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儿要做感统培训?感统培训心得
在六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
为什么少儿要做感统培训?
影响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幼儿对各种感觉刺激的接收、处理、组合、运用的结果,直接影响幼儿在姿势动作能力、认知学习能力,沟通表达与情绪调节能力、注意力与冲动行为的控制。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孩子感觉到行为赶不上同龄的伙伴,注意力不集中,过分好动,不合群,与小朋友沟通不顺畅,自信心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满足感,产生自卑心理。
影响幼儿情绪:幼儿无法玩一些器械游戏,害怕大动作带来的危险,不敢尝试,缺乏刺激与满足感,也就没有成功的喜悦。
“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
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并非什么高深的学理,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的、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幼儿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熟。
也就是说,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可见,对感觉的教育与对感觉统合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人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能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0—12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各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感统培训心得
一、 孩子感统训练遇到的问题:
1: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学会跳,所以需要练习跳?
正确解读:针对感觉和基本能力,而不是针对行为/动作
2:孩子旋转后不会出现头晕或旋转后眼球震颤,所以我应该让孩子转到出现为止?
正确解读:头晕或旋转后眼球震颤是一种判断标准 而不是训练目标,是为了孩子能够在训练中达到刺激感觉统合的目的,是过程的体验。
3:转圈活动时要小心再小心?
正确解读: 它不等于疯狂转圈圈,而是通过旋转等训练达到刺激孩子前庭等功能,促进孩子感统的改善。
4:感统训练计划不是今天、明天甚至一周、一月都是同样的训练内容?
正确解读:感统训练的既定目标只是方向,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做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5:不是所有的活动对于你的孩子就一定很有效?
正确解读: 前庭的刺激会让你专心同样也可能让你更分心,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活动
二、感觉统合失调常见问题
1:运用能力障碍
①姿势维持不好
②肢体概念不好
③平衡能力不好
④动作计划不好
⑤双侧协调不好
⑥快速动作反应不好
2:感觉调节障碍
①感觉过度反应
②感觉反应不足
三、具有镇静效果的感觉统合活动
前庭系统—慢速度、有韵律、直线移动的活动
本体觉系统
—全身性或身体大关节、在屈曲状态、做持续性的费力活动
—用力按摩、紧紧拥抱
—负重活动、重力沙袋、重力背心
触觉系统
—有可预期性、慢速度、在肢体或身体背侧皮肤下做中度到深度的重压
实际运用:
用吸管和黏稠物品
嗅闻平静气味
听缓和的音乐
四、实例解析
1:跑来跑去动个不停
跑来跑去动个不停问题是前庭寻求、本体寻求
2:触觉敏感
第一,提升副交感神经(之前介绍的具有镇静效果的感觉统合活动)
第二,给予适合孩子的触觉游戏
3:孩子喜欢看手、晃手、看霓虹灯
第一,促进前庭觉刺激的调节
给予前庭活动
第二,给予视觉刺激的调节
给予视觉活动
4:孩子害怕冲马桶的声音却又喜欢音乐
这是听觉敏感/听觉调节问题—感觉调节问题(听觉与前庭觉的路径相同)
第一,促进前庭觉刺激的调节
第二,给予前庭活动
给予听觉刺激的调节
给予听觉活动
五、总结:感觉统合是一项长期且持续性的训练内容,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需要老师对于孩子不同的表现作出适合孩子的活动。孕育改善孩子的感统问题。
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是一成不变的持续性活动,需要对孩子每天不同的表现作出相应的改变。
2. 活动的内容要尽量的做到有趣味性、有感觉的介入。
3. 判断孩子行为问题的出现,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做到全面准确。
4. 注重孩子自身感觉统合的改善,而不是一味追求孩子技能和能力的提高。
5. 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而且有感觉得活动中,得到成长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