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

——读钱穆老师的《人生十论》有感

寒假里,我推荐了三本书供老师们选择其中的一本,作为假期阅读的书目。一本是(美)斯蒂芬·克拉生的《阅读的力量》,一本是王木春老师主编的《过去的课堂》,还有一本就是钱穆老师的《人生十论》。可能大部分老师不会选择这本《人生十论》,因为它不像前面两本书一样:或叙述故事、或讲述实践操作,而是一本讨论人生哲学的书。

为写这篇文章,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翻阅了一遍。这次阅读的感觉较之上一次要轻松得多。我想很多书都是这样的,你第一次读不好、读不懂,可能读第二次就会容易一些。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光读一些一看就懂的书,也要加入一些暂时还读不懂的书,读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一些。这样,我们的阅读水平才能够慢慢地提高起来。

言归正传,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清晰了自己应该要拥有怎么样的人生。书中第一篇文章《人生三路向》提出,西方的向外追求的人生,和印度人的向内追求的人生,都有终极缺陷。而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认为飞翔的远离现实,将不是一种福;沉溺的迷醉于现实,也同样不是一种福,有福的的人生只要足踏实地,安稳向前。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人最强调的一个字,那就是“度”。凡事有度,人生亦是如此。

《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一文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人分为三类“我”:“肉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人生三步骤》一文中提出了人生的发展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分别是“生活”、“行为或事业”和“归宿”。我觉得三个“我”和三个阶段是相对应的。“肉体我”讲究的是“生活”;“社会我”讲究的“行为或事业”;“精神我”讲究的是“归宿。”

“肉体我”追求生活,这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人的生命要活下去,就是需要生活,但生命不是为了生活。维持保养我们的生命是可以很简单的。书中举例我们可以吃一桌菜,也可以像颜渊一样一箪食一瓢饮,二者的意义和价值是同样的。因此,生命除了这样基本的生活以外,应该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社会我”应该的“行为和事业”。

我们有一份教书的职业,首先解决了我们的“生活”之需,然后我们应该要另有所追求。有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自己的事业上追求成功的体验。这就满足了“社会我”的第二层次的需要。但如今许多人都选择了在“生活”上继续向上要求,表现为不断地向金钱靠拢,房子一套又一套,结果人生变成了专为生活而人生了,手段变成了目的。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书中讲到,职业之外,人应该学会修身。古人所讲,身修家齐治国天下平。这就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行为和事业”。我们当老师的,可能在这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而第三步骤就是要满足于“精神我”,即人生的“归宿”,也是人生最高之境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德高望重”,一般人承受不起这样的评价,唯有走到这一步骤的人生,才可以称得上如此。书中讲的是德性,传统文化中的“五福”的第四福,就是好德。人生到达这一境界,已经是圆满了。

看完这《人生三步骤》,对于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少对于我来讲,它让我更加清晰了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人不应该只生活在“生活”上,而应该在“行为和事业”上有自己的追求,更应该向着人生的“归宿”,让自己走向圆满。

或许,这一切看起来还是那么空洞,唯有当下,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当好这个校长才是。

人三步骤,一步一步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