故也

○监察御史史兰巡按直隶坐奏章漏钤缝印下刑部狱论赎杖还职上以行事不谨特命吏部调为浙江安吉县知县

○戊申上召内阁臣李贤至文华殿语曰太监吉祥好惹闲朕复位初念其随侍旧人凡有奏请必从之奈其心无厌足不顾可否辄为人请求虽十不可其二三然外人不知以为其言必行是以四方奏事者往往先造其门以通情如此不已甚非所宜朕今一以公道断之使彼之私意不得行则造其门者自然少矣贤顿首曰愿陛下抑之以渐幸甚

○升锦衣卫副千户沐王□赞为右军都督同知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王□赞璘之弟也

○故太子宾客国子监祭酒胡俨孙顺乞入国子监读书从之

○先是通渭王范墅奏以所买民居换平凉县旌善申明二亭地为蔬圃户部请移文所司核实至是称便上从之

○女直野人都督长安奴入贡归辽东左参将曹广因其所部夺驿夫什物令百户追取之长安奴怒即引弓射百户广不平自至驿系长安奴至公所究其夺驿夫什物者杖之事闻都察院劾广失柔远之意上曰然命降敕切责之

○白虹见东方其势直起上锐长余十丈

○己酉敕总兵官太傅安远侯柳溥等曰尔等皆以才能托以军旅重寄今虏近边数月不退却乃拥兵自守不闻有制胜出奇之策三军之众岂无其人皆尔等蔽贤之过也敕至宜博求群策广行召募庶臻成效以副委任之意

○夜北方有星大如鸡弹色青白尾迹有光起自钩陈东南行至室宿没

○庚戌升守备广东雷廉等处都督佥事欧信为都督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广东时巡抚两广右佥都御史叶盛极言信廉勇故有是命

○命致仕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楷督理陕西军饷楷景泰间以贪淫黜为民赂中官曹吉祥得复原职致仕至是又有是命

○复命都督佥事周贤统独石等处官军一千人马一千五百匹赴石彪处听调杀贼人赏银一两

○命召广东副总兵都督翁信还京兵部劾其前此与巡抚侍郎揭稽交恶操守不端屡失机误事故也

○书复庆王秩煃曰今得王奏乞宥长史等官及欲躬诣阙服罪朕以长史乃辅导之官府中巨细事务悉宜处置停当然后启知施行此事王虽自认长史亦不得辞其责也所奏不准仍行提问王亦免来京

○命工部遣官运京库衣鞋及发陕西都司布政司所贮军器往给兰县等处征进官军

○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言臣等切思虏贼见在陕西凉州等处纵横抢掠势甚猖獗况此虏贪得无厌又系秋高马肥之时变诈难测大同宣府一带不可不为之虑近闻彼处田禾成熟米榖价贱草束正多当预积粮草以备有警支用宜写敕与两处都御史将官军俸粮暂且停支本色炤与时价关与银两仍令趁时收积草束及晓谕官员军民之家倘有警急亦当同心出力以保乡土凡有壮丁尽数开报在官仍令自在生理只待紧用之际方才借倩出力有功之日一体升赏宁靖之后各还本家照旧生业不许拘留应役并酌量各处合用盔甲等项器械一一整点如有不敷即便开奏取用凡一应预备长策听其设施措置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上善其言遣敕谕右副都御史王宇右佥都御史李秉行之贤等又言沿边墩台全不得法一遇贼来多不能守以致深入抢掠访得右通政刘文备知此弊宜令巡视整理于是上敕文往彼巡视文设悬楼礧木塌窖赚坑等守者便之

○癸丑户科给事中钱澍奏对有失下锦衣卫狱

○甲寅敕责备倭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翁绍宗曰嘉兴乍浦河泊所岁进黄鱼系旧制近年以来因尔不许渔船越境出海又令官军擒拏以致不得采捕遂缺供荐先已取尔招服尔宜自咎遵奉朝命省令所辖官司毋得阻滞顾乃全不关心今岁渔船又被拦截索钱不得采捕及船户具告前情自知阻误虚词妄奏遮掩已过朝廷托尔以边方重寄当输忠效勤正已率人尔乃恣意贪黩不才怠慢论法实难容恕今复从宽且不拏问罚俸一年令尔自省若再恬然不改阻误岁进自取祸败决不可逃

