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南苑7|南苑名字的由来

小的时候,经常有大人们给我猜这样的谜语,说:墙上擀烙饼,打一个地名,是哪里?当初真猜不出来,后来人家告诉我,我才知道是“南苑”,也因此,对这个谜语记忆很深。
当时,小小年纪的我就想:是啊,为什么我生的这个地方叫南苑?难道所有的东西都很难圆起来吗?有北苑吗?有西苑吗?有东苑吗?后来长大一些,真的去过一回北苑,我很兴奋,居然真的有北苑。
在我幼小的童年,对南苑这个地名的好奇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不止一次的询问南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慢慢长大后开始了解了一些,原来南苑这个地方早在辽金的时候就有,但这个地方的名字在元朝才开始有。
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在南苑圈地建了一个“广四十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天下旧闻考》称:“按下马飞放泊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马者,盖言近也。” 
所谓“飞放”,据元史记载:“春冬之交,天子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泊”,则指这一带地势低洼,在积水时汪洋若海的景貌。因此,元朝时南苑这个地方叫“下马飞放泊”。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颁旨修葺并扩展“下马飞放泊”,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并更名为南海子,为此还修了约一百二十多里的围墙以防动物逃逸和老百姓入苑私猎。
《大明一统志》记载:“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名南海子。”因此,明朝时南苑就叫南海子。南苑也是在明朝时得到扩大与修建的完善。
永乐帝在南海子围墙中开了四个门,即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同时还修建了庑殿行宫,及旧衙门、新衙门两座提督官署,另外还在海子南部建起晾鹰台。为了保护南海子的这些建筑和风景,明朝设有“海户屯”把守,以太监总领经营海子事务。
《帝京景物略》记载:“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四达为门,庶类蕃殖,鹿、獐、雉、兔,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 围墙内称为“海子里”,围墙外被称为“海子外”。
到了清朝开始称南苑。因为三朝皇家苑囿在此,又在京城之南,因此叫南苑。而且南苑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南苑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园囿的是其作为清代统治者讲武习勤、围猎骑射的作用,正所谓“春搜冬狩,以时讲武,恭遇大阅,则肃陈兵旅于此”。其中,行围是指春秋时节的围猎活动;校阅或大阅则是对八旗军队的军事演习。清前期国家统一战争频繁,皇帝在南苑的行围活动也多。
这就是南苑名字的由来,是有其历史意义,传承着历史文化的名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