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这个过年习俗最应该被传承

大概从宋代开始,古人就形成了一个年俗,那就是“岁朝清供”。

什么叫“岁朝清供”?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岁之朝也”。这一日,风雅人家会置办些寓意与谐音吉祥的瓜果花卉供于案几之上,并配置一些奇石文玩等福瑞雅致的摆设,除了增加年节的生机盎然氛围还有祈福之意,人们将其称之为“岁朝清供”。

有很多人把“清供”解释成祭祀供品,并说起源于汉代,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这种说法是望文生义,有点想当然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供”字的解释是:“供,设也。从人、共声。一曰供给。”“供给”是“供”的本义。

01 “清供”源自田野

“清供”,最早指的是山野农家的自然食材,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绿色食品”,这里的“供”是指大自然对人类的“供给”“馈赠”的意思。

《诗经》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就是说远古的人们将采摘的食材储存起来预备冬天吃。

《红楼梦》写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收到了不少礼物,心中过意不去,平儿安慰老太太:“休说外话, 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么着。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干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这些灰条菜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就是所谓的“清供”。当然清供不限于干菜,时令菜蔬瓜果都叫清供。

“清供”一词,目前所见到的,最早出现在宋代文献中。

南宋人林洪所写的一本美食书,就叫《山家清供》。这本著作将生长在山林田野中的蔬菜、水果、山禽、水族等为主要食材,记录其名称特性,用料烹制的方法,是一部融饮食、养生、文学为一身,描写宋代士人生活情趣的奇书。

例如,竹笋在那个时代就是人们喜爱的山家清供,林洪在这本书中讲了一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成语“胸有成竹”,本来源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但林洪说,非也,此乃与苏东坡喜欢吃竹笋有关。

据说,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是苏东坡的表哥(也有说是亲家),他和苏东坡都喜欢画竹子。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喜欢吃竹笋,常于春夏竹笋盛生时,到文与可种植的竹林中去烧竹笋吃。苏东坡烧的竹笋特别好吃,文与可便请求秘诀。苏东坡下面一番话,可以加深我们对“清供”一词的理解:

“竹称君子,性恬淡潇洒,竹笋清香纯正,不能杂以他味。世人往往用肉烧竹笋,肉味本浊,以浊乱清,是以小人乱君子也,自然品不出竹笋的真正本味。我烧的笋,不仅不放肉,而且不用柴草,是用竹叶来烧的,这就把竹笋的本味汇集在一起,焉得不美!这样的竹笋吃下去,君子风味,便沁人心肺,与我融为一体而不可分也,不是真正爱竹之人,能如是乎?”

后来,文与可调到临川做太守。一天,文与可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然收到苏东坡的书信,信中有诗曰:“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文与可立刻笑得喷饭:“此乃胸有成竹也!”

除了《山家清供》这本书,在宋人诗词中,也多次见到“清供”一词。我在此摘录其中两首。

山居寂寥与世如隔是非不到荣辱两忘因忆秋崖

[宋]吴锡畴

我爱山居好,扶藜步晚晴。

俗醇存古意,境寂快诗情。

杜老银丝脍,坡翁玉糁羹。

随缘清供足,尽可佚余生。

访刘山人隐居

[宋]张炜

步入山回处,茅檐隐士家。

远峰奔渴骥,曲径袅修蛇。

纯翠千茎竹,交红一架花。

客来费清供,汲水自煎茶。

显然,上面诗中的“清供”,也指的是山野农家的田园果蔬。

02 从“清供”到“清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是如此。田野生长的植物,除了食用功能外,还可以供人们观赏。譬如插花艺术,我国在2000年前就已有了雏形,到唐朝时已在宫廷中流行。

到了两宋时期,“清供”的意涵有了拓展。除了田园果蔬外,仕绅、文人们把插花、盆景以及金石、书画、古器等可供案头赏玩的文雅物品也称之为“清供”,这种清供又叫“清玩”。从宋代开始,清玩被认为是文士风雅的标志之一。

常言道:“玩物丧志”,为什么文人志士们还喜欢“清玩”?木心曾说:“志大者玩物养志”。作为文人清玩之物,不仅在于赏心悦目,更在于滋养一个人的秉性。

《孔子家语》中说:“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又说:“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为困贫而改节。”这几句,便赋予了兰花世世代代坚贞守节的形象,于是“养兰修德”成了文人的自我追求。

苏东坡的文房清玩是两块普通的小石头,他取名为“仇池石”,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它们,时时把玩。苏东坡从“乌台诗案”开始,被多次罢黜,尝遍人生百味。这仇池石成为陪伴他的最好朋友,是他抵抗人生失意的“盔甲”之一。

同是宋代的诗,“清供”在此处不是饱腹之用的田园果蔬,而是寄托心性之物:

即事

[宋]舒岳祥

二月东风始见梅,山童折得数枝来。

铜瓶棐几修清供,香鼎中间易卷开。

清平乐·蓝田玉种

[宋]魏了翁

蓝田玉种,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逐渐把清玩也就是“清供”搞成一个新概念,那就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开创出人类生活美学、生活品位的新境界。那时出现了所谓“生活四艺”——品茶、焚香、插花、挂画,这是宋代文人把玩“清供”的代表之作。

03 “岁朝清供”与《清供岁朝图》

古代的元旦,也就是现在的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仪式感肯定是很强的。除了换桃符,挂灯笼外,家中总要重新装扮一番。在宋代,清供在官僚、文人士大夫中已经非常普及,于是,人们便把清供引入到过年的风俗之中,一年之首的清供便称之为“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为了突出新年喜气吉祥主题,清供物品是有讲究的。例如,屋中摆放的花瓶,寓意平平安安;摆苹果一盘,以示全家一年“平安如意”;石榴开口就可见里面有很多子,代表“多子”;佛手取佛的谐音“福”,表示“多福”;桃子常用以祝寿,所以有寿桃之称,象征“多寿”,这就是所谓的“三多”。

岁朝清供的花卉,主要有梅花、兰花、水仙、菖蒲等等,其寓意不再赘述。据说陆游在八十岁的时候得了一盆九节菖蒲,喜欢得不得了,特意写诗一首:“菖蒲古上药,结根已千年。闻之安期生,采服可从仙。''

我国的农历,自汉武帝恢复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后,一直延续至今。正月处于冬季,百卉凋残,那么大年初一这个节日,怎样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呢?

