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的分析与治疗
肘关节脱位是指在跌倒、撞击和猛烈牵拉等外力作用下,肘关节内的桡骨、尺骨和肱骨脱离正常位置,导致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全身四大关节中,肘关节脱位占总数的一半,好发于青壮年,5~25岁发生率最高。
肘关节的结构
肘关节由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及尺桡上关节组成,构成关节的肱骨滑车、尺骨上端的半月形切迹、肱骨小头、桡骨小头共同包裹在内。
肘关节的结构特点为:构成关节的肱骨下端扁平且前倾30°,有两个关节面,滑车和肱骨小头。
滑车关节面的上方有三个凹陷,前侧有冠状突窝和桡骨头窝,屈肘时可容纳冠状突和桡骨头;后侧为鹰嘴突窝,伸肘时可容纳鹰嘴,它比冠状突窝深,使完全伸肘成为可能并可轻度过伸。后面的鹰嘴窝与前面的冠状窝之间骨质薄弱,受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关节腔隙狭小,因而,各种挫伤、内出血以及波及关节面的骨折等,必须实行早期活动,防止关节强直。关节囊前后比较薄弱,有利于屈伸活动,在人跌倒手着地时,间接暴力可使关节后脱位。尺骨近端包括鹰嘴突、冠状突及二者组成的半月切迹。
肘关节有三个明显的骨性标志,它们分别是尺骨的鹰嘴,肱骨的内侧髁和外侧髁。在屈肘90°时,鹰嘴尖、内、外上髁三点连线呈一底朝上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伸肘时三点呈一直线,肘关节脱位时此关系发生改变。
肘关节脱位分类
根据肘关节脱位方向不同分类
前脱位
非常少见。常因跌倒后处于屈肘位,暴力直接作用于前部后方所致,或跌倒后手掌撑地,前臂固定,身体沿上肢纵轴旋转,首先产生侧方脱位,外力继续作用导致尺桡骨完全位移至前方。
后脱位
后脱位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前臂旋后位手掌撑地摔倒时,由于肱骨滑车横轴线向外倾斜,使所传达的暴力达到肘部时转成肘外翻及前臂旋后过伸的应力,尺骨鹰嘴突在鹰嘴窝内作支点产生杠杆作用,导致尺桡骨近端同时被推向后外侧,产生后脱位。
侧方脱位
当肘关节处于向外或向内旋转的位置时,受到外力冲击,可能会导致肘关节侧方脱位。
产生原因和症状
肘部外伤是导致肘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
症状
当上肢外伤后,肘部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肘关节畸形等肘关节脱位的典型症状。如果肘关节脱位合并上肢神经损伤,患者还可能出现前臂或手部的麻木感、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如果肘关节脱位合并血管损伤或骨折,患者则可能出现骨折畸形、骨折断端摩擦的异常声音和感觉、淤血、血肿等症状
。
检查与鉴别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检查患肢肘部,发现患者肘关节被迫处于半弯曲的状态、肘关节畸形、肿胀和肘关节后方无法触及正常的关节骨骼等异常体征。如果患者还存在神经损伤,体格检查还会发现患者前臂或手部的感觉或运动障碍。
X线
X线检查可以判断肘部有无合并骨折。
动脉造影
通过血管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损伤部位血管的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
鉴别
还应当注意与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头半脱位等疾病的鉴别。
治疗
如果患者在上肢外伤后出现肘关节肿胀、剧烈疼痛、无法活动和肘关节畸形等表现时应当及时就医。
1.新鲜肘关节后脱位
手法复位,多用牵引复位法。在臂丛麻醉下,术者一手握住伤肢前臂、旋后,使肱二头肌松弛后进行牵引,助手作反牵引,先纠正侧方移位,再在继续牵引下屈曲肘关节,同时将肱骨稍向后推,复位时可感到响声,如已复位,关节活动和骨性标志即恢复正常,如果一人操作,可用膝肘复位法或椅背复位法。
注意事项:复位前应检查有无尺神经损伤,复位时应先纠正侧方移位,有时要先将肘稍过伸牵引,以便使嵌在肱骨鹰嘴窝内的尺骨喙突脱出,再屈肘牵引复位,若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肘关节复位后,肱骨内上髁多可随之复位;但有时骨折片嵌入肱尺关节间隙,可高度外展前臂,利用屈肌的牵拉作用将骨折片拉出。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用石膏或夹板将肘固定于屈曲90度位,3~4周后去除固定,逐渐练习关节自动活动,要防止被动牵拉,以免引起骨化肌炎。
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术复位;成人可作桡骨小头切除。
2.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3.肘关节前脱位
手法复位时,应将肘关节呈高度屈曲位进行,助手牵拉上臂,术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后,即可复位。复位后固定于半伸肘位4周,有时尺骨鹰嘴不能手法整复,需手术复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