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岩有一条翠花街,民国末年惨遭水毁,如今只剩下一座庙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山阳县板岩镇翠花街,建于清朝中期,盛于清末民国初,水毁于民国后期,现在已经找不出整条街道的任何痕迹,它只是当地居民的一个记忆,对当地后生们而言,尽管它只是一个传说,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翠花街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曾经的兴盛与繁荣无时不在给后人一心灵召唤与行为启示——
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w7264000
编辑丨秦楚玉
岩翠花街位于现板岩镇庙台村所在地,翠花街建于清朝中期,盛于清末民国初,水毁于民国后期。
现在已经找不出整条街道的任何痕迹,它只是当地居民的一个记忆,对当地后生们而言,尽管它只是一个传说,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翠花街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曾经的兴盛与繁荣无时不在给后人一心灵召唤与行为启示。
清朝中期,位于秦岭南麓的板岩是著名的水旱码头,与湖陕交界之漫川关近在咫尺,不论是从湖北赶来的驮队,还是自汉江逆水而上的货船,或漫川,或板岩,都是客商们的目的地—货物集散地。要么船运、要么骡驮,板岩既是他们的目的地,也是出发点。所运大宗商品多为生活必需品,供应之地除山阳外,还有镇安、柞水以及商县、丹凤的部分地区。纤歌才歇,又闻驼铃悦耳。此乃板岩水旱码头的真实写照。
翠花街也称阳坡街,南沟河流至板岩水码头时成“丁”字形汇入自马滩流经板岩码头的山阳县河。翠花街位于南沟河北岸,与之隔河相望的便是阴坡街,也就是现在的园门街。两河交汇处的河西另有一条街,叫王村街。三条街道同处板岩水旱码头的周围,除本地居民外大多商户都是外地人,当然,今天的他们也是板岩老户或是本地人了。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翠花街总是那样热闹、那样繁忙、那样兴盛。也正因为如此,山阳县西有名的黄姓大地主就住在翠花街,留学日本,后回乡创办板岩洋学的黄易然就出生在这条街上。此地虽够不上物华天宝。然人杰地灵却是能称得起地。两河三街间以小桥相连,鸡犬相闻,车水马龙中夹杂着人声鼎沸,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两人合抱粗的柳树布满河道两岸,遮天蔽日,千丝万缕的阳光穿过柳枝洒在清澈的河面上,银光点点。鱼儿此时在追逐这点点银光,彼时又在浣纱女的周围上下穿梭。
早晨,站在翠花街的最西头,板岩水旱码头的繁华与热闹尽收眼底,两河三地,屋舍俨然,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片片白帆时近时远,铃声响处又是入店的骡队。来来往往的人群开始了又一天的辛苦和忙碌。
民国末期,一场大水,使翠花街变成了一片废墟,昔日的繁华不再,给板岩人留下的只有残垣断壁。1958年,又一场大水,使原来的断壁残垣变成了河滩,只剩下了翠花街最西头台地上的一座庙舍。今天的板岩镇庙台村所在地就是当年的翠花街。
编辑 秦楚玉 供稿 曹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