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生,都是为了死;所有的死,都是为了生。

蔡垒磊

所有的生,都会走向死。
前段时间,我妈跟我探讨一个问题,她问我为什么要创业。
她给我算了一笔账,然后得出结论,说我自己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跟公司整体比,相差没有那么大,但在经过公司的各种成本消耗后,最终所得反而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来的少。
于是她的结论就是,创业不好,应该尽快结束,恢复到自由状态。
我也给她算了一笔账,我说为什么我需要团队,为什么我需要合伙人,为什么我需要帮手,为什么我不能一直单枪匹马做事。
我打了个比方:
同样起步的两个人,从事同样的领域,同样一年能赚80块钱。
第一个人就自己一个人做,而第二个人雇了8个人,每人薪水10块,所以一年过去后,第一个人收入80块,第二个人收入为0。
第二个人在帮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第二年赚了120块,他又多雇了4个人,第三年赚了200块钱。
而第一个人第一年赚80,第二年赚50,第三年赚20,有没有第四年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他可能快转行了。
道理很简单,在最简模型里,第二个人越做越大,单份成本压得越来越低,活却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于是赢家通吃,把其他人的份额都给吸过来了。
同时,在你做大规模的同时,你有了更高级的战友,有了更高级的合作伙伴,有了更优秀的成绩单,这些都是你的资源,也是你个人价值的组成部分,它们很值钱,非常值钱,千万不可以忽视,这是你在到达一定水准前攒不到的东西,它们比钱要重要得多。
后面的她没有听懂,但前面的懂了——赚钱也好,人生也好,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投入生产资料,不一直处在头部,你现有的东西也会逐渐被拿走。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老大,就能吃红利,不会死了呢?
历史告诉我们,这绝无可能。
不管是公司,还是行业,又或者是政权,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千秋万代。我们现在可能想不到阿里巴巴或者是腾讯这样的公司会以什么样的姿态终结,我们真的想不到,但它们就是迟早会死,跟诺基亚、柯达一样,在什么都没做错的情况下,在护城河高到没边的情况下,在别人一做大就能把它收了的绝对优势下,一样难逃死亡的命运。
我曾经形容过一家大公司死亡的全过程。
假如你就是一家大公司,你是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你是最头部的kol,看起来高枕无忧。
你每天都要输出一定的文字,这是你的核心价值,需要你花上很久的深度思考,有不小的劳动强度。
这时候短视频来了,你不可能视而不见,因为有人说它可能会颠覆你这样的文字工作者。你必须参与啊,可是你每天还是要花很多精力参与文字创作,这才是你的核心优势,你不可能丢掉,于是你只能分出一点点时间去尝试。
但这样你肯定就玩不过那些一无所有,全情投入的人,怎么办,你只能招助理、拍摄、化妆、剪辑甚至是内容、导演等帮你分担那些你没时间做的事。
可是你发现这堆人来了之后,由于新事物初期没法产出收益,所以很不划算,所以你只有两个选择:
1.最简团队、最简形式,轻参与;
2.大亏钱,砸团队,不管是不是风口,占住赛道。
第一种方式,就等同于伸出一只脚在外面,随时看情况准备跳车,可这得是对面的那辆不是真正的好车。真的大风口来的时候,你只伸出一只脚的话,根本还没来得及跳,车就直接开到了你根本追不上的地方。
而第二种方式看似值得,但要考虑到风口之所以为风口,是被事后诸葛追认的。对大公司来说,光一年里面能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会就不计其数,每个都是方向,每个都有潜质,你怎么赌呢,都砸钱砸人让利让股?那大风口还没来之前你就被自己砸死了。
所以2是做不到的,大公司一定要有所取舍,而总有一次,你会被自己忽视的那辆车彻底地抛离。
这就是大公司们完蛋的最常见情形,1000个时代机遇里可能999个都是假的,就1个隐蔽的革命性机遇,就足以让大公司死亡;10000个屌丝一起跑,可能9999个都是炮灰,但不管最后谁跑出来了,大公司必被杀。
因此不管在干什么,不管你做大还是做小,不管你是什么实体或是虚体,从你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走向死亡,只不过走的是哪条死亡之路罢了。
偏安一隅,迟早被吞噬,所以要做大做强,就像赤壁之战的连环船,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但造物主制定的规律法则,是不可能看着一种东西朝着无限极化的方向发展的。系统越大越强越复杂,则耗损一定越多,调头一定更不易,直到这个趋势走到无限极端,那么外部只需一点点程度的黑天鹅事件,就足以让其彻底土崩瓦解。
所有的系统都是如此循环往复,人是这样,物是这样,政权是这样,创业是这样,投资也是一回事。
经常有人问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死亡会将一切意义归于虚无,那么对于迟早来临的死亡而言,当下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用死作为结果来看待生,生自然是没意义的。
所谓的文明、情感、欲望,都是过眼云烟,哪怕算上传承,也是有尽头的。人不过是又一种垂死挣扎、苟延残喘、试图向上进化来逃避消亡,但最终结局又无可奈何的系统罢了,总有那么一天,这个世界会恢复到从来没有人生活过时候的样子,人创造出来的所有意义也全部都会烟消云散。
但如果我们不用死的结果来看待生,我们把自己当成那个最大系统循环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有了不死的意义。
有些创业者难以被击败,是由于他们失败之后继续开始,所以失败就不是结束,而是中继。你想象一下,你会不会把今天公司遇到困难当成是结束?不会,那么如果你的时间视角放大一些,你会不会把今天公司关门当成结束呢?当然不会,因为那只是你无数创业过程中途经的一环罢了。
人也是如此,人死了,原子会不会死?不会,该蒸发的蒸发,该入土的入土,它们会组成其他系统的其他东西,以新的形态出现,继续参与这个循环。就像公司倒闭后,组成公司的员工会自动自发地寻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生命的地方,继续为其他系统去添砖加瓦一样。
从循环的视角看,从来没有消亡,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罢了。
所以虽然一种形式的结束,从开始就注定了,但扮演好这种形式的角色,认真参与角色的过程,解锁角色的更多体验,是作为角色的“基本素养”,也是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
所有的生,都是为了死;所有的死,也都是为了重组再生,循环才是世界的本质。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讨论,一次创业会死亡,一份工作会结束,一种自由职业也同样有一天会赚不到钱,但从你整个的人生角度,你不会因为它们的结束而结束。
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就是不断重组自己的能力,如驾驶一叶轻舟,在惊涛骇浪中穿行,无论遇到任何意外,都能以另一种形式迅速调整自己,所以我们才说需要更高级的战友、更高级的合作伙伴、更优秀的成绩单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迅速重组自己的东西。
这样才能做到看似有形,其实无形,用千变万化,来应对环境的千变万化。这也是有些人结束一种状态后,全是机会,而有些人结束一种状态后,只能一落千丈的原因。
不变是一时的,变是永久的;生死是一时的,循环是永久的。这些能让人变得无形的东西,正是身处稳定态的人们最宝贵,也最需要积累的资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