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铸剑》钱理群《<故事新编>漫谈》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铸剑
鲁迅
一个煮牛的大金鼎便摆在殿外,注满水,下面堆了兽炭,点起火来。黑色人站在旁边,见炭火一红,便解下包袱,打开,两手捧出眉间尺的头来,高高举起,擎到鼎上,动着嘴唇说了几句不知什么话,随即将手一松,只听得扑通一声,头坠入水中去了。水花同时溅起,足有五尺多高。黑色人伸起两手向天,舞蹈着,忽地发出尖利的声音唱起歌来,那头即似水上上下下,转着圈子。
突然,在黑色人歌声沉下去的时候,水安静下米,头不再浮上来了。
“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
“大王,”那黑色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了眼,像是等候着什么似的。
黑色人从从容容地伸开臂膊,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最后只能躺着呻吟,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特别的寂静倒使殿上殿下的人们警醒。他们中的一个首先叫了一声,大家也立刻迭连惊叫起来;一个迈开腿向金鼎走去,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拥上去了。
“阿呀,天哪!咱们大王的头还在里面哪,唉唉唉!”第六个妃子忽然发狂似的哭嚷起来。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大家定了定神,便在殿门外商议打捞办法。约略费去了煮熟三锅小米的工夫,总算得到一种结果,是:到大厨房去调集了铁丝勺子,命武士协力捞起来。
器具不久就调集了,铁丝勺,漏勺,金盘,擦桌布,都放在鼎旁边。武士们便揎起衣袖,有用铁丝勺的,有用漏勺的,一齐恭行打捞。好一会,一个武士的脸色忽而很端庄了,极小心地两手慢慢举起了勺子,水滴从勺孔中珠子一般漏下,勺里面便显出雪白的头骨来。大家惊叫了一声,他便将头骨倒在金盘里。
“阿呀!我的大王呀!”王后,妃子,老臣,以至太监之类,都放声哭起来。但不久就陆续停止了,因为武士又捞起了一个同样的头骨。
他们泪眼模胡地四顾,只见武士们满脸油汗,还在打捞。直到鼎里面只剩下清汤,才始住手;将捞出的物件分盛了三金盘:一盘头骨,一盘须发,一盘簪。
“咱们大王只有一个头。那一个是咱们大王的呢?”第九个妃子焦急地问。
当夜便开了一个王公大臣会议,想决定那一个是王的头,到后半夜,还是毫无结果。大家却居然一面打呵欠,一面继续讨论,直到第二次鸡鸣,这才决定了一个最慎重妥善的办法,是:只能将三个头骨都和王的身体放在金棺里落葬。
七天之后是落葬的日期,合城很热闹。城里的人民,远处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天一亮,道上已经挤满了男男女女;中间还夹着许多祭桌。待到上午,清道的骑士才缓辔而来。又过了不少工夫,才看见仪仗,什么旌旗,木棍,戈戟,弓弩,黄钺之类;此后是四辆鼓吹车。再后面是黄盖随着路的不平而起伏着,并且渐渐近了,于是现出灵车,上载金棺,棺里面藏着三个头和一个身体。
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
此后是王后和许多王妃的车。百姓看她们,她们也看百姓,但哭着。此后是大臣,太监,侏儒等辈,都装着哀戚的颜色。只是百姓已经不看他们,连行列也挤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我们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都会感觉到他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先驱者的命运问题,也就是一切为民请命者的命运问题。鲁迅所要注入的是一种彻底的怀疑主义的现代精神。这样一种怀疑精神表现在他的艺术上又是如此的复杂:悲壮的、崇高的和嘲讽的、荒诞的悲凉的两种调子交织在一起,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又互相撕裂。
(选自钱理群《<故事新编>漫谈》,有剧改)
[注]莫邪之子眉间尺持雄剑为父报仇,未能成功。侠士晏之敖(黑色人)自称可以杀楚王,但要借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自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鼎水的变化暗示复仇过程的展开。从水花飞溅到水安静下来,再到鼎水沸涌,这表明眉间尺的复仇正式开始。
B.黑色人将自己的头颅砍下,二人合力咬死了大王的头颅,作者借助这个情节告诉读者反抗暴力需要同仇敌忾。
C.想办法打捞王头,恭行打捞王头,决定哪个是王头,这一连串情节表明大王身边各色人物看似恭敬,实则盲从倦怠。
D.文章结尾处的“男男女女”,正是鲁迅作品中多次提到的看客形象,他们愚昧无知,对义士的复仇之举毫不理解。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这里借神态描写,刻画了眉间尺和黑色人成功复仇后的满意、欣慰的心理。
B.文章多处运用反讽,比如“瞻仰国王的大出丧”“武士的脸色忽而很庄重了”等等,在嘲讽荒诞中引发读者深思。
C.王后等人在大王头颅被砍掉之后的惊骇窃喜与后面的惊叫哭嚷形成强烈的对比,生动呈现了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
D.小说结局复仇者与仇敌合葬,这与前面激烈的复仇过程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否定了传统文化中侠义道的精神意义。
8.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黑色人的形象特征。
9.如果以“鲁迅的怀疑精神”为题写一则《铸剑》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
6.B
7.D
8.从容;智慧;果断;勇敢(自我牺牲)等。
9.①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崇高正义,但复仇的结局却是玉石俱焚;②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在老百姓眼里,却是一场闹剧;③表现鲁迅对当时社会革命道路痛苦而理性的思考。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作者借助这个情节告诉读者反抗暴力需要同仇敌忾”错误。从文中看不出“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来,王是眉间尺的仇人,黑色人只是出于侠义之心帮助眉间尺复仇成功。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从而否定了传统文化中侠义道的精神意义”错误。反而是精神意义得到了彰显,结局复仇者与仇敌合葬应该是仇敌的不幸和痛苦,复仇者的快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