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入秋别急着“贴秋膘” ,教你几招防燥,每天都温润

  金秋送爽,一派繁荣景象,可是,冯先生却烦恼万分,最近他双下肢灼热疼痛,影响行走,夜间更痛得睡不着,自己的小孩除了咳嗽,也出现了眼睛充血、红痛干涩等症状,一家人感觉都不好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医生说,冯先生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孩子的问题是结膜炎,与熬夜有很大关系。冯先生说,小孩作业多、确实熬夜多时了,他自己也常吃辛辣燥热、喝酒、通宵达旦,想想觉得医生的话在理。

  秋老虎来袭,燥邪易伤人。下面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卢昉副主任中医师带大家认识一下秋老虎带来的燥邪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时间特点

  首先,中医根据五运六气,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秋为金运,始于白露前一周,终于立冬后4天,主燥。南北方地域有差别,北方燥气来得早些,南方燥气到的晚一点,所以“秋天”并非从“立秋”开始。如一个地方的人均有咽痒易干咳、皮肤干燥、鼻腔干燥、早起嘴唇干燥等情况出现,才可判断燥气已至。9月23日,秋分至,燥邪近,燥邪伤人有哪些特点?该如何预防?

二、症状特点

  卢昉指出,秋,属阳明燥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所以秋季以“燥”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燥易伤肺津,秋风一吹,皮毛口鼻受之,易出现口舌、鼻腔干燥,喝再多的水依然觉得咽干舌燥的;肺主皮毛,还可见皮肤干燥、皲裂,用润肤露依然不见改善;不少人还会有眼睛干涩、头发干燥等症。其二,肺属金,秋季主燥金之气,同气相求,内外感应,故秋燥之气最易伤肺。秋燥之时,易患肺系疾病,出现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粘痰带血等。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感受燥邪,也易出现大便干燥。熬夜伤阴,痛风反复发作,有关节疼痛旧患人群容易出现关节红热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加重。

三、预防措施

  《黄帝内经·素问》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文中指出了秋风劲疾,不遵循自然的道理,容易得病。是说秋季讲究平和,要活得温润。那应该如何应对这恼人的秋燥呢?卢昉建议:

1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秋季丰收,天气肃杀,温度不低,可秋风燥急,熬夜阴伤的人就容易感受燥邪,百病丛生。预防疾病的关键是养阴,首推睡觉。秋天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地面阳气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内经中提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重要的养生方法。

2
多喝水、多喝粥

  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建议秋季每日要比春季多喝水500ml以上。还有就是在吃上花功夫,治燥两大原则为“凉”与“润”,平时可适当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如百合、山药、梨、银耳、蜂蜜等。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食生梨清六腑之热,食熟梨滋五脏之阴”的说法,雪梨有“清心润肺,利大小肠,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烦解渴,润燥消风”等功效。

  莲子百合汤也是除秋燥的好帮手,加上枸杞中和银耳的凉性,起到更好的滋润作用。

用料:百合、莲子、银耳、枸杞、冰糖

做法:

1、百合、莲子加热水,浸泡约半个小时,然后捞出洗净;

2、银耳用水浸泡十分钟左右,清洗干净红枣去核洗净,枸杞用水浸泡备用;

3、先将百合、莲子、银耳、红枣一起放入锅中,用隔水炖,大火炖煮;

4、炖煮约半个小时后,改为小火慢炖3个小时左右,加入枸杞;

5、炖煮5分钟左右,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左右,待冰糖溶化即可食用。(注:糖友食用请勿加冰糖)

循序渐进贴秋膘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秋季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注意保暖

  秋天正是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天气渐凉之时,应少吹空调,少开电扇,少吃生冷。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常吃生冷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适当锻炼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调畅情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对应于肺脏、对应的情志为悲,好像一到秋季,此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邓筠)

专家简介:卢昉

  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硕士。在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ICU工作14年,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在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编写《糖尿病强化治疗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糖尿病足临床研究图解》,《相约名医系列丛书》之《健康粥》,承担并主持完成了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与研究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征、肾上腺、妇科内分泌、肥胖等中医、中西医诊疗。

开诊时间:周2、3白天,周1、4、5上午(4上午3室)

地点:1号楼2楼内分泌糖尿病4诊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