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眼】天眼“多面手”——陈召
石有千般模样,眼有万种风情。
天眼石披着神秘色彩的衣,沉淀雄浑浩渺的魂,吸引着各地雕刻巧匠的目光。
天眼雕刻师陈召亦是如此,从中国玉雕之乡走来,成为阿拉善天眼雕刻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形态各异“三多”的天眼“多面手”。
陈召,玉石巧雕师,东方琳琅雕刻工作室创办人,来自中国玉雕之乡——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从事玉石雕刻18年之久,天眼雕刻作品众多。近日他应集宝街玉石文化传媒的邀请,分享了自己的天眼雕刻经历。
1
怎样的机缘下认识了阿拉善天眼?
“来到阿拉善之前接触了阿拉善彩玉等材料石,偶然之下结识了阿拉善天眼俱乐部发起人曹老师,认识到了天眼的多样魅力。”
《吉祥》(正反两面)
2
玉石雕刻师接触的材料石众多
您为什么决定专注于天眼雕刻?
“初见天眼石,天眼石纹路独特,形象逼真,“眼”在整件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异彩纷呈,这一点非常的吸引我。天眼与其他石种的不同在于眼睛之于整体的地位不同于一般的俏色,不一样的“眼”成就独一无二的作品。在曹老师的介绍下,随着对天眼雕刻技艺的深入了解,其雕刻工艺难度之大,创作方式的灵活多变激发了我的挑战欲。”
《龙凤呈祥》
3
在与天眼“相互琢磨”的过程中,
您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多面手”的?
“接触阿拉善天眼之前,家乡的玉雕技艺深刻的影响了我,十几年的雕刻经验使我在雕刻技术方面有了较为深厚的功底。同时绿松、和田玉等材料石的雕刻设计经历也让我在面对天眼雕件设计时更加成熟。”
(左1:陈召 左2:蒋红兵
右1:石伟峰 右2:曹老师)
蒋红兵大师指导(左:陈召 右:蒋红兵)
“在着手雕刻天眼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自费买了很多原石练手,天眼设计仍然是一个艰攻不破的难点。在阿拉善玉 “神驼杯”博览会过程中,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蒋红兵老师通过《渔翁得利》这一作品为我指导技艺,从天眼色彩的完整利用,到天眼以外整体空间设计的发挥以及天眼与整体的融合都使我收益颇深。”
“除此之外我认为,匠人与工人的区别在于要有匠心,这一点也得益于每一块天眼石独一无二的成色。雕刻师要根据眼睛的花纹色彩,突出天眼的同时加以整体布局,点面结合,不拘泥于挂件、把件这样的形式,反复练习,有巧思即有佳作。”
4
对于天眼雕刻您有哪些经验之谈?
“天眼雕刻过程艰涩,耗时较其他石料更久,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行作品创作,雕刻师对天眼有热爱有思考才能为作品注入灵魂。“眼”的利用是天眼雕刻过程中最为困难的,目前的技术缺陷不能充分探知材质内部裂痕并加以规避也使天眼雕件的制作困难重重,须做到因材施艺方才有巧雕之作。 “眼”是天眼雕件的魂,天眼雕刻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绝妙的巧思,于一眼洞见天地。另外,“谈笑有知音,往来无俗客”,与阿拉善石客的交流和反复练习是我雕刻构思的灵感源泉。”
| 陈召天眼雕刻作品集欣赏 |
《腰缠万贯》(三面)
《瑞兽》(正反)
《佛眼:一心向佛》
《红顶世家》
《龙戏珠》
《渔翁得利》
《花好月圆》
《猫头鹰》
《福在眼前》
以眼为魂,随型而雕,是每一个天眼匠人恪守的雕刻法则,是天眼雕件的独特所在,亦是玩石人对天眼“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深深执念。千般模样的眼,历经陈召这样的多面匠心锤炼,是不负大自然对阿拉善这块土地的荣宠,是苍天圣地石脉相传的经久延续。
图文:西贝
编辑:西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