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要失业了!中外积极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将如何改变你我生活?

今年3月,Intel以153亿美元收购掌握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全球最大消费性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的会场也开始出现酷炫的自动驾驶概念车。自动驾驶不再只是科幻小说,而是日渐成熟的科技。回到现实,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又将如何改变汽车产业及个人生活呢?

创新心法:

新创与传统并非互斥,而是共创时代趋势的推手。传统车商面临自驾车普及,不再是坐以待毙,而是寻求结盟转型,新创公司则利用科技取胜。

本文四大重点:1. 一场由新创公司掀起的运输革命。2. 异业结盟!传统车商寻求转型。3. 竞争或双赢?新创与传统交织出的火花。4. 颠覆后新生,自动驾驶带来的4种变化。

1. 一场由新创公司掀起的运输革命

Waymo(由Google自驾车专利独立出的公司)已完成200万英哩自驾车道路测试、Tesla的执行长Elon Musk也预言,5年内将有首批自驾车进入日常生活。双方进度是自驾车发展的指标性观察重点。

(图片撷取:davemanuel )

在彼此较劲的过程中,Waymo与Tesla采取不同的的策略。

Waymo执行长John Krafcik曾表示:「我们致力于训练出好的机器人驾驶,而不是从头到尾打造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因此,John Krafcik以他在汽车工业超过25年的丰富经验,带领Waymo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希望打造出如手机时代的Android一般,可安装于各家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

另一方面,Tesla选择一手包办软、硬件研发及生产,未来上市的电动车将事先配备感测器等必要设备,待软体测试通过、法规完备,只需进行软件升级就能开放自动驾驶功能。发展方向以硬件先行、软件逐步升级。

回到亚洲。根据2015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调查,中国消费者愿意尝试自驾车的比例高达75%,高居世界第2(印度以84%居第1位),是相当巨大的市场。因此,中国的搜寻引擎龙头-百度也不落人后,旗下的自驾车团队于2015年,在北京的高速公路、交流道、市区等混合路况中完成首次公开的自驾车测试。

(图片撷取:THE VERGE )

图说:百度自驾车

眼见未来交通工具的样貌渐渐被科技公司重新定义,传统汽车制造商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就像Kodak、Nokia这些被趋势淹没的巨人一样,成为时代的眼泪吗?

2. 异业结盟!传统车商寻求转型

根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的调查显示,高达6成汽车工业管理阶层认为:到了2025年,超过半数的人们不再「拥有」自己的汽车,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方便的「汽车服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国戴姆勒集团(Daimler)旗下的「Car2Go」。

(图片撷取:VOLVO )

Car2Go以汽车共享(Car-sharing)的概念提供会员「随租、随用、随处还」的便利服务,需要用车时,在专属车位开启app感应一下就能取车,方便的程度如同汽车版U -Bike。消费者不需负担购车后可观的维修保养支出-「喝牛奶不必养一头牛」。Car2Go推出以来累积超过百万会员,显见其商业模式受欢迎的程度。

(图片撷取:TOYOTA )

图说:Toyota Concept-i

提供汽车服务的同时,传统车厂也试图让车辆更加人性化。2017的CES展场上出现许多令人惊艳的未来概念车:如飞雅特(FIAT)将汽车模组化的「Portal」,可以随着实际需求改变车辆配置;TOYOTA推出的「Concept-i」 ,侦测驾驶情绪来启动导航、影音等各种辅助功能,是旅途中的好伙伴。

然而,无论是车辆共享或人性化设计,依然无法改变需要人类驾驶的事实。除了产品的差异化,传统车厂能不能有更多选择?

3. 竞争或双赢?新创与传统交织出的火花

新创公司的优势在于新科技应用,如巨量地图资料、影像辨识演算法;历史悠久的传统车厂对于车辆的机械结构、安全性及可靠度有深厚累积,各项标准也相对成熟。若能彼此互补,建立合作,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有很大帮助。

(图片撷取:NASHVILLE CHATTER )

BMW与Intel、Mobileye的合作就是个典型例子。

对BMW来说,与其从0开始建构自驾技术,不如直接引进Intel的科技能量;Intel错过了实体装置的爆发性成长,也在积极寻求下一个可能的成长动能。而Mobileye专长的影像辨识技术,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提高精准度,若能利用BMW大规模的销售量,更能确保自身优势。

