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案
某男,7岁,初诊时间:2020 年12月10日。(网诊)
昨天高热,体温 38.5℃,孩子母亲(中医爱好者)给予大青龙汤一付,药后患儿汗出,体温降至37.3℃,又给予桂枝加葛根汤,体温不降。下午找我电话会诊。
现症见:孩子发热,额头有汗,不怕冷,有点怕热,嗓子干,饮食二便正常,脉有力。此阳明病,处以葛根芩连汤:
葛根20g 黄连3g 黃芩10g 炙甘草10g
1付,
2020年12月11日
昨晚服后,今早体温 36.9℃,喝第二煎之后,体温已正常。
现唯余咽痛,舌尖红,苔薄黄。
处以葛根芩连汤合桔梗汤:
葛根 20g 黄连 3g 黄芩 10g 甘草 10g
桔梗 10g
1付。
2020年12月12日
现仅剩咽干,舌尖红,苔薄黄。
葛根20g 黄连3g 黃芩10g 甘草10g
桔梗10g 麦冬10g
一付
药后咽干消失。
按:《内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高热患者,可经汗出而解。然本案患者初时高热无汗,经大青龙汤发汗后,体温虽有大幅下降,并未降至正常,此时病情已变。因为患儿仍有发热、汗出,随后患儿母亲以为太阳中风而用桂枝剂,证无进退。分析缘由,太阳病当恶寒,我特意问孩子母亲孩子怕不怕冷,得知患儿并不恶寒,甚至有点怕热,联想到《伤寒论》所言: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可知患儿此时处于阳明病阶段,所以用桂枝剂无效,遂处以阳明方葛根芩连汤,果然药后热退,遗留咽痛、咽干,此阳明病热伤津液所致,故加桔梗、麦冬,所谓“随证治之”是也。
郑州九院中医科
坐诊时间
周一、四不坐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