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路边常见的小草对它有特效
带状疱疹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发展迅速,可以在皮肤上到处扩散传播,可能只经历了一晚上闭眼睁眼的功夫,此类疱疹就会像蛇一般四处走窜,长满前胸后背,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因而中医又把其称为“蛇串疮”,所到之处均被感染。
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效果因人而异。而民间草药则是相对最简便廉验的方法了,可随手采来,却能解决许多大问题,而针对“蛇串疮”的这味草药就是蒲公英。
01老爸得了“蛇串疮”
提到蒲公英,很多人会立即想到白色的小“伞”四处飞扬,你可能还不知道,这种植物治疗带状疱疹有很好的疗效。
在我上大学的一年春季,父亲不幸成为了“蛇串疮”光顾的患者,初起疱疹之时仅仅出现在胁肋部,皮肤上出现了成簇的水泡,像一串串珠子,痛起来火烧火燎的,疼的整晚难以入睡,仅经过一夜时间水泡即从胁肋部传播至前胸后背,甚至蔓延到大腿根部。
父母第一时间赶往大医院就诊皮肤科,医生撩开衣服一瞅,“呀,这是带状疱疹呀!来,大家过来瞅瞅”。父亲还没接茬,一大堆白褂实习生呼啦圈一围,瞬间父亲经典的带状疱疹教科书形象活灵活现的树立了起来。
医生说: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就像小时候起水痘一样,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大部分人起这一次就不再复发了,病人还常常伴有神经痛,春秋季节多发,尤其是劳累后、生气、生病等情况时,此类病毒就会被唤醒,从而使皮肤发生红斑和水疱,出现带状疱疹。
针对这种病毒呢,医生按照常规开了抗病毒的阿昔洛韦乳膏外用,口服龙胆泻肝丸以治疗。父亲为了加速疾病的好转,每次服用龙胆泻肝丸均要多吃那么一两丸,在治疗期间效果不佳,又加上了皮下注射抗病毒药物,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月,痛苦总算有所缓解,阵发性疼痛偶有出现。
没想到,等到来年春季这样的病情又复发了,仍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案治疗,疱疹虽然消失了,但神经痛仍然反复发作,久久不能缓解。同时还引发了尿常规中“潜血”的问题,在父亲以后的尿常规化验中,只要劳累感冒后均会出现潜血的增加,与治疗带状疱疹时使用大量抗病毒药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次机缘巧合,母亲去找当地中医调养身体,问起此事,医生说,蒲公英一味药即可,此时正值蒲公英生长旺季,只要摘取新鲜的蒲公英煮水洗浴即可。
母亲半信半疑回家跟我提起此事,我心里思量着:蒲公英是清热解毒药,而带状疱疹多属湿热证,也是与之对应的,肯定也不碍事,那就试试呗。
于是就回家乡采了一麻袋的蒲公英,每天晚上煮一大把蒲公英,把蒲公英叶子根留作凉菜拌着吃,煮过的蒲公英水擦洗身上,重点擦拭疱疹疼痛部位,这一试就坚持了半个多月,逐渐的再也没听到父亲喊疼的音信了。
等到第三年春天来临之际,母亲早早提前采取了新鲜的蒲公英煮水来擦洗全身,幸运的是,在以后的每年春季,父亲再也没有复发这种疼痛难忍的“蛇串疮”了,只不过现在还遗留着间断尿潜血的异常报告。
这一次近身的见证,让我对民间草药的神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02老百姓的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其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经。其功能主要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为主。
自古视它为妇科里乳痈的关键药,治疗乳腺炎等,其源于《新修本草》的记载(“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但蒲公英可禀春天少阳生发之气,还善于入肝胆经,不仅能清热解毒,同时还可疏肝利胆,散壅滞之气,因而不管是乳痈还是各类疔疮、无名肿毒,只要有红肿热痛之象,均需在清热的同时加以通利散结,即可用蒲公英以清热兼疏利肝胆,因而为治疗各类热毒疔疮的要药。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曾提到: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可见蒲公英的功用广泛,可适用于各类热性疔疮及眼疾肿痛、胬肉遮睛等症状 。
蒲公英不仅可入药, 自古以来也常被作为野菜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将其列为菜部,“蒲公英嫩苗可食”。每年4~5月开花前采摘最为鲜嫩。
鲜嫩的蒲公英有很多美味的吃法,日常可凉拌、煸炒、入汤羹、做馅料、煮粥等。在家常便饭中,最多的就是下水焯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就可以拌好上菜了,不亚于一盘过油肉的肥美,这时的蒲公英清香宜人,非常爽口。
蒲公英是很多人都喜爱的一种野菜,不认识的人仅把它当成野草而已,但它可是有名的中草药,可药食两用。随处可见,取材方便,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哦。
要注意的是,其实,蒲公英主要适用于春夏季及热证调理,并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其药性苦寒,对于脾胃极度虚弱的人,用量过大会导致腹泻。因此,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稀溏的患者应慎用为好。
附蒲公英治蛇串疮方法:
外洗:新鲜蒲公英煎水,温水外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春季采摘新鲜、带根的蒲公英最佳,洗净,每次将十几棵蒲公英放入锅内熬煮,水开后几分钟即可关火,熬成清亮的黄绿色水。
文/五指毛桃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