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们的手稿
生命中总会有些人、有些事,让你无法忘记。生命中总会有些记忆,有些感动,让你忽然想起。一个转身,也许就是一个前世。
——郭学萍
教材诗人:王宜振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教委员会秘书长、《现代诗歌教育》责编邵汉平,把王宜振先生为我写的课评快递给我的时候,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
课评就写在三张稿纸的背面,黑色的笔迹,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引文的地方是从原文裁下的剪贴,也显得工工整整。很显然,这是仔细誊抄过的课评稿。先生不会打字,全是是纯手工制作。他再三强调,没写过课评,这是第一次写课评,不免惴惴。这就是一位老诗人的热忱、谦虚与谨严。
老诗娃娃:圣野
他已经很老了,瘦弱,纤细。但他的诗依然年轻,像一棵棵透着鹅黄春意的嫩芽。当他站在舞台中央,在聚光灯下一字一句地说出:“我喜悦/因为我是一棵/年轻的,绿色的/树啊//我的眼睛湿润了。
他会在我上完课时,从电话本上撕下一片纸,写着“为你的精彩演示歌唱”送给我。还会在我完全没想到的情况下,寄给我一封饱含深情和期望的信。我知道,我只是儿童文学原地里一个贪玩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诗人,或者写作者,但我愿意做一名执着的儿童阅读推广者。
期刊编辑:村夫
村夫一共给我写过两封信,一封是在我刚工作不久,一封是在我2008年评上特级教师之后。写第一封信的时候,他们杂志的名字叫《小学青年教师》;写第二封信的时候,他们杂志已经改名为《小学教学》,此时他已退休多年。
每封信都写得很长,很仔细,这些手稿一直被我保留到现在,先生以若谷的胸怀,和一名并不曾谋过面的青年教师谈现实、谈理想、谈追求,那份对青年人的拳拳怜惜之意、那份对教育事业的虔虔热爱之心,溢满字里行间。
我的师傅:袁浩
袁浩,我一直尊称他为师傅。可以说我是听着他的讲座长大的。2007年暑假,我请他为我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诗意语文博客春秋》写序,他非常忙碌,却在忙碌中见缝插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我的每一页书稿,一笔一画地写下了14页的序言。怕我看不清楚,他又工工整整地用稿纸重新誊抄了一遍。夜里将近十点钟的时候,他打来电话,很急切地说:“把序言拿出来,从第一页开始,有一些地方需要修改,你用笔记录下来。”然后,他就一处一处地告诉我怎么改,为什么要这样改,改过之后表达就更加精准了,等等。第二天,他又打来了电话对我说:“你把‘特级教师袁浩’前面‘著名的’三个字去掉,著名不著名不是自己标榜的,应该由他人去评说……”放下电话,感动潮水一样涌上心头。他的热情和细致,他的严谨和谦逊,那样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无法忘却。
他们,就像一位位智慧的长者,守望着一片麦田,期盼着每一粒麦穗饱满。而我就是那一株幸运的麦穗,因为有阳光的温暖,内心的河流总有歌声。
岁月远了,那时的明月依然光辉……
(2017.11.28,遇见《小学教学设计》主编王冬精,我们聊得很投机,忍不住想起曾经的那些老编辑、老诗人、老先生们。王冬精主编当然还没有那么老,但他们有着共同之处——平静、真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