○庆成王钟镒奏以册封礼毕欲同妇诣阙谢恩上念其道远复书止之

○刑部尚书薛希琏卒希琏浙江丽水人宣德庚戌进士拜监察御史有能声正统中进升刑部右侍郎寻命巡抚凤阳淮安捕蝗赈饥复命镇守福建督兵平寇以功升本部尚书景泰中考察山东郡县官值山东蝗旱经营赈贷以活饥民天顺改元转南京刑部尚书以疾卒于官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希琏容仪修整言论雍容才可应事而乏刚正廉介之操故于人望有不足云

○乙卯巡抚甘肃副都御史芮钊奏达虏往往于凉州等处寇钞而我总兵等官惟事固守城池不敢轻动若不增兵策应恐堕贼计乞发陕西所属延绥宁夏等处精兵并力进剿

○致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程富卒富直隶歙县人由进士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九年巡按江西值大盘山贼暴发佥事彭森率兵民剿之富冒其功升大理寺少卿正统六年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参赞陕西甘肃军务八年转左佥都御史督运云南军储征讨麓川还升右副都御史后以疾乞致仕至是卒讣闻遣官谕葬富有才干但黩货好色在云南时贪淫之述尤著家居以此自娱恬然不以为愧其于名爵实有玷云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

明代景泰年间,当地人士高星凡、郑云一、董达三、严左卿等凑资重建北里社,并请时为山东道监察御史的华容贤达董廷圭作记。

中国经典 >> 史部 >> 纪事本末类 >> 明宪宗实录

摘自:http://www.cssn.cn/sjxz/xsjdk/zgjd/sb/jsbml/mxzsl_14484/201311/t20131120_844773.shtml

成化四年三月辛酉朔升毛怜卫都指挥佥事劄里答木兰河卫指挥使撒赤哈古里卫指挥使亦儿兀里奚山卫指挥同知程哥阿真河卫指挥同知阿喇阿答哈者帖列山卫指挥同知锁奴兀者右卫指挥佥事忽失答古里河卫指挥佥事鬼未等俱一级以年久援例乞升也

  ○壬戌增置云南布政司参议按察司佥事各一员管理银场以丁忧起复山西左参议杨学江西佥事王春为之

  ○癸亥安远侯柳景印记应天并凤阳等府州县成化二年分孳生陪偿马骡驹七千八百六十六匹

  ○夜南方流星如盏大黄白色光明烛地自尾宿东南行至云中

  ○甲子升南京太仆寺少卿郑悠为本寺卿

  ○免湖广荆州等一十四府七十五州县并武昌等二十三卫所无徵田粮子粒一百七万三千二十余石以去年夏旱故也

  ○乙丑清明节遣驸马都尉石璟蔡震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建州左等卫女直都指挥佟火罗等毛怜卫女直指挥鲁秃等各来朝贡马及貂皮等物赐宴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夜月犯五车东南星

  ○丙寅命故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张寿子玺袭父原职宣府前卫指挥使

  ○赏四川东乡县左右溪等处杀贼有功官军三十六员名都指挥钞一千贯彩叚三表里指挥钞八百贯彩叚二表里千户钞六百贯彩叚一表里百户钞五百贯绢三疋旗军民快钞三百贯绢布各一疋理办军需等项布政佥事彩叚二表里主簿绢一疋

○丁卯追封内乡王同钡故父镇国将军子土戋为内乡王嫡母贞烈夫人蔡氏为内乡王妃并赐谥号册宝如例从王请也

  ○吏部左侍郎崔恭清明节陪祭 献陵 裕陵不于纠仪官处报名礼科给事中张宾劾其不敬 上宥之命礼部仍查旧例以闻既而礼部以正统十二年监察御史万节等奏准见行事例覆奏命如例行之

  ○夜月犯五诸侯南第一星

  ○戊辰改户部右侍郎杨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荆襄南阳等处流民

  ○监察御史李瓛南京太仆寺少卿鲁崇志分俵应天等府县天顺八年分马骡并驹八千一百四十匹

  ○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胡深言致仕兵部尚书王竑历事累朝始终一节比因末疾恳乞休致如竑者进则尽忠于国退则守分于家今疾已平复乞起用以见 圣明图任旧人之意 上命吏部知之

