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五季发病在人体的表现
#你不知道的中医#四时五季发病的表现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东风在春天生发,容易影响肝,俞在颈项”:东风与春气相应,主要是影响肝的功能,肝在五行上来讲是属木的,春天肝木它的气机都是往上走的,颈项部恰恰是它的一个反应点。“俞”同“输”,腧穴的意思。
南风在夏季盛行,容易影响到心,俞在胸胁部位;南风与夏季相对应,与心均属火,而心就在胸腔里面,所以穴位在胸部。
西风常在秋季盛行,容易影响到肺,穴位在肩背部;西风与秋季相对应,与肺同属金,肺居上焦,对应肩背部,所以穴位在肩背部。
北风常在冬季刮起,容易影响到肾,腧穴在腰部和大腿部;北方与冬季相对应,与肾同属水,而腰股部与肾相连,腰为肾之府,股又通过经气与腰相连,因此说它的腧穴在腰股。但是这里面的“股”指的部位可不是“屁股”,古代说“股”是指大腿。
中央为土,容易产生脾的疾病,俞在脊部。中央属土,与脾相应,因为脾在五行的属土,脊部居于人体的中央,因此说它的腧穴在背脊。
四时五季得病的部位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因此在春天容易引发头部的病症,夏天易引发心脏的病症,秋天易引发肩背的病症,冬天易引发四肢发病。具体是什么病呢?“故春善病鼽衄[qiú nǜ],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在春天人们多患鼻子出血类的疾病,仲夏多患胸胁部不适类疾病,长夏就比较容易患寒湿腹泻,秋季易患风疟,冬季易患关节僵硬的病症。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因此,如果冬季里不去按摩导引身体,春天就不会得流鼻血的病症和患颈项部位的病症,仲夏不会得胸胁部的疾病,长夏不会得寒中腹泻的病症,秋天不得风疟的病症,冬天不得关节疼痛肿大、泄泻、出汗的病症。
“冬不按蹻”,为什么冬天不能按摩导引?大多数注家都认为冬天是主收藏的,冬天不能扰动阳气,按摩导引会扰动阳气、使阳气耗散,所以才带来四季的毛病。但这样的解释其实是讲不通的,因为按摩导引恰恰可以活动筋骨、疏通经络,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得到宣发,从而驱散阴寒之气。我认为“冬不按蹻”是指冬天不能过度按蹻,过度按摩导引以至于大汗淋漓,阳气就会散发,就会耗散。
总之冬天以保养肾精为主,肾精是生命的根本。“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精,是身体的根本。因此贮藏住肾精,春天就不会生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