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 杀师祭天喻 ——认人为兄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37个
《百喻经》 杀师祭天喻
《百喻经》杀师祭天喻曾经有一些商客,准备去大海淘宝。但是不熟悉去大海的路径,需要有一个向导带路才可以去。于是大家就共同寻找,找到了一位导师。有了导师带路,他们便出发了。当他们走到一片旷野中,那里有一座祭祀天神的寺庙,须要用活人祭祀,然后才能过去。于是众商客互相商量说:“我们同伴,都是亲属,怎么可以杀?只有这导师,可以用来祭祀上天。”于是杀了向导,用作祭祀。祭祀天神后,因为没有向导,商客们迷失了道路,不知方向,最后都困死在荒野。世间也有一些如此的人,想在“佛法”的海洋中获得解脱的珍宝,本应当以修行善法作为导师,但是却毁坏善行,不依教奉行。这样会在生死轮回中永远没有出离,只能经历三涂恶道,受苦无期。如同那些商客要去大海,却杀了向导,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困死。
《百喻经》原文原文: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入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寓意一切众生都希求快乐,不希望遭受痛苦,都是为了离苦得乐,但我们往往因为错误的追求而更加烦恼。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佛陀教导我们:如果有条件,就去帮助众生;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不要造成伤害。世上也有希望深入佛法大海的人,本该以修习善法作为导师,但他在面临抉择时总不愿遵善法而行,也没有智慧辨别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此则流转在三恶道中,长期受苦。如同上面的商人一样愚蠢。以法为师,则方向明确以智导行,则因果不屈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贪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道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陕西彬县 大佛寺)白话译文:认人作哥哥从前有一个人,家里很富有,而且举止大方又很聪明,所以远近之人对他都很赞叹、羡慕。那时,有一个人看他这样,就认他作为哥哥,来来往往,很是亲热。他为什么认那个富做哥哥呢?目的,是为了用这个人的钱。后来,那个富有的人贫穷潦倒,而且还欠了很多的债,他就对这个人冷淡下来,还对人家说:他并不是我的哥哥。这个故事比喻:有一类外道¹利用、盗窃佛法中的语言、方法和仪式,作为他们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盖他们的阴谋,达到自私自利的目的。我们不可不知,不能被他们蒙蔽欺骗。¹外道:於佛教以外立道,称为外道,真理亦即是心外求法也。佛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