在唐代,我国已经发明了温室栽培技术,有了反季花卉。武则天怒贬牡丹的传说中,寒冬腊月,上苑百花齐放,如果真有此事,那一定是采用了温室栽培技术的结果。现在冬季所谓的“唐花”,据说就是从唐代传承下来的,故有此名。然而,那时的温室栽培技术并不成熟,品种和应用范围极其狭窄。

北宋大名鼎鼎的宋微宗皇帝,由于冬天不易看到珍奇花卉,甚觉遗憾。于是,这位酷爱书画的艺术家皇帝,便命令宫廷画师在新年时描绘各种奇花异草,陈列宫中,以增添岁朝的喜庆气氛。这种用于岁朝时令的画卷被称为《清供岁朝图》。宋徽宗不仅命宫廷画家们编撰《宣和睿览册》收录宫中奇珍异鸟,还编撰《宣和画谱》记载了当时的绘画文献,“岁朝图”由此兴起。流传至今年代较早的作品是北宋画家赵昌与董祥创作的《岁朝图》,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宋元开始,“清供岁朝图”就是岁末年初画家们应景的题材,特别是清中期以后,皇帝的喜好推动了清供图绘画的发展,一直到清代末期甚至民国时期,画家还热衷岁朝清供图,比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孔小瑜等。吴昌硕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留下很多珍品,而任伯年的天竹、齐白石的万年青都堪称佳作。

“赏名花,娱硕果,清供无尘岁朝春。” 清供是文人画中最雅俗共赏的品类。

04 “岁朝清供”,老祖宗的这个过年习俗最应该被传承!

“岁朝清供”这个年俗,一直到民国初期,不少文人雅士还有保留。汪曾祺《岁朝清供》一文就曾有这样的回忆:

我家旧园有腊梅四株,主干粗如汤碗,近春节时,繁花满树。这几棵腊梅磬口檀心,本来是名贵的,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而轻檀心,称白心者为“冰心”,而给檀心的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狗心”。我觉得狗心腊梅也很好看。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树去,选择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来——腊梅枝脆,极易折,插在大胆瓶里。这枝腊梅高可三尺,很壮观。天竹我们家也有一棵,在园西墙角。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长不大,细弱伶仃,结果也少。我不忍心多折,只是剪两三穗,插进胆瓶,为腊梅增色而已。

北京人家春节供腊梅、天竹者少,因不易得。富贵人家常在大厅里摆两盆梅花(北京谓之“干枝梅”,很不好听),在泥盆外加开光丰彩或景泰蓝套盆,很俗气。

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萝卜一个,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铁丝为箍,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蒜叶碧绿,萝卜皮通红,萝卜缨翻卷上来,也颇悦目。

随着时代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冲击,“岁朝清供”这种年俗文化逐渐衰落。

“枯木逢春来,梅花二度开。”中国已经迈入小康社会,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国民受教育程度,现在都大幅提升,“岁朝清供”这个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兴废继绝,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更好地被传承下去。

“岁朝清供”,使生命充满仪式感,这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人间情味的熏陶。

“岁朝清供”,突出一个“清”字。一瓶梅花、一丛幽兰、一盆水仙,摆在岁首案几上,心情顿时清朗,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忙碌与喧嚣生活,迎来了难得的宁静,这是最好的心灵体操。

从饮食方面来说,大鱼大肉已不是人们的最爱,用清淡的“山家清供”来调整饮食结构,更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岁朝清供”,重在一个“雅”字。现在生活美学被推崇,人们在追求更高雅的生活情趣。现在的鲜花店越来越红火,插花艺术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家居装饰也愈发讲究美观。如果我们把仪式感引入进来,新年时换几张“岁朝图”式的装饰画,添置几样小古玩,浓浓的中国风,岂不美哉!正如汪曾祺所描述:“春节的时候,家里放一盆牡丹,一盆海棠,再插上一只玉兰,“这就是玉堂富贵,就有了吉祥的口彩,过年也有了文雅的乐趣。”

“岁朝清供”,贵在一个“简”字。铺张浪费恰恰违背了“清供”的本意,简单而又雅致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我们观赏一下众多《清供岁朝图》,大师们都是以简约取胜。先人所谓:“画为心印,以画为境,以画体道”。虽然说的是画,但也是“清供”贵在养心的真谛。

只要心存美好,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迎来春意盎然。

我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作为从农村出来刚毕业的穷大学生,囊中羞涩,屋中无物。我捡来一大块儿树皮,用钳子夹出在炉火里烧得通红的那一截铁丝,在树皮上烙出枝枝桠桠,又把木块刻成的雄鸡浮雕镶嵌在树皮上方,日历钉在树皮下方。这个简易的日历牌,寓意着雄鸡一鸣天下白,唤醒了树林,开始了新的一天。老婆见到我的“杰作”,异常惊喜。穷人自有穷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

我为“岁朝清供”鼓与呼,让这古老的年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