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细赏“落叶不扫”的禅意,顺便说说庄子死老婆为何会鼓盆而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可能是历史上流传第二广的禅诗了,第一广,当然就是它的终极进化版,本来无一物了。

在佛教和禅宗里,拂拭是很常见的词,也可以说是佛门弟子每天的功课,清心,拂尘,涤心如镜。拂拭,就是打扫,“落叶不扫”这四个字,是不扫,看字面非常平凡,平凡到似乎不值一提,但偏偏某一天读到这四个字时,却感受到一股排山倒海般的震撼之美!

是任叶落而不扫它,让落叶铺满地美吗?像国外的枫叶路那样,车一过,地上的枫叶漫天飞舞的浪漫?那当然也是一种美,但落叶不扫不是景美,是境界的美,是一种无碍的人生精神的美。落叶,是时,也是命,不扫,是洒脱地接受时和命的安排,不黏,不滞,不逆,这正是一种禅意。那什么是禅?那首终极进化版禅诗说了啊,禅就是本来无一物嘛,悟得无,自然就可以行一切事而不黏,不滞,不逆。

那什么是不黏、不滞、不逆呢?(这样阶梯式往下剥,看着很累对不对?所以我已经尽量少说了)那又回头说说心如明镜台了。明镜台是什么?镜子呗,不染一尘的明亮镜子,镜子是什么?映照万物,心无波澜,不动一念。放几十亿钱在镜子前,镜子起贪念吗?不起,只管映照。放一堆狗屎在镜子前,镜子捂鼻子吗?不捂,只管映照。那叶落了呢?随它,映照着它落,不需要在花落去前面加上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不舍落去,是黏,是滞,是逆。如果抽象点解释,黏是空间上的纠缠,滞是时间上的纠缠,逆,是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反方向。宗教意义上的黏滞逆,肯定不是指物理上的时空,是心念上的时空。

最典型的落叶不扫,莫过于庄子在老婆去世后,鼓盆而歌了。他是在庆祝吗?不是,他是接受,全然地接受,全然地接受生命的起,也全然地接受生命的落。那他为什么还要歌呢?接受就接受,至于歌嘛?毕竟死了老婆啊(惠子就是这样责备庄子的)!因为他不黏——不被老婆伴侣的身份碍着,不滞——不在此事上牵扯,当下即过去,不逆——不会一直追问为什么不能活久点。至于他哭还是歌,还是跳舞什么的,不重要。

不妨直接从庄子自己的回答看看,为什么他要鼓盆而歌?“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意思就是生命从无中来,复归于无而已,纠结生死干啥?仅仅把庄子这个理解为看透生死的乐观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够的,这是宗教意义的不黏不滞,不是乐观,是顺天,乐观是有情绪涌动的,顺天,是心如止水。至于有的理解为这是古人的一种丧礼模式,先不探究有没有这样的,但把这样的解释套在庄子上,肯定是错的,礼对庄子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与庄子相反的,就是黛玉葬花了。林黛玉对红尘的深度滞黏,让她要葬花,黛玉葬花美吗?美,很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凄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同样地,不黏不滞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点)。但是,凄美伤人,很伤人。花蔫了,黛玉也慢慢被花伤了,也慢慢像花一样蔫了。而所有的宗教,宗教精神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通过各种修行,让人的生命状态处于与天地同游的绽放状态,而不是蔫。

好像还有一个矛盾是不是?既然说时时勤拂拭是一种日常佛门修行,那看到落叶到底是扫还是不扫呢?是扫对?还是不扫对呢?不用纠结,都对,扫即不扫,不扫即扫。而如果你说,什么禅意啊?!有落叶也不扫,很明显,就是懒嘛!嗯,也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