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 | 国画的好线条是怎样练出来的

最爱国画 3天前
点击此处进入

学习绘画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对实物进行写生练习;一是通过临摹前人的作品进行学习。方法不同,但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写生或临摹掌握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

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造型规律和形式语言,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在造型能力和形式语言的学习上也各有特色:通过写生,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这种方法更注重对象的真实性和写实性,与西画的造型观一致,因此比较适合西画的学习。中国画在造型上讲究“意象”,并不追求对象的真实性,在形式语言上具有较强的程式性,“意象”的造型和“程式”的语言是可以通过临摹学习其规律的,所以学习中国画从临摹入手是一个好的方法。

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因此在学习中国画之前,尤其在学习工笔画之前进行线条的学习尤为重要。

中国工笔画因其工整细腻以及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很受人们的喜爱。一幅成功的工笔画,当我们略去它的色彩,剩下的就是一幅漂亮的白描画,这时,也许你会发现工笔画的线条比色彩更具魅力。远在隋唐时期的人物画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说法,这就是对二位画家不同用线风格的形象比喻。

古人就绘画中线条的形状甚至详细分类出“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线条上更是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充分体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形式美感和技巧。

在我看来,工笔画的线条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质感、阴阳、空间、韵律四个方面。工笔线条的质感美工笔画造型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同的表现对象,采取不同的用笔理念和技巧。如轻盈的花瓣宜用游丝描、凝重的叶子宜用铁线描、木本枝干宜用逆锋涩笔、草本茎藤宜用中锋润笔等等。观赏元永乐宫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用线对质感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衣纹的轻盈、虬髯的飞扬、尺牍的平实、手足的柔软、枪戟的锋锐,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广为流传的“十八描”的命名规律也正是线描为质感服务的最佳佐证。

目前工笔画中广为流行的“肌理制作”手法,也是画家们为了摸索出更为恰当的表现质感(心理质感)的种种尝试——至于为什么肌理制作不能完全替代笔墨,我认为少了“线”这根主轴恐怕是不行的,有画家曾说,“无线的中国画只能称为彩墨画或者水墨画”。工笔线条的阴阳美 我们细观前人今贤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通用的用线特点,就是花叶的根部用线较粗浓,而花叶的瓣尖部位则用线较细淡,圆柱状的物体暗面的用线也比亮面要略粗一点,如宋人作品《海棠蛱蝶图》便是例证。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线当随物体的阴阳变化而变化。有些花卉,如荷花等虽然是花瓣尖部的用线较实,但是这些花卉恰恰都是瓣尖颜色较深。深色,在绘画色彩上来说自然也就属于“阴”的部分。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线条的阴阳相背,受光面线条淡细,背光面线条浓粗,使线条显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体感。我们在工笔画的绘制中,通常情况下,都要遵循“阴粗阳细、阴浓阳淡”的基本法则。

学国画练习线条就犹如学书法练习笔画一样,通过对线条的起、行、收的练习,掌握线条运行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线条变化的练习,熟悉不同笔毫的硬度特性和用笔的不同角度变化规律,准确把握指、腕、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提按。在书法笔画线条练习中,要求“藏锋”,也就是要将笔锋藏于笔画线条之中,切不可“露锋”。

线条在运行时要始终使笔锋藏于笔画线条之间,如果笔锋露出线条之外,就犯了“侧锋”的大忌了。虽然国画线条和书法线条不尽相同,国画线条变化丰富,要求多样,但在进行基础线条练习时,它也和书法笔画线条的要求基本一致,重点要求掌握“中锋运笔”,这样才能画出挺健流畅,“如锥画砂”、“如屋漏痕”般遒劲有力的线条。

任何一根线,它都由起笔、行笔和收笔这三个部分组成,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三个动作是线条成败的关键。

(一)起笔——起笔要顿

所谓“顿”就是笔锋着纸后轻轻地上下抖动几下,其目的就是将外露于线条之外的笔锋调整到线条之中,使之“藏锋”。书法笔画线条起笔时要求“欲右先左”,即如果笔画是从左往右写的话,起笔时要求笔画先从右往左写,然后再回过来从左往右,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让笔锋藏于线条之中。

(二)行笔——行笔要畅

线条在运行过程中要流畅,要求线型要统一,不能出现“蜂腰”、“侧锋”和“飞白”等现象。要使线条流畅,首先要做到呼吸均匀,千万不要憋着一口气,尤其是画长线,更要气息流畅,这样就会克服紧张情绪,有效地减轻停顿和颤抖等现象。要解决粗细不均,线型不统一和“侧锋”等现象,必须“中锋运笔”,只有这样线条才能如“春蚕吐丝”般地劲健连绵。

