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后,李白在...

公元761年秋,坐落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一带,安静得可以听见脚步声。

谁的脚步声呢?

这个人,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白发顺着耳鬓向后蔓延。

若不是有诗为证,还真想不到这是李白。

曾经那个仗剑去国的侠士,曾经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天之骄子,宛如神仙一般,逍遥不羁,长生不老,流浪在尘世间。

然而,现实却是,仙没修成,人也真的老了。

不过,这也不是李白第一次来到敬亭山。

还记得上一次,是受到了从弟(亲族中的弟弟)李昭的邀请。

那时,他刚刚被驱逐出朝廷,浪迹江湖,境况不佳。

在宣州做官的从弟得知后,便热情地寄了封信来,将宣州夸上了天,只希望哥哥来散散心。 谁知,李白一脚刚踏上宣城,迎面便早有一群人在此等候。什么宇文太守、崔御侍、窦主簿、赵少府,还有他的从弟李昭,一个个都在翘首以盼。

唐代的宣城,可谓物庶人丰,山水极佳,许多文人名流都汇聚于此。而敢让高力士脱靴,让杨玉环作诗的李白一来,更是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追崇。

当时,他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房舍。他说,我家住在敬亭山,我也学着偶像来作诗。(“我家敬亭山,辄继谢公作”)

不仅作诗,李白的家中,堪称门庭若市。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就差将他家的门槛踢破了。

就拿宣州太守侍御崔甫成来说,便是他家的常客。他们常常漫看山水色,“闲听松风眠”,结伴而游,总是欢欣非常。

有一次,李白前脚刚把客人送走,就遇到了喝得醉醺醺的崔侍御。然后,两个人就又来了第二轮——到敬亭山北的小山上玩了一圈。“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边走边大笑,没喝醉的李白,此时可能比醉了还要开心。

然而现在呢?

眼前连只鸟都没有...... 七年,说长,不算太长,说短,又足矣天翻地覆。 当年,开心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或许是年少时“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心愿还难以割舍,当一出手就是五百金见面礼的永王李璘,招李白入幕之时,李白瞬间就心动了。

没多久,李白就义愤填膺地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只是,李白这一搏,却赌输了。

结果是企图起兵造反的李璘父子兵败而逃,而包含李白在内的幕僚便因此锒铛入狱。所幸有昔日旧友全力营救,李白才得以免除死刑,流放夜郎。

命是保住了,然而政治上却留下了污点。普天之下,谁还敢收留他呢?

事实就是,只有他的族叔。 所以,李白最终还是来到了宣城。

如今再看敬亭山,才知道秋日山中,原是这样的清静。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浩浩苍穹,唯有一片薄云悠悠荡荡。

人看山,山亦观人。沧海桑田,唯有青山不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步履蹒跚的李白,找了一处视野最开阔的地方坐下。

山静,水静,人也静。此时,昔日的一幕幕如电影片段般从脑海中浮现,又滑过,浮现,又再次滑过......

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终是只剩下了一片青山。 其实,安静一点也好。

最好的是,我的青山知己,永远不会离去。而我李白,也永远不会改变。

任世人说我天真,任世人不解我的执着,我李白就从来都没有在乎过。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这一生,何谓精彩,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对得起自己,还能笑一笑,就值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