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通于肝

​风气通于肝:

春季多风

东方生风

风生木,木生酸,

酸生肝,肝生筋

将风、木、酸、肝、筋

等一一对应,紧密联系

故有“风气通于肝”之说

中医术语在一定

范围与条件之中

各有其特定含义

“风”有以下含义:

1.

空气流动

即成为风

四季之风

东风生于春

南风生于夏

西风生于秋

北风生于冬

2.所有外邪的总称

贼风邪气

之伤人也

令人病焉

3.六淫之首

常被视为多种的

外感疾病的病因

风之伤人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风为百病之长

风寒湿

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4.

内部脏腑

病变出现

肢体动摇

的病态

或为偏枯

或为风也

其病各异

诸家

历来对风

所指范围

各有争议

《素问·评热病论》

对“劳风”的意见不一:

杨上善:

劳中得风为病

名曰劳中

亦曰劳风

因劳而虚

因虚而受风邪

(外风)

王冰:

劳谓肾劳

肾劳生风

(内风)

笔者认为:

“风气通于肝”的“风气”:

春日特有的自然之气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以生血气

其味酸

其色苍

阳中少阳

通于春气

一、风气濡养肝

苍天之气

清净则志意治

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

弗能害也

因时之序

人体之气必与天相应

接受自然之气的滋养

阳气固密

贼风邪气

不能害也

在天之气

在地化形

以气生形

春应肝,而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长夏应脾而养化

秋应肺,而养收

冬应肾,而养藏

四时之气不同

每个季节都会

出现相应气候

变化是绝对的

不同发展阶段

各有对应生长

春应肝:

在春天

受风气

的影响

正常风气

升发之性

万物得之

生机蓬勃

草木繁荣

禽畜生息

如果没有

春气滋养

草木凋零

禽畜消亡

人体能够

受此风气

气血平和

生机旺盛

视物清晰

精神清明

肝气通于目

肝和

则目能

辨五色

失于濡养

邪气入侵

视物不清

一语概之

风生木,肝为木性

故肝受,春气濡养

二、风气客伐木

风气养肝:

用之不当

可以伤肝

过与不及

皆可为病

赴秉异常:

因风气生长

风气生万物

亦能害万物

水能浮舟

亦能覆舟

逆,逆其生发之气

肝属木

王于春

春生之气

逆则伤肝

风邪之为病

有内外之分

外风

有两种情况:

太过和不及

“不至而至,此为太过”、

“至而不至,此为不及”

贼风之侵害人体

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为感而即发

应春为木,通肝

肝主情志

故在春受风邪

多为情志异常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气

虚则恐

实则怒

肝虚则恐

肝虚而受风邪

胆气又弱

而为风所乘

恐如人捕之

说明,恐惧之证

亦由,肝藏血气亏虚

或为,风邪所乘导致

二是伏而后发

肝旺则木强克土

土为长夏之气

主脾

长夏之气

善病洞泄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春伤于风

邪气留连

乃为洞泄

后人往往

简单说是:

肠胃受风

王冰:

风气通肝

春肝木王

木胜脾土

治泄用:

羌、独、

荆、防

所谓“风以平之”

正是为此而设

内风皆因

阳气亢逆变动

逆春气

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

违逆春阳生发

导致肝气内变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损害,本脏

二为间接损害,所生之脏

如逆春气

木不生火

心火不足

夏生寒变

逆之伤肝

夏生寒变

内风有虚实

但有共同点

肝主筋,其化风,风气有余

木郁之发,善暴僵小,肝邪实也

风气不足,软戾拘缓,肝气虚也

此皆肝木

本气所化

故曰属风

非外来虚邪贼风之谓

也是叶天士

“内风皆阳气所化”

立说的依据

肝脏血气荣养筋、目

若肝脏虚则风邪易犯

风邪致病,常出现

肢摇不定,的症候

正如病机,十九条中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主疏泄,调情志

肝者,魂之居也

肝悲,哀恸伤魂

魂伤则狂妄不精

不精则不正

魂悲哀恸

与肝有关

所以风之为病

常见情志异常

三、入经以疏风

对于肝之为病的

诊断治疗预后等

“风气通于肝”理论

有不可无视

的指导作用

对于不能抵御外邪而致病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

甚于秋,持于冬,起于春

肝有病

愈于夏日

夏日不愈

秋天加重

秋天没有

发生危亡

冬天病情

继续相持

次年春天

才会好转

不止如此

治疗、药物

的运用方面

许多医家应用

“风气通于肝”

