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家访
我们为什么要家访
冬天的夜晚,村子里更加冷清,甚至连只狗都没有看见。
我们三个人一组出发了。
(一)
“某某爸爸,某某妈妈回来了吗?”同事一边走,一边给正在厂里上班的学生爸爸打电话。
此刻,我看看了手机,时钟的数字显示19:29。李老师告诉我说这个孩子现在还在补习班,爸爸妈妈都还在厂里上班,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习惯有点让人头疼。
终于听到开门的声音,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回来了。这是一间出租房,我们走进屋子,首先看到的是厨房,洗碗池里有几个碗还没有来得及洗,看起来似乎被冻住了。地上有一大袋子的土豆,我立刻明白了碗里深褐色冻住的东西,就是土豆泥。我估计,这应该是他们最平常吃的菜。厨房里就这样简单,看上去还是挺整洁的,除了几个没有洗的碗之外。
与厨房挨着的本应该是饭桌,可我看到的是一张床。走过厨房,来到另一个房间,也是一张床。某某妈妈指着床,找我们坐下。我知道两个女老师,应该不习惯这样的坐法。我也就站着,和他们一起聊了关于孩子的一些问题。
孩子妈妈说,他们夫妻俩晚上都要上班,孩子就放在补习班,到了晚上九点才回家。等真正上床睡觉,已经是十点多了。可是,第二天早上两夫妻俩6:00之前都要上班,所以孩子也只能是5:30就起床。
这样的作息时间,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时间安排呀?我跟孩子妈妈说,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交了钱,就觉得在补习班时间越长,就越划算。应该要自己一回来,立马就去把孩子接回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二)
“老师们,你们到哪里了?我让孩子去接你们了。”一个男孩子的奶奶在手机微信里,跟我们的同事发语音。
我们的车子进入小路,只看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向着我们的方向奔跑而来。班主任李老师赶紧摇下车窗,喊着孩子的名字。我们停下车子,孩子的奶奶和孩子姐姐已经在路口等候我们了。我们跟随着男孩、姐姐和奶奶拐了一个又一个弯,来到了一个两层楼的出租房。一进门就是一张床,奶奶招呼我们坐床沿。我看看了四周,拉着孩子一起坐在床沿,和奶奶攀谈起来。
奶奶在路上就已经与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起来:“这两个孩子一个一周岁,一个两周岁时,他们的妈妈就跟他们的爸爸分开了。他们的爸爸现在又成了个家,从小他们就一直跟着我们过的。”
我很好奇地问了他们爸爸的去向,原来就住在附近,可是两个孩子就是不愿意跟着爸爸。我把孩子的姐姐也叫到身边坐下时,姐姐的眼泪就像一串串大葡萄一样挂下来:“我不喜欢到爸爸那边去,爸爸对我们不好,只会叫我做事情。”
看来,孩子的委屈真不少。我不知道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看到这一幕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
其实,这样的孩子还并不是最让人心疼的。我们走访的还有一个孩子,没有爸爸和妈妈,跟随奶奶一起生活。而爸爸妈妈是怎么没有的,此处我也不敢写。
路上,我们三个人都颇有感慨:一个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家庭的问题。看着这些孩子,我们的心都变得更加柔软了,为什么孩子们要经历这样的生活呢?如果换作是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呢?
我们走访了5个学生,回到学校已经20:30。
这时,六年级组的车子刚好也回来了,我简单地与他们打了招呼赶紧回家,因为我要陪自己的孩子去了。
孩子睡下后,我用微信与几位老师聊了聊这一次家访的感想。老师们都表示,这次家访与以往不一样,当我们三四个人一起走进孩子们家时,家长们是很热情的,甚至是很感动的。
我问当我们走进学生家里时,什么发生变化了?
老师们说,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对,为什么要家访?这就是一个理由,当然,家访本身的故事就是最大的理由。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