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道正|击水中流跃龙舟

熊道正|击水中流跃龙舟

古国文明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厚,特别是龙的文化更是名目繁多,博大精深。最能显示炎黄精神,体现民族团结,彰显人民力量的就数正月十五的舞龙灯和五月初五的龙舟赛。

古楚国大夫屈原,因楚怀王不听苦谏,不忍看国土沦亡,在汨罗江悲壮地一跳。人们闻讯竞相逐舟打捞,直至洞庭湖仍不见踪影。为保全忠魂的遗躯,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向江里纷纷投香粽喂养水族。动人的故事,优美的传说,为龙舟赛披上庄严,蒙上神秘。

每年四月底,村民的心就像春潮涌动。他们耐不住,迫不及待地拉来一条条普通的木船,精心装饰,配齐桨,挂起锣,支上鼓,装龙头,披红挂绿。村民们极尽神工,浓墨重彩地把龙舟打扮得逼真唯妙。

每条龙舟都设有龙坛,健儿们按祖传的颜色着装,裹同色头巾,肃穆地站在龙坛两厢。在锣鼓鞭炮声中,在主事的“天地初张哎,日月玄黄。”众健儿同和“好哇!”主事:“龙舟竞渡哎,开启新航。”众健儿们和“好哇!”……一遍好的赞和声中,众健儿向龙坛顶礼叩拜。此时,这条龙舟就有生命,就有灵气。人们就要保护它,敬畏它。早晚三拜九叩,夜里灯火长明。它就是佑一方平安,赐福万民的神。也是条能保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真龙。

从四月底的试划试赛到五月初一祭坛后,龙舟赛就进入了高潮。东港两岸是人的世界,伞的海洋。到处人头攒动,到处欢声笑语。每条龙舟上的健儿穿着不同的服色,红龙黄龙黑龙……,把一港碧水点缀得色彩斑斓。先是几条龙舟在港面悠闲地游弋,然后是捉对地竞赛。没有邀请,没有约定的淘汰赛,“专挑第一”考验着竞争者的胆略和气魄。

来了,远处一蓝一白一黑三条龙舟齐头并进,击水中流,飞也似的跃来。打锣的少年应着鼓点,跳跃着挥动锣锤,身上的披红像飞翔的翅膀,把锣声打得铿锵激昂。击鼓的壮汉和着锣声,弓着腰舞动着双锤,把鼓点敲得激越宏浑。两边的健儿猫腰侧身,随着指挥者节奏的手势,握桨的双手飞快地插在水里,闻金起桨,听鼓发力。远看只见一团团各色水雾在锣鼓和吆喝声中相持不下,跳跃着前进。船头涌起的簇簇浪花,在长髯飘逸的龙头下喷珠吐玉,一条条真龙活灵活现。

岸上的人晒得通红,个个满头大汗。他们都踮着脚,伸着脖子,疯狂地呐喊着:“白队加油,加油!蓝队加油,加油!黑队加油,再加油!……”尽管不是正规的比赛,争强好胜的观众还是各为其主。

看台上的一位耄耋看客,把头上的草帽提在手上,嘴里喊着加油,手应着鼓点在草帽上猛击。那返老还童的心态,忘情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双手拿着竹竿学着划船的样子,一弯腰一抬头,一招一式做得形象逼真。看他头上滚落的汗珠,比船上的健儿更胜几分。十年,不,不要十年。他就是划前锋的破水,着蛮力的二摊。他就是新的力量,龙的传人。

美丽的东港正在进行一场力与毅力的较量、智慧和技巧的比拼、美与乐的展示。那百舸争流,龙舟竞技的场面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就是炎黄子孙的龙马精神。

作者:熊道正   黄梅小池人   虽已退休,仍热爱文学。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