理论指导临床

治中风,口眼歪斜,无他证者

风邪在经,而无表里之证克制

全蝎色青,而善诱,独入肝经

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

(青风藤)善治风机

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

以风气,通与肝,故入肝

治中风,当疏风

用入肝之

全蝎来疏风

使风去病安

青风藤因其通风

所以可知其入肝

风邪内扰遗精:

脾居中州地

主四肢之运

脾虚则贼风

易轻而乘之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

肝者藏魂主梦

风气若扰精室

则会梦中失精

用桂枝汤,祛风邪

倍用白芍,平肝柔肝

使肝风平,肢烦梦遗自除

肝病之状

虚则目晓

慌无所见

肝有病,从筋生

风在筋,肝虚风

故凡肝虚

风邪外犯

目视不明

视物生花

补肝养血

同时酌加:

防风、桑叶、

独活、细辛、

川芎、竹叶

等疏泄肝经风邪

至于肝脏

血气虚甚

筋脉疼痛

时发转筋以及

爪甲易于脆裂

等证状

亦由于

肝经虚者

易受风邪

补肝荣筋

方药加入

疏风之品

“风气通于肝”

还与春阳之气上升、内风动越

的病因病机相联系,即所谓的

“外风与内风相煽”

荣妪

足膝无力

唇舌麻木

肢节如痿

中风先兆

今年风木司天

春夏阳升之候

兼因平昔

努劳忧思

五志气火

交并于上

肝胆内风

鼓动盘旋

处方用:

石斛、白芍、

秦皮、橘红、

草决明、桑叶、

白蒺藜、钩藤

并且指出此法治标

正合岁气节候而设

再诊之时

又议论说:

今春三月

阳气正升

肝木

主乎气候

肝为风脏

风亦属阳

两阳相合

其势方张

内风

挟阳动旋

脂液暗耗

麻痹不已

药用:

天麦冬、沙参、天麻、

白蒺藜、梨汁、芦根汁、

蔗浆、竹沥、柿霜等

徐灵胎评此方为

“唐以前治风之良法”

但是与前方大不相同

其实符合

风淫于内

治以甘寒

“内风挟阳动旋”

在春季甚为多见

叶氏的方案

不仅为内、外风

的治疗树立典范

而且提示了深刻理解

“风气通肝”的重要性

四、春日禁当风

肝主厥阴木

风气通于肝

肝病多由

风邪之气

所致

有肝病者

不禁当风

以犯之也

故春日禁当风

临床上不少

慢性肝病患者

易于春季复发

当春阳

升动之令

若劳累则

阳升太过

肝阴内耗

同时

春令多风

风气通肝

正虚邪袭

每多复病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

故而

春三月

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

逆之伤肝

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必先岁气

勿伐天机

顺应自然

顺从天气

逆之伤己

虚贼邪风

避之有时

“风气通于肝”

“天人相应”

的重要体现

适应自然

和谐发展

“风气通于肝”

“寒气通于肾”

“湿气通于脾”

“火气通于心”

“燥气通于肺”

外六淫→内六淫

是六淫病机

的发展过程

内六淫

是六淫病机

的较高阶段

内六淫不仅源于

内脏功能的紊乱

也可由

外六淫

发展而来

内、外六淫的

共同表现特点

皆具六淫特性

为六淫的

先兆预报

奠定基础

六淫:

风、寒、湿、

热、燥、火

正常情况下为六气

是人体生存的条件

异常则为致病六淫

六淫对人体的

致病性极严重

六淫内通于五脏:

“风气通于肝”

“寒气通于肾”

“湿气通于脾”

“火气通于心”

“燥气通于肺”

外六淫内侵人体

结合,脏腑病变

转变而成内六淫

包括:

“外风引动内风”

“外寒牵动内寒”

而单纯的脏腑

功能失调导致

类似六淫的病变

又称为“类六淫”

包括:

风气内动

寒从中生

湿邪内滞

津伤化燥

火热内生

外六淫

内六淫

类六淫

都以六淫病证为外兆

不但在病因病机学中有重要位置

而且在疾病预报学中有实践价值

六淫对人体的危害,不是孤立的

是通过脏腑功能的扰乱而起作用

因此对于

六淫为患

的预报

要结合

六淫和脏腑

相通应特点

类六淫即为脏腑功能失常

体内的气血津液紊乱所致

症状类似外六淫

即又为内生之疾

又称为内六淫

外六淫与内六淫

虽病因发病不同

但表现特点类似

对脏腑影响相同

而且外六淫还会

诱发内六淫

内外合病

因此对其

疾病预报

一并旧之于:

风、寒、湿、

热、燥、火

六类病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