  ○礼部奏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头目剌麻番僧南合并乌思藏阐教王遣剌麻领卜车等违例朝贡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汪浩失于禁止宜降敕切责及责都布按三司罪状以后乌思藏番僧人等进贡务遵原定三年一次限期额数审有番王印信文凭方许存留起送其国师禅师关文不得狥情滥收所进方物仍湏封记及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每年亦湏量数放入务在抚驭开谕得宜毋得因而激变生患从之

  ○夜月犯鬼宿西北星

  ○己巳命都督同知马良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广西地方

  ○太子少保户部尚书马昂乞致仕不许

  ○升监察御史董廷圭为山东按察司副使王朝远为陕西副使

  ○庚午夜月犯轩辕火星

  ○辛未升云南洱海卫署指挥使范宗为署都指挥佥事

  ○都察院奏通政司右通政刘昭丁忧守制时为乡人奏其兄暟倚势图利及侵占草场庙基等事皆昭使为之下巡按御史按问多实今昭起复还任请逮问如律 上以罪不因昭姑宥之

  ○监察御史谢文祥等劾南京参赞军务兵部尚书李宾猥以庸材难居重任乞赐罢黜召致仕兵部尚书王竑代之 上曰宾举自舆论竑累章乞休文祥等不知大体任情要誉妄拟进退下六科议于是都给事中沈珤等覆奏如 圣谕 上欲罪文祥等以其言官命姑宥之

  ○壬申升刑部郎中何乔新为福建按察司副使

  ○镇守辽东太监李良自陈有疾不能任事乞遣官更代 上曰李良卫颖同守边方如何相继称疾其令巡抚巡按官核实以闻

  ○镇守四川太监阎礼等奏白草坝等寨番蛮紏合各种番簇攻劫龙州江油等处指挥陈琦等不严守备参将李文等不时督视关堡致贼劫掠事属失机俱当究问 上命镇守总兵巡抚等官严督所属整兵抚剿之且命巡按御史逮问琦等如律李文等姑记罪杀贼

  ○癸酉赐周府汝阳王第二子名曰同鎞第三子曰同鏚代府隰川王第十二子曰仕垩慱野王第二子名曰聪澟沈府唐山王长子曰诠铍内丘王长子曰诠鋷郑府泾阳王第三子曰见溢

  ○命祭宋丞相李纲于邵武府学时邵武府学教授张济奏本学明伦堂西有宋丞相李纲祠未载祀典考得纲本府邵武县人当徽钦时金虏犯顺国家多事纲尽心为国知无不言虽屡遭贬逐不改初心乞命有司春秋祭祀以褒忠义事下礼部覆奏谓宋儒朱熹撰纲祠堂记亦称纲为一世之伟人宜如济所奏移文翰林院撰祭文命有司春秋致祭从之

  ○免湖广户口盐钞二年以户科右给事中刘昊奏其地灾伤故也

  ○甲戌免鲁府还官禄米七千三百五石有奇先是鲁靖王薨其禄米已支费法应还官至是鲁王泰堪乞恩故免之

  ○乙亥礼部奏西宁游僧板尖恭尼麻绰失吉藏卜等赍敕往乌思藏阐教王等处开谕回还宜赐番僧衣彩叚靴袜以酬其劳其随去徒众贡马亦宜如例给赐从之

  ○乌思藏阐教王遣番僧楚芹坚锉等阐化等王遣番僧领占把藏等各来朝贡马及氆氇佛像舍利等物赐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丙子辽府枝江王豪壂以祖母庄惠王妃冯氏卒乞择地造坟迁改祖庄惠王合葬诏不必迁改只于王旧坟添圹合葬之

  ○辽东自二月以来宁远铁岭懿路蒲河沈阳前屯等处地方连有达贼往来窥伺欲乘隙入寇 上闻命镇守总兵巡抚等官严督守备官整兵防御之

  ○戊寅免应天安庆二府并安庆卫旱灾无徵田粮子粒共六万六千四百三十余石草六万三千六百一十八包有奇

  ○兵部奏建州三卫遣指挥阿鲁力哈等四人入贡服罪且请仍旧开设衙门释放犯边夷虏 上曰夷虏悖逆天道大军方讨平之如何辄便求请兵部还集多官会议以闻其阿鲁力哈等礼部照例款待令其回还以后果能改过自新输诚效忠朝贡以时朝廷仍与开设衙门未晚也

