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与助听器]耳聋听力保健与认知误区

耳聋根据病因和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分成三种类型: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型耳聋。

01、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聋主要指外耳、中耳发生病变,声音传入内耳发生障碍,例如:耵聍栓塞、中耳炎鼓室积液、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外耳道闭锁、先天性听骨畸形等。

大部分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得到很好的治疗。

02、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聋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或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导致的听力损失,内耳的耳蜗病变不能将声波变为神经信号,或神经信号不能传入到大脑,或不能产生听觉感知等。常见疾病例如: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聋、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聋、噪声性耳聋、听神经瘤等。

从临床上看,一般较长时间的感音神经性聋很难恢复自然听力。多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耳聋后,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提高或者重建听力,才能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

03、混合性耳聋

混合性聋,是传音和感音结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爆震损伤等。

如前所述,传导性部分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恢复,但是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往往无法恢复,严重者常需要佩戴助听器。

04、耳聋听力保健与认知误区

听觉和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和交流渠道。当有视力下降时,人们已经习惯于佩戴眼镜来提高视力,但耳聋患者需要佩带助听器提高听力的问题,很多人有认知误区。

误区一:戴助听器会损害听力吗?

这是经常听到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的疑惑。其中常有的说法是“我听说谁谁戴上助听器没几年听力更差了,莫不是助听器的造成的吧?”。

产生这种疑惑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很多人会拿听力跟视力比较,也拿助听器跟眼镜比较。通常情况下视力在成年后是稳定的,近视或者花眼,戴上眼镜可以矫正视力,短期内视力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家便认为眼镜不损害视力。而听力下降尤其是老年性耳聋,病情是渐进发展的,所以即使戴上助听器,听力还难免会有逐渐下降,所以有的人便会认为是助听器损害了听力。

事实上,助听器是不会损害听力的,而且因为维持了语言中枢的敏感性和交流能力,对听觉中枢、语言中枢以及整体大脑功能都有积极作用。

误区二:戴上助听器会很不舒服吧?

这方面的疑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佩带本身,助听器不像眼镜可以有镜框和镜托、镜腿的辅助,助听器好像不太容易安放;二是旧式的助听器听声音会比较嘈杂,因为功能不全的助听器会把收集的各种需要和不需要的声音都放大,听起来会比较吵,有的还会有啸叫。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和助听器质量的提升,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关于佩带不舒服的问题,当前可通过定制耳模的方法得到解决,耳模的普及同时也解决了啸叫的问题。关于环境声音一起放大听起来会嘈杂的问题,也因为多导编程助听器的出现得到有效解决。多导助听器能根据听力损失的频率需要进行选择性编程,重点放大语言频率,压低环境噪声,让助听器越来越清静。

误区三:助听器跟其他电器一样,可以随意购买

不同档次的助听器看起来模样差不多,但性能和科技含量差别很大。要配到适合自己的助听器,需要根据个体听力下降的频率范围特点进行编程、调试才行,随便买来的助听器,不仅有可能戴上很不舒服,还因为不加选择的放大环境噪声而真的会损害听力。因此助听器不可以像商品一样随意购买使用,应该有专业的验配才行。

误区四:助听器就是放大声音,质量都差不多

所有的产品都有质量差别和性能指标差异,助听器也是一样。对助听器而言,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配置和科技含量等方面,还涉及到病因层面的判断。如果用汽车打比方,患者买了太过简易的助听器,就像人坐进原始的拖拉机里一样,会感觉到各种不舒服,而想要得到坐进轿车般的感受,就需要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多导助听器。随便花个几百元买到的助听器,有时候不仅不能提高听力,还真的有可能让人无法忍受,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大家对助听器的接受度。

05、正确理解耳聋听力保健

听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是需要助听器辅助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提高听力,还有利于维持大脑听觉中枢的功能和语言中枢的语言识别率,老年性耳聋及时配带助听器还有利于延缓大脑综合功能的退化,降低失能失智的发生率,需要全社会提高认知并积极行动,帮助老人安度晚年。

助听器选配是听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患者耳聋的程度不同,配助听器是帮助患者有效利用残余听力的手段,因此患者必须到专业机构进行正确选配,这样才能使助听器发挥最大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