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可以做什么

疫情之下,我可以做什么

这场疫情,不停充值假期,让我把寒假过成了“暑假”。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不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宅在家里就是对疫情最大的帮助,很多人把自己培养成了美食家,而我更希望接近“教育”。

阅读写作是一场朝圣之旅

阅读与写作是周国平校长来校之后,在我心里勾起的一团火。

“这个寒假要不要再来一场写作挑战。”临近寒假,周校长还在考虑在这个寒假要不要号召老师,发起一场写作挑战。

“太好了,肯定要安排。”以前周校长发起的写作挑战,我从未参加过,真的很想参与一次。

(作者卡点执勤)

在周校长正式在群里,发起“寒假挑战10篇”的写作活动时,我立即报名参加,随即写了第一篇名为《开始总是最难的》的寒假计划。计划早上九点半至十点半阅读数学专业类书籍,下午一点至一点半阅读其他类书籍,并打算这两天写一篇文章,每篇字数要达到2000。

在我完成第二篇挑战后,新型冠状肺炎变成了热门话题,在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根本静不下心来阅读写作,每天拿着手机刷着消息,关注每天的增长趋势,一边了解一边心内愈加惶恐不安,担心着害怕着。直到看见同事上传挑战文章到群里,才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一味的担忧好像没有意义,不如静下心来阅读写作。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愈发充实、宁静。正因为,疫情期间封道,外出采购都限制次数,我几乎就没有出去。最喜欢中午吃完饭,温一杯牛奶,洗一些水果,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卧室的窗边,看书晒太阳。有时候坐累了,便躺在地上,书里的字仿佛都会自动跳到我的脑海里,思路特别清晰。读着读着,产生的思维碰撞就特别多,我要么记在书本上,要么把这个灵感记在心里,为我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准备。原计划下午是阅读半个小时的,但往往看到太阳下山,晒着不暖了才起身。接着,便到书房里,把阅读后的所思所想,写一篇2000的长文。

以前的寒假,都是要拜年,吃酒席,出去游玩的。在这样的疫情下,大家都只能宅在家里,大部分人被“逼成”了厨师。而我却更因为出不去,没有影响我的阅读写作计划。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完成了10篇挑战,累计约2万字。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却很充实。跟追剧的日子不一样,我在这场疫情下,通过书本,通过自己的思考,更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深入探究数学教材的高等思维,内心更接近我想要追求的教育情怀。

原地不动的“网课”

在这场疫情下,学校延迟开学,“网课”一词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2月1日,我们学校采用cctalk直播平台,尝试了第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直播活动。我们学校有362名学生,但当天有560人在线观看,活动异常火爆。我在直播活动中向全体学生介绍了自己在假期里的计划时间表,还向他们推荐了一天的学习阅读运动计划时间表。那段时间,线上的电子课本资源非常多,但是参差不齐,经过删选,给学生们推荐了人教点读软件。因为假期延长,很多学生的纸质书籍可能都看完了,便提醒学生用好温州云图书这个平台,上面优秀绘本书籍等非常多。在这样的直播活动中,用现身说法去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安排好疫情下的假期,和学生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不久,学生们从延长假期过渡到瑞安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空中课堂”活动,开始了正式的网课学习,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网络学习需要学生一直观看电子设备,每次上完课,各科也都要布置作业,由于学生们没有教材,还得盯着手机做题目,对眼睛伤害非常大。每次完成纸质作业后拍照,改完两个班的作业,我的眼睛都开始痛了,学生还要再看我的批改记录,再订正作业。其实,那么多的学生打卡作业,同学们之间会看别人的作业,无形中也增加了电子设备使用的时间,用眼过度。再说各科都要打卡,学生们被整的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于是,干脆我就取消了纸质作业打卡,也取消了数学笔记打卡。

