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除了吃汤圆,还有3个老传统不能丢,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正月十五除了吃汤圆,还有3个老传统不能丢,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笑笑说军事     2021.02.24  15:51正月十五,是中国及世界华人最主要且浓重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普天同庆和家庭庆贺的节日之一。在古代,对于时间的开始或第一个起始的时间,均称为“元”如正月初一为“元日”,夜晚则称之为宵,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谐音于“圆”,故称为“元宵”。

1、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时期。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要走出家门,边赏月边看花灯,现在有的地区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精彩缤纷的民俗表演。

2、走桥。走桥也叫“走百病”“游百病”等,是人们在元宵节用来祈求健康的一种活动。最早起于明清时期。是指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的晚上,人们相伴出游,逢桥必过,以期祛病延年。

3、舞狮子。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听说在南方盛行。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年俗也算是“年味”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来的代代相传,老祖宗才将这些习俗文化传到了我们手里,它们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我们在牢记这些老规矩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尊重祖先,对天地持有一份敬畏之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