  ○夜月掩心宿东星

  ○己卯升刑科左给事中左贤为河南布政司右参议户科给事中刘昊为浙江右参议

  ○庚辰都督同知马良奏臣奉命镇守广西地方见今贼寇扰攘官军调用不足乞于臣原管本营内量选汉达官军一千委都指挥三四员管领给与盔甲军器马匹赏赐等项随臣前去遇警易于调度 上许之命于本营内选带汉达官军三百人各赏银一两事平之日即令遣还

  ○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陈价奏平凉延安庆阳等府所属人户为因年荒贼扰逃移外郡十有七八所遗田土粮草纱绢俱责见存人户代纳存者被累亦欲思逃逃者惟虑追陪不愿复业臣愚欲将逃于河南山西湖广四川地方者或行文彼处官司差人送回或令回文原籍府县发人起取无分彼此悉与口粮其代逃户陪纳者悉与蠲除凡公私逋负一皆停免庶逃者乐于复业而存者不致思逃事下户部以为逃民近而知所向者宜如拟起取远而无定在者宜行各该巡抚官勘实遣回于粮差则实免二年于陪纳则量蠲其半从之

○辛巳诏仍给德王府白熟粳米岁二百八十三石有奇初王未之国时岁给糙粳米三千石而是米特给于内府以供王食用及之国例当停止王以为请准蹔给一年后王欲为定例 上止许给粳糙米千石而白熟米则不复给至是复以为请乃命就糙米千石内如数易给之

  ○命以山东济南府在城税课之半赐德王为汤沐之费岁为钞七万六千八百三十贯有奇仍命寄饲马草料三月盖王初之国已尝再请给以五月至是因其恳奏复命给之且令继今宜自措置无再烦扰

  ○命以顺天府文安县退摊空地三百六十五顷有奇赐嘉善长公主时公主已有赐地至是凡三奏故又给之

  ○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力遣都指挥阿都剌等来朝贡马驼赐宴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提督两广军务左副都御史韩雍等奏广西猺贼林裕肇等劫宾州柳城等县越过广东化钦二州两广会兵追剿斩获贼二百二十八人夺回被虏男妇并获贼属一百九十九人及原劫高州阴阳学印一颗广西官军又擒斩贼二百七十八人夺回被虏男妇一百二十五人广东官军又擒斩贼九十人夺回被虏男妇一百五十九人并原劫石康县等衙门铜印记四颗

  ○建州虏纠合朵颜三卫寇辽东开原等处边境报至 上敕镇守总兵巡抚等官防御之

  ○癸未命署都指挥佥事许宁充游击将军往宣府统领官军操练署都指挥佥事张顺代宁守备柴沟堡指挥使张缨代顺守备万全右卫

  ○免直隶淮安府一州三县邳州高陲二卫灾伤无徵秋粮子粒共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余石○甲申复施州卫经历黄溥为广东按察使溥先以忤石亨谪官至是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罗箎乞擢用之溥亦自言其情命复其职寻注广东

  ○兵部奏陕西洮岷二卫地方番贼出没杀略人财分守千户阎庆整饬兵备副使李玘守备都指挥韩春指挥何英等防御不严俱当究问 上命监察御史逮庆问理玘等姑宥之

  ○赏沙子岭等处杀贼有功官军三百二十员名指挥彩叚一表里千户绢三疋百户绢二疋旗军人等布二疋

  ○户科左给事中丘弘等言固国本在于厚民生厚民生在于抑兼并切惟洪武永乐年间北直隶山东地方土广人稀 太祖 太宗屡涣纶音许民尽力耕种永不起科盖欲地辟民聚以壮基图圣虑神谟深且远矣夫何近年权豪势要专利病民或称为退滩或指为空地往往朦胧奏请远者难以尽述臣请以一二近者言之嘉善长公主累请文安等县闲地西天佛子劄实巴奏求静海县地及宛平县佃户俱蒙俞允夫公主食禄之家也兼以驸马两禄犹称日给不足劄实巴佛之徒也乃反慈爱之教而以削剥为事虽 皇上天地之量不咈其请然群下溪壑之欲必至无厌承行者受其嘱讨虽知非所当得略无执辩之词勘报者畏其权势虽知明有租税亦作空闲之数原其所由是皆无藉之徒窃以扳献而渔猎其中奸狡者投为管业而囊橐其内之所致也况地踰百顷古者百家之产也岂可狥一人之嗜好而夺百姓之恒产哉伏望 陛下均天地育物之心厚民生衣食之本收回前命还给下民仍敕该部痛革往毙示以重法庶几人知警惧民得聊生髟巾锍-釒上诏以为田土除勘明赐给外自余仍覆实以闻继今凡有求者一切不许著为令

