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女孩子真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古时候的女性地位低下,没结婚的女孩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躲在闺房里面。按照这种说法,古时候的女性没有什么人身自由,更谈不上社交活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去看一些历史记载,发现清朝以前的古代女性还是相当自由的。尤其是唐宋时期,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明显,但是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见的低。象唐朝著名的宰相房玄龄,他怕老婆的程度现在的人都望其项背。在女孩子的社交活动方面,宋朝的大才女李清照也为我们列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

李清照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才女”。她出身名门,长大后又嫁给了宰相之子。如果论家教,李清照所接受的女德教育应该是非常正统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清照却特别喜欢喝酒。在她存世的词作中,接近半数是和喝酒有关的,甚至有一首词还纪录了她少女时代到外面去喝酒的经历。这就是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回忆过去的词作。根据专家的推测审定,这首词应该是李清照的处女座。大约写于她十六岁的时候。在这首词中,词人用简短的几句话,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酒醉后少女回家的形象。语言清新活泼,场景生动可爱,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下面我们仔细欣赏这首词,领略一番“千古第一才女”醉酒后的风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是非常自然的起笔方式,短短的十二个字,词人就交代了时间是过去的某一天的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事情的发生是喝醉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应该说这是一次非常开心的经历,以至于在词人脑海中经常浮现,所以词人开篇就说“常记”。关于这个“沉醉”,还有另一种解释是“深深的陶醉”的意思,这就使得这首词和酒没有什么关系了。我们今天选择大部分人公认的醉酒的说法。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一句也是非常平淡的衔接上一句的沉醉。既然沉醉就会流连忘返,直到兴致挥洒尽了才想起来回家,因为天太晚了,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莲藕丛中。这里的误入,说明词人迷路了,才会错误地进入了莲藕丛中。这也暗含了上一句中的“沉醉不知归路”。就是因为这个误入,恰恰证明了第二句中的“沉醉”极大可能和酒有关,因为单纯的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游览,在回家的时候不应该会迷路。不是酒醉,也更不会误入到藕花的“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误入的是藕花深处,应该说藕花是很美的。词人为什么不继续观赏呢?那就是因为太晚了,藕花也看不清楚了。所以诗人急着回家。因为迷路才闯入藕花深处的。迷路的慌张使得词人拼命的划船,想尽快离开。以至于划船的声音惊动了岸边熟睡的鸟儿们,它们鸣叫着飞走了。词句写到这里嘎然而止,词人后面怎么回家的呢?这里没有交代,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一条美丽的溪水边,有一个别致的凉亭。亭子中,词人和小伙伴们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边品尝着美酒。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词人都陶醉了,让她陶醉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有杯中的美酒。词人尽情地沉浸在美景和美酒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微醉的她甚至忘记了回家的路。这时候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兴尽意满的词人才想到要回家了。她划着船,优哉游哉的往回走。咦!这里哪里呢?水路上怎么有荷花啊?坏了!迷路了。词人一下子清醒了起来。她拼命的划呀划呀,想尽快离开这里。以至于惊动了河滩上熟睡的鸟儿,扑啦啦地飞向天空。

短短的三十三个字,词人却把瞬间的神情,瞬间的动作,瞬间的音容,瞬间的景色,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不愧是第一才女的手笔。

在这个画面中,酒是不可或缺的。有酒会让整首词显得更加合理,也更让词人变得更加活泼可爱和憨态可掬。如果有酒,却让我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一个大家闺秀,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竟然深夜酒醉回家。不要说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即使放到现在,家长也都不会允许。

这里是乾訸书苑,这里有文学,有历史,有远方,还有诗。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