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通,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累官中书舍人,殿中监,司礼卿,判纳言事,封渤海县子。后因反对武承嗣为太子被杀。新旧《唐书》有传。欧阳通童年时期,父亲便过世了,母亲徐氏教他学习父书,锐志赞研,刻意摹习,得以继承家法,得询劲锐而险峻过之。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其父欧阳询齐名,有“大小欧阳”之称。欧阳通学书时期,正当初唐书法发生变化的时期,而他以“善学父书”著称。
《道因禅师碑》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文,欧阳通书,华原县常长寿、范素镌刻。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建。碑高320厘米,宽140厘米。正书,34行,行73字。碑额正书“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额字小且横书,比较少见。碑头雕为螭首,碑额处雕饰佛龛,及释迦牟尼、观自在、大势至三佛像,是唐代浮雕极有特色的精品。碑文文字完整,基本无缺损。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道因禅师碑》局部
欧阳通书法,出于父,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这在此碑帖中多有体现。宋董迪《广川书跋》评云:“通笔力劲险,尽得家风。”朱长文《续书断》以为:“虽得询之劲锐,而意态不及也,然亦可以臻妙品矣。”按,通早孤,未得乃父亲炙,书法由母徐氏指导,蒐讨父迹,力学不倦,纵有异同,或谓不及,亦自在情理之中。
《道因禅师碑》局部
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评其书 “《道因碑》如病维摩,高格贫士,虽不饶乐,而眉宇间有风霜之气,可重也。”杨守敬《平碑记》评价:碑森焉若武库矛戟”,正是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刚直不阿的气概,可谓书如其人。汪珂玉《珊瑚网》“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
《道因禅师碑》局部
清何绍基称此碑“险劲横铁,往生育突过乃翁”。杨士奇《东里续集》“矩蠖森严,意态飘逸,但少含蓄之趣耳”,故以“风霜之气”为喻。叶昌炽《语石》评云:“《果道因法师碑》戈戟森森,锋颖四出,六朝淳古之气,浇漓尽矣。盖能得之《皇甫碑》之险峻,而无《化度》之淳蓄,非善学率更者也。余谓小欧,但传其父分隶法。”厚堂在线
主营:书画在线拍卖,艺术品在线定制,文房及古玩等拍卖及市场交易相关资讯。让传统成为时尚,让艺术点亮生活。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