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何处可渡
“集古名斋仿古庐,古香古色认模糊;闲中一逛琉璃厂,攘攘熙熙好古徒。”闻名中外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之所在,自古而今皆为才墨之薮。
2017年11月12日,在北京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天和轩画廊,三品美术馆北京馆执行馆长谭粤丽受邀出席《“觅·渡”——杨沛璋中国画作品展》,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国画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承办。
杨沛璋作为三品美术馆首届“吾境——津门六家展”的参展艺术家之一,其作品风格斑斓、秀逸,不断革新求变,从吾境展到本次展览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关乎名利、在执着探索中前进的艺术家。
杨沛璋:1951年生于天津,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
作品《万象更新》、《新娘》、《海的儿子》、《五月》、《净土》、《我们的田野》等作品历次参加全国美展,《玉佛组画》等15幅作品被法国巴约尔市博物馆收藏。
“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杨沛璋站在中西方绘画理论融合的交汇点,以开放的视野,在传统与现代中,用点墨造就绘画之工形,以胸臆书写人生之华彩。他在沿袭传统笔墨派水墨的同时,复古革新,将传统笔墨与西方色彩相互交融,焕发出熠熠光影。其绘画中采用的写实语言,赋予了笔下人物的肌肤血色,诗意与雅韵,迎来往送中,极具自然之美。故不为形拘演绎自我,敞开胸襟吐纳宇宙,可以概括为杨沛璋绘画的总体风格特征。
丨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杨沛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戴顺智教授合影
丨杨沛璋、三品美术馆北京馆执行馆长谭粤丽合影
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喻建十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路洪明教授、收藏家胡维宁等好友合影
丨杨沛璋与许向群、王利军在作品前交流
(一)安详系列:以佛像为主,题材的主要形象依托于青州佛造像,画面以青州佛造像独有的单体圆雕造像为核心,以雕塑般的视觉构成突破水墨纸本自身的限制,进而形成其佛造像绘画语言中的典型图像谱系,通过隐秘的微笑使该组佛像系列组画具备了最完美的阐释。
丨安详系列 130cm×90cm 2005年
丨安详系列 130cm×90cm 2005年
(二)花影系列:作为人与自然的绘画主题,每一幅画面中不可或缺的是纯真无邪的少女、影影绰绰的花草及专注的水鸟形象,从而表现了生命乐章的水乳交融、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主题思想。
丨花影系列 138cm×69cm 2009年
丨花影系列 69cm×49cm 2017年
(三)古词诗意系列:在诗词歌赋的意境中,描绘出古代少女的生活情景,或多情、或天真、或慵懒、或励志,手法精妙自然天成。
丨花间古词系列 97cm×60cm 2016年
丨花间古词系列 97cm×60cm 2017年
丨花间古词系列 40cm×40cm 2017年
丨花间古词系列 136cm×68cm 2017年
丨花间古词系列 97cm×60cm 2017年
(四)民国雅韵系列:民国时期的少女摒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旧思想,她们有教养有学识,有思想有见解,所以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女性与其它作品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对人物内心的传统与时代走向的刻画,表现了她们内心自信与坚强的一面。
本次展览到场嘉宾、媒体约百人,其中喻建十和杨沛璋均参加了三品美术馆的“吾境—津门六家展”的展览。我们也期待更多具有学术性、交流性的展览能够在全国各地进行落地,并期待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何为吾境
吾:为本我;境:疆界,地域,引申为境界,意境。不同的地域环境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地域之美;不同的艺术家因追求及修为形成各自的艺术境界,其每一作品也在表情达志中呈现独自的意境。
本月25日
吾境三晋名家六人展太原站
将于太原美术馆5号厅展出
届时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