  ○丁亥巡按广西监察御史并布按二司官合奏梧州府事繁而知府袁衷治尚安静平乐府事简而知府蔡瑛才堪治剧二人之才各有所宜请两易之 上从其议调瑛梧州里平乐

  ○复设陕西同官县金锁关巡检司初西安神水硖地据冲要旧有关久废而基址尚存至是有司请复设之

  ○戊子命广西署都指挥佥事张寿充右参将分守柳庆地方

○复命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左副都御史韩雍专一总督军务以广东左布政使陈濂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福建按察使张鹏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以雍奏两广地方广阔军民事繁一人不能遍历乞各增文职大臣一员分理巡抚仍命文武重臣各一员专在两广接界梧州府驻劄提督军务总制军马兵部覆奏 上以为宜如所请于是命雍专一提督军务其巡抚官兵部会同吏部推举堪任者以闻于是尚书李秉白圭合举濂鹏堪任故用之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终

楚章华台确在今华容县

楚章华台确在今华容县

江良发

章华台,是春秋晚期楚国第26代王熊围(一名熊虔,史称楚灵王),于公元前535年,在云梦泽腹地修建的一座离宫,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现代专家学者称为“楚国第一台”、“天下第一台”。

《辞海》,“章华台”条目解释:“楚离宫名。故址有四:(1)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龙湾古华容县城内。《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水经·沔水注》:'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按《辞海》解释,章华台在华容县内,但不在今华容县,而是在潜江龙湾。这是真的吗?难道今天的华容县不是古代的华容县?古华容县也在潜江龙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潜江龙湾发现了一处两千多年前的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这个发现,凑巧与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在此前提出的古华容县在潜江西南的观点,好像有印证关系。于是,一些专家学者便大做文章,把章华台故址连同文献所载古华容县,一并定到了潜江龙湾。

大量文献记载,证明章华台遗址在今华容县

除了晋代杜预《春秋左传集解》“章台,南郡华容县”,“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台今在华容城内”这两处注解,明确记载章华台在今华容县内外,历朝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有章华台“在今华容县”的明确记载。明代吴廷举纂修的《(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孙羽侯纂修的《(万历)华容县志》,清代陈宏谋、范咸纂修的《(乾隆)湖南通志》,卞宝第、曾国荃纂修的《(光绪)湖南通志》等等,都说到了华容章华台。志载:章华台在古县城以北一里许,相传即楚灵王所筑。孙羽侯在志书中写道:“其东曰黄湖山,产薇蕨,多雉兔,黄湖之水绕焉。东与赵家湖合,其上隆隆然起,有阜焉,曰章华台。”清代两部《华容县志》所载华容县舆图,上面都赫然描绘着章华台的地理位置就在斗冈山附近。

地方志书还记载了南宋乾道年间,时任华容县知县的胡绾,到县城以北考古访迹,发现了“垣堑犹在”的章华台遗址,并发动民众,修建了一座仿章华台建筑——楚观亭,请状元出身、时任荆湖南路安抚使的著名词人张孝祥题写“楚观亭”匾额,胡绾赋诗云:“楚王台榭荆榛里,屈指江山俎豆中。”20多年后的南宋庆元年间,时任华容县知县刘无欲撰写了《章华台碑》。明代华容十景、华容八景中,有“章台古迹”“章台夜月”。

华容县现有居民中,有不少姓氏家谱、族谱上,保留了华容章华台及其地望的信息。如西汉末年从湖北襄阳迁来,世居华容的南郡华容胡氏,其族谱上有这样的记载:“我胡氏自一世祖以直公为汉大司空掾,值新莽居摄,弃官遁隐,道经华容,喜章台之胜,遂家焉”。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妹夫罗尚德因避战祸,由江西安福迁入华容南山,定居华容后,人丁繁衍,自称为“章华罗氏”……2006年5月,华容东山桥头李氏,在其祖祠附近出土一方刊刻于南宋宝祐戊午年(公元1258年)的《李伯高墓志铭》,墓志铭载:“有宋李公伯高十宣义,岳阳人也,派出昌江,址于章华,居石龙之源,族大以蕃。”湘鄂边百官支李氏,谱载于元至正年间迁入华容章华台,现族众繁多。还有元至正年间自江西丰城迁入的章华台张氏,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安福迁入的前溪章华刘氏,明代由陕西迁入的华容章华台鉴湖堂贺氏,元代由江西九江迁入的华容章华台陶氏,等等。