那学到的内容如何落实呢?在这样的网课学习中,就说全程专心致志上课的学生,也只是在听线上的老师讲课,摘录一些笔记。没有和同学交流机会,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疑惑。学习变得孤孤单单。我想比打卡作业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重回“学习共同体”,把收获表达出来。不过这一次的“学习共同体”比较特殊,采用线上的方法。我与四年级的班主任合作,首先建立了两个学习共同体小组,每组有5位学生,采用异智搭配,每周末进行一次在线连线“学习共同体”活动。

第一次尝试线上“学习共同体”活动,是在一个周日下午的3点钟。考虑到学生们刚开始还不适应这样的活动,便先由我来主持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每位孩子轮流说一说自己这个星期的学到的数学知识。我在第一组开展活动时,有一位孩子特别害羞,他爸和他聊了10来分钟,还是没做好思想工作,于是我只能先建议他下线,下次再来试一试。剩下的学生,每个人都细细的讲出了自己的收获,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轮到第二组开展数学“学习共同体”活动时,又有两位学生掉线,喊了半天也没有反应,也只能剩下3位学生开展活动,但是他们表达的都非常好。第一次的尝试并不那么顺利,但我相信,学生们会越来越进入状态。和学生们约定,下个星期每人准备一道自己还不会的数学题,下周六下午三点,再一起在小组内探讨。

第二次线上“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始了,学生们都表示,自己觉得比较难的题目,我已经录视频讲解过了。于是,我就出示了我准备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租船”问题的题目。先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再按照顺序,轮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我的分享完毕,有请下一位成员。”在学生说完自己的解题思路后,不再需要我来主持串联,已经学会了邀请下一位同学。讲述中,如果有学生讲错,其他学生还会进行补充讲解。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3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习们不用再盯着手机,可以拿着手机畅所欲言。思维是在摩擦中才更深层化的,我期待接下来线上“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线上“学习共同体”活动,会在全班全面开展。

卡点送书的快递员体验

上网课尤其需要教科书,可是疫情期间,不能让人群聚集,不能让家长来学校领书,教育局发布了让学校将教科书邮寄给学生的通知。在这个特殊时期,营业的快递就这么几个,邮政顺丰,寄到学生手里不知道需要多久。况且,我们农村学校,学生都在附近的村里居住居多,没有必要都选择邮寄。在校长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利用好各村卡点这个优势,将教科书送到各村卡点,让家长直接到村卡点拿书,距离学校远的学生,再采用邮寄的方式。如此,学校不用一份一份寄,大大节省了时间,直接送至个卡点,学生又能最快拿到书本。

我请各班班主任,统计好班级学生分别在哪个村,需要邮寄的再提供地址接龙。汇总好名单,校长、保安、值班教师和我共计6人,开始了打包工作。我们将书本装袋,在袋子外侧用马克笔写上,学生名字班级以及村名,再根据村名,分类堆放好。学校将近360名学生的书,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中,3个小时就打包分类完毕。接下来,大家选择一条路线,将书本送至个村卡点。

我选择了黎明村的卡点,刚将书本送到,正巧卡点值勤人员就是两位学生的家长,非常开心,立马将书本送回家给孩子们。紧接着,我马上在全校家长群里通知,书本已到卡点,几分钟后,一位家长骑着自行车来拿书了。看到家长们高兴的脸庞,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好巧不巧,卡点工作人员反映,我送的这一堆书中,有一位学生不是他们这里的。我联系班主任,班主任联系不到学生家长,在村卡点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我将这套书送至另一个卡点,而另一个卡点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村没有夏姓,肯定不是他们村的。于是,我只能将书放置学校保安室,让家长自行过来拿。后来,班主任联系到家长,表示是之前的黎明村卡点,可是孩子父亲身体不好,不能来学校领书,我想了想便决定,第二天来学校时,再次将书送至卡点。等我再次将书本拿到卡点,班主任联系好学生他自己来拿时,等了十来分钟还是看不到学生的影子。只能请村干部帮忙,找到这户人家。兜兜转转,最终了解到了该学生的家庭住址,我也终于结束了“快递小哥”的工作。

疫情之下,我能做的也可以有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