相对「IBM」联盟试图直接打造出自驾车,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有着不同思维。

(图片撷取:Rebecca Cook/Reuters )

图说:General Motors CEO Mary Barra

执行长Mary Barra表示,通用汽车不急于推出自驾车,而是将重心放在改善城市的运输「体验」,希望让纽约等大都市的人们不需购买车辆,也能享受方便的点到点服务。

因此,通用汽车除了在繁忙的市区以40辆车队收集各种道路资讯外,还投资提供共乘服务的新创公司Lyft。由通用汽车提供可靠的车辆与道路资讯、Lyft分享精准的消费者行为及需求,结合双方的特长,专心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当经验累积、技术成熟后,推出自驾车只是时机早晚的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显示,人们对于传统车厂推出自驾车的信心远高于新创科技公司(46% vs. 16%)。但也有高达69%的比例希望车厂能和科技公司合作。由目前趋势来看,双方的结合可说是众望所归。

汽车产业将开始进化,相关的技术研发就交给大企业来烦恼。站在我们消费者的角度,自动驾驶又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4. 颠覆后新生,自动驾驶带来的4种变化

A. 解决城市壅塞问题

如台北、上海、纽约这样寸土寸金的都市,拥挤的交通、一位难求又昂贵的停车位总是让人烦恼。

(图片来源:flickr )

针对驾驶的头痛症状,自驾车或许是一帖良药。

未来,自驾车将乘客送到目的地后,会自行离开到郊区寻找停车位;又或者,继续为下一位乘客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城市内的车辆少了,都市有更多的空间呼吸。这也是为何Uber、Lyft等新创公司积极投入自驾车队的发展的缘故。世界经济论坛所做的调查也发现,解决停车问题的可能性是自驾车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

从技术面来看,城市也是自驾车最契合的应用场景:范围有限、街景变动不大、移动需求高。同时,短途特性也适合引进电动车,兼顾降低碳排放的环保需求。

期待城市的未来因自驾车更美好。

B. 降低交通意外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全球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达125万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统整2005-2007年间所有数据,9成以上的车祸由人为因素造成。

每年有这么多的意外,自驾车会成为救星吗?

的确,自驾车有着比人类更加敏锐、更全面的感官,也不会有疲劳驾驶、酒驾的疑虑。排除这些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后,预期自驾车将减少90%的事故发生。

但是,马路上不会只有自驾车的存在,比方说:在印度,牛也可以上高速公路、或台湾密度很高的机车、脚踏车等,意外机率依然存在许多变数。因此,其他用路人的态度是自驾车理想能不能落实的最大关键。

C. 改变时空定义

每天花大把时间开车往返的上班族,如果可以腾出双手及大脑,通勤时光就不再只是一天中的空白片段。

(图片来源:flickr )

自驾车就像专属个人司机,将许多因为开车、搭车而中断的日常行程衔接起来。举例来说:上班前,在车上预先整理资料、看看创新拿铁今天的好文章;下班后,在车上把公事做个收尾,准时回家专心享受家庭时光;假日出游时,以往负责开车的司机不再因为旅途劳累,到了目的地之后只能爬爬枕头山,而有更多的心力游山玩水。

时空得以延续,生活的步调也许不再如此片段而匆忙。

(图片撷取:Wikipedia )

通用汽车执行长Mary Barra曾预言:「5年内车辆将成为人们的第二办公室。」这并不代表我们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在「时间就是货币」的年代,解放更多自由时间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大价值。

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麦肯锡(McKinsey)的研究报告中,商用运输车队会是自驾车最早普及的领域。

(图片撷取:CATAPULT )

商用运输车队路线单纯,藉由电脑集中管理,依据当下的交通状况计算出最省时、顺畅的送货路线,避免塞车造成的延误以及油耗,企业可以享受降低燃料成本的好处。

藉由科技的辅助,世界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UPS得到惊人的成果:UPS利用软件分析内部数据,规定送货的路线「避免左转」,最终的效益是:每年省下1000万加仑的油料、减少2000万英哩路程、多送35万个包裹、还降低了2万吨的CO2排放。

目前各家厂商对自驾车正式上路的时间点看法依然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未来5~10年间将有重大突破。也许过不了多久,想来个环岛之旅不必再等18岁考驾照,只要点开app输入简单资料,就让自驾车带你安全地上山下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