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探索者的思与诗

冯 至(1905年—1993年)

去年秋天,翻看当时新出刊的2019年第21期《新华文摘》,读到冯至女儿冯姚平女士写的《别了,道明好友》。文中说道:“我想起1992年末,父亲在病中,我把第一本写他的《生命在沉思——冯至》一书拿给他,他翻看后对我说:‘这个年轻人很聪明,他是根据我的作品写我的。’”

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1991年写作这本书时的情景。后记里记录了当时自己写作的初衷和当时对冯至的认知。我写道:如何看待冯至?我感到,这些年的现代文学研究对他是重视不够的。研究的文字少,许多评价不能切中肯綮。好在近来已有人认识到,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其中一些思考,不独与当时,而且与我们生活的当代仍密切相关。这是可喜的。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出现若干年后被重新发现或重新重视,文学史上并不鲜见,如冯至喜欢的里尔克、荷尔德林等,即属此类。他对时代既“介入”又超越的思考,对宇宙、自然充满神性的感悟,对人的存在的本质探询,将提供给人们新的发现、新的重视的可能和重新阐释的可能。

冯至的传记怎样写?在内在生活领域,冯至毕生以巨大的耐力和探索,与众人区别开来。但他外在生活的经历,却平平凡凡,毫无传奇色彩,读书、思考、写作,填充一生。所以他的传记,很难写成一些生动的、饱含可读性的“事件”,而更多的是一些思考的“材料”。因而,冯至的传记写作,更多的是“描述”,而非“刻画”,通过对他一生几个重要过程的描述,揭示是什么促使他产生了这样的精神和作品。

由于自己当时一直幼稚地坚持传记与传主的距离性原则,尽量想通过传主的作品去叙述、阐释他的生平与思想,所以书稿付梓前,并未拿去请他审阅。但忐忑不安始终伴随着自己,经常想,冯至先生看到这本书了吗?他会认可自己对他的评价吗?看罢冯姚平女士的这篇文章,总算松了口气。

今年3月份,疫情期间,我抽空又翻出29年前写的这本传记,重新读了一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有不少人读过。一位读者特别提到,正是冯至那不断否定自我的精神历程,那在“否定里生活”的生命故事,那尝试由“个我”走向“大我”的心路历程,给予了他深刻的启示。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教授在《冯至:未完成的自我》中写道:“最早出版的王邵军的《生命在沉思——冯至》,篇幅虽短,但对冯至的一生做了很有意义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还将冯至界定为一个真正否定性的精神探索者。”但他也指出不足,“可惜的是,或许由于这本传记相对简略,所以并未完整地呈现冯至精神轨迹的独特性……冯至发现现代自我的精神历程——也并未成为这第一本冯至传记中的重要主题。”

由此感到,他们不是喜欢我的文字,而是由于传记引发了大家对冯至的思考,是书中深邃的对象吸引了共同的我们。我将冯至先生的作品重读了一遍,随之浏览了这些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且多年的人生沉淀,让我对冯至先生的精神历程有了些新的感悟与认识。

读冯至先生,需要更加重视文学创作“场景”的叙写,将冯至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家族家庭环境、朋友圈对其影响等方面,挖掘是什么催动产生了冯至的思想及其作品。过去一些较为模糊的推论式叙述,因为新资料的出现,代之以更翔实的史料印证。我借助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更多地回归到作家经历和创造的生命现场。

冯至思想的精神轨迹值得更为系统的描绘。他自我精神探索的独特性,恰恰在于他的自我克服与不断否定。从早期的孤独,到对孤独的克服,到隐忍、坚守,再到断念、蜕变,到“人民性”,他的探索之路,展示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轨迹。

冯至的成长,受到很多人的影响。他在晚年回答记者提问时讲,一生对他最有影响的作家是里尔克、歌德和杜甫。所以有必要将这几位文学、哲学大师对其影响进行探讨,进一步挖掘了冯至的精神渊源。

冯至精神的探索历程,代表了我国现代知识分子个体意识的萌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现实的碰撞与融汇。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冯至的单篇作品、诗集,还是评论与传记,冯至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注意。较之30年前,文学理论思想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正在日益向专业读者服务。这次重写,在保持冯至作品与精神理性探讨的同时,兼顾到内容、语境、文字对读者的代入,增加了同振共鸣的亲和力,目的就是将冯至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今年是冯至先生诞辰115周年。回顾这些年来,他对我的影响甚大。虽然仅仅拜访面晤一次,但在写传记的过程中,先生于我,就如忘年之交的老前辈一般,立体而鲜活。他从不间断的思考,他的生活即思想,他思想中闪现的沉潜、坚忍、断念、舍离、决断、不断地自我否定、天地境界、人民性……这些精神之光,时常照到自己的内心,照亮前行之路。即便他精神探索的不足和缺憾,也留给自己深刻的启示。

(作者:王邵军,系冯至传记作者)

(0)

相关推荐

  • 人间要好诗

    党圣元 由于忝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文史组专家成员之中,故而有幸成为赵瑜先生所撰<人间要好诗--白居易传>的第一个读者.非常清晰地记得,收到作家出版社送来的该著纸 ...

  • 讲座现场|约瑟夫·弗兰克的经典传记—《陀思妥耶夫斯基》

    非凡六年的创作奇迹 时间:2020年8月7日 19:00-21:00 地点: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传记图书馆) 嘉宾:刘佳林  糜绪洋 主持人:魏 东 现场实录 开场:上海书展即将举行.本次上海书展, ...

  • 新书推荐 | 贺桂梅《时间的叠印:作为思想者的现当代作家》

    贺桂梅:<时间的叠印:作为思想者的现当代作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版 序 言  从"当代"看"现代"的精神史探索  钱理群 贺桂梅 ...

  •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一味只想着美,人就不知不觉会碰到这个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很早就 ...

  • 纳博科夫谈读书和论写作[书香闻过录]

    纳博科夫谈读书和论写作[书香闻过录] ~~~~~~~~~~~~~~~~~~~~~~ 读纳博科夫的访谈集<独抒己见>,透过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言谈片断,对他的创作思想和历程有了更多了解,特摘录部 ...

  • 陕西省扶贫书画院副院长常亚芹作品欣赏

    写好中国字,从我做起,真草隶篆行各有法度,越是大家名家更是法度的严谨,让我们在实践中进步,探索中升华. 请欣赏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六年的创作奇迹

    [编者按] 这是一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享会.在1865-1871这六年时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三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 ...

  • “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1930年, 冯至 (左)与散文家梁遇春合影. 1927年出版的冯至第一本诗集.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冯至的 创造 和贡献显而易见.如何 还原 冯至的诗性 人生 ,把握 诗人 冯至与学者冯至. 思 ...

  • 杨耀健:笔底纵横故乡事

    笔底纵横故乡事 --评散文集<吾乡吾土> 杨耀健 <吾乡吾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重庆作家陈仁德的散文集,集中收入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87篇,约30万字,由著名老作 ...

  • 【热风】《沈从文的前半生》:抵达一场“情感教育”

    今年是沈从文先生(1902.12.28-1988.5.10)逝世三十周年.新近出版的张新颖传记作品<沈从文的前半生>,意在勾勒沈从文前半生(1902-1948)成长的一条主线:这个从湘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