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登览游历了华容章华台遗址后,留下了大量吟咏章华台的诗歌。如宋代抗金名将李纲写过七绝《章华台二首》,宋代学者张栻曾亲访章华台遗址,写了一首五律《游章华台》,鄂西诗人田九龄写过《登章华台遗址二首》,明清文人李寯、董廷圭、黎浚、黎淳、程万里、何景明、邓经、周廷用、孙宜、顾廷锡、曾可前、胥卓、谢文轨、严首升、张召华、孙枝、孙琪、刘仕璟、王祚崶等,都写有吟咏“章华台”的诗歌。明代前七子领袖何景明《华容吊楚宫》诗写道:

别馆离宫纷绮罗,细腰争待楚王过。

章华日晚春游尽,云梦天寒夜猎多。

废殿有基人不到,荒台无主鸟空歌。

西江烟月长如旧,只有繁华逐逝波。

孙宜的《章华台吊古》写道:

古城迢递楚王台,碧石清沙曲曲回。

异代秋墟谁复问,深秋松柏自堪哀。

圜堤落木迎风下,寝径遗花借雨开。

千载荒凉惟此地,白头怀抱况频来。

大量诗歌也为章华台在华容的历史事实提供了佐证。

章华台遗址目前保存完好

在华容县斗冈山以北约一公里的地方,今胜峰乡清水村三组,有一个保存完好的两层土台。据华容县国土资源局测绘队测量和华容县规划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这个土台目前高度41米,最高处42.56米,高出南面稻田11米多。其中下一层高出地面7米多,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上一层高出第一层约4米。土台呈长方形,子午向,方方正正,边线整齐,台体规整。台面南北长102.5米,东西宽78.8米,面积8073平方米。现在,这个土台上生长着一片橘林。台基的周边现已建有20户村民住房。这就是志书所言“隆然一峰”的章华台,历代诗人登览游历并写下大量诗歌的地方。当地人祖祖辈辈称其为“楚王台”。

楚王台属小尔山范围,北面有一些小山丘,东、南、西三面临湖。除在台上修建宫殿外,台北面的小山丘可以修建大量房舍。有文献称“章华台北复有细腰宫”,或许是事实。修建章华台,文献有“延石千重,延壤百里”的记载,《楚辞》有“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说明垒筑时要从很远处取土,还使用了大量石头。因此,章华台古有“石头城”之称。现在,石头铺筑的台面虽然看不到了,但这里确实还有大量看上去年代久远的平板状石头,大都被附近村民做了房屋基石或阶石。台上台下,陶片瓦片随处可见。

章华台遗址已受到考古学界高度关注

2006年6月,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专程到华容考察了这座古台。何先生用十分肯定的口气说:“楚王台就是章华台”,并建议请考古专家作考古验证。

2009年5月19日,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胜斌率专家组10余人,对楚章华台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勘探。在土台地表下1.5米处的土层中,发现了40-50厘米的文化层,找到了商周时期的陶鬲、豆柄、豆盘、大口罐等可辨器型的残存陶片,这些陶片以夹砂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附加堆纹、压印纹、绳纹和弦纹等。专家组认定,这座土台为东周时期遗址。

2009年10月15日,省参事室、文史馆部分参事、馆员,在阳盛海副主任的率领下,对章华台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省文史馆馆员、83岁的考古专家吴铭生在遗址现场捡拾、查看了出土陶片,认为楚王台确系东周春秋遗址。

2010年1月1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岳阳市文物管理处研究员郭胜斌、主任谭建武等,再次到楚章华台遗址进行试掘,并将此次挖出的陶片,和上次挖出的陶片一并进行辨识鉴别,一致认为,遗址的建筑时间早于战国,为春秋中晚期遗址。这说明,经考古断代,这座遗址与章华台的建筑时间完全吻合。

2010年8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华容章华台考》,被收入“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暨湖南省考古学会第十一次年会的《会议论文资料汇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将对章华台遗址进行立项发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