中国工笔画因其工整细腻以及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很受人们的喜爱。一幅成功的工笔画,当我们略去它的色彩,剩下的就是一幅漂亮的白描画,这时,也许你会发现工笔画的线条比色彩更具魅力。远在隋唐时期的人物画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说法,这就是对二位画家不同用线风格的形象比喻。古人就绘画中线条的形状甚至详细分类出“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线条上更是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充分体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形式美感和技巧。在我看来,工笔画的线条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质感、阴阳、空间、韵律四个方面。工笔线条的质感美工笔画造型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同的表现对象,采取不同的用笔理念和技巧。

如轻盈的花瓣宜用游丝描、凝重的叶子宜用铁线描、木本枝干宜用逆锋涩笔、草本茎藤宜用中锋润笔等等。观赏元永乐宫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用线对质感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衣纹的轻盈、虬髯的飞扬、尺牍的平实、手足的柔软、枪戟的锋锐,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广为流传的“十八描”的命名规律也正是线描为质感服务的最佳佐证。

目前工笔画中广为流行的“肌理制作”手法,也是画家们为了摸索出更为恰当的表现质感(心理质感)的种种尝试——至于为什么肌理制作不能完全替代笔墨,我认为少了“线”这根主轴恐怕是不行的,有画家曾说,“无线的中国画只能称为彩墨画或者水墨画”。

工笔线条的阴阳美 我们细观前人今贤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通用的用线特点,就是花叶的根部用线较粗浓,而花叶的瓣尖部位则用线较细淡,圆柱状的物体暗面的用线也比亮面要略粗一点,如宋人作品《海棠蛱蝶图》便是例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线当随物体的阴阳变化而变化。有些花卉,如荷花等虽然是花瓣尖部的用线较实,但是这些花卉恰恰都是瓣尖颜色较深。

深色,在绘画色彩上来说自然也就属于“阴”的部分。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线条的阴阳相背,受光面线条淡细,背光面线条浓粗,使线条显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体感。我们在工笔画的绘制中,通常情况下,都要遵循“阴粗阳细、阴浓阳淡”的基本法则。

在行笔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一根线,尤其是长线,在行笔中切不可一泻千里,要尽量利用笔触运行的快慢、轻重来控制线条的节奏变化,在转折的地方要“顿笔”,这样既可以调整笔锋运行的轨迹方向,又可以产生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才能产生韵律,只有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条才有生命力。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笔叫“顺笔”,而从右往左或从下往上的运笔就没有“顺笔”自然,它较别扭,所以称为“逆锋”。在练习勾线时,要“顺锋”“逆锋”交替进行,千万不要因“逆锋”难就少练习。练习“逆锋”不要为了勾勒的方便而改变画面的方向,如果随意转动画面的话,就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了。

中国工笔画因其工整细腻以及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很受人们的喜爱。一幅成功的工笔画,当我们略去它的色彩,剩下的就是一幅漂亮的白描画,这时,也许你会发现工笔画的线条比色彩更具魅力。远在隋唐时期的人物画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说法,这就是对二位画家不同用线风格的形象比喻。

古人就绘画中线条的形状甚至详细分类出“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线条上更是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充分体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形式美感和技巧。在我看来,工笔画的线条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质感、阴阳、空间、韵律四个方面。

工笔线条的质感美工笔画造型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同的表现对象,采取不同的用笔理念和技巧。如轻盈的花瓣宜用游丝描、凝重的叶子宜用铁线描、木本枝干宜用逆锋涩笔、草本茎藤宜用中锋润笔等等。观赏元永乐宫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用线对质感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衣纹的轻盈、虬髯的飞扬、尺牍的平实、手足的柔软、枪戟的锋锐,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广为流传的“十八描”的命名规律也正是线描为质感服务的最佳佐证。

目前工笔画中广为流行的“肌理制作”手法,也是画家们为了摸索出更为恰当的表现质感(心理质感)的种种尝试——至于为什么肌理制作不能完全替代笔墨,我认为少了“线”这根主轴恐怕是不行的,有画家曾说,“无线的中国画只能称为彩墨画或者水墨画”。工笔线条的阴阳美 我们细观前人今贤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通用的用线特点,就是花叶的根部用线较粗浓,而花叶的瓣尖部位则用线较细淡,圆柱状的物体暗面的用线也比亮面要略粗一点,如宋人作品《海棠蛱蝶图》便是例证。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线当随物体的阴阳变化而变化。有些花卉,如荷花等虽然是花瓣尖部的用线较实,但是这些花卉恰恰都是瓣尖颜色较深。深色,在绘画色彩上来说自然也就属于“阴”的部分。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线条的阴阳相背,受光面线条淡细,背光面线条浓粗,使线条显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体感。我们在工笔画的绘制中,通常情况下,都要遵循“阴粗阳细、阴浓阳淡”的基本法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