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鉴赏:(明)唐寅
(明)唐寅---《金昌送别图》
唐寅《金昌送别图》,21×132cm。此卷为书画合璧,卷首即为吴湖帆题“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真迹。黄甫子浚题诗合璧,吴氏梅景书屋珍藏。”
图绘柳溪水岸边四人拱手作别,即将远去的朋友回头顾盼他的三个朋友,深含依依不舍之情,旁边一樵夫等待离别的人上船,即将扬帆起航。远处群山连绵,云雾霭霭,空旷高远。整幅图以水墨与淡设色相融合,使画面呈现出清雅的格调。
此作亦曾为吴湖帆的藏品,并录入《吴氏书画记》中。画面绘江南景色,远山归帆,柳溪水岸,江边立于数人正相互揖手作离别之状。平远取景、以墨的浓淡与对景物刻画的虚实很好地构建了空间关系。同时,水墨与淡设色相得益彰,使画面呈现出清雅的格调。卷末有唐寅题画诗一首:“金昌亭下送人行,天际残阳对酒倾。重祝珍调无别语,依依杨柳不胜情。”落款为:“唐寅画并题”,钤“唐居士”、“吴趨”及“南京谢元”三枚朱文印 。其后为皇甫子浚行书自书诗,诗前题写:“春日送忍斋母舅先生招游虎丘,漫赋。”综合文献可考皇甫子浚生于明弘治三年(1490),卒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名冲,号少玄,明代诗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官礼部主事、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谪广平通判。旋移南京刑部主事、进员外郎,迁浙江按察佥事。好学工诗,负才名,与兄沖、弟汸、濂并称“皇甫四杰”。著《皇甫少玄集》。
卷中吴湖帆题有四处跋语和包首、前绫隔水两次题签,可以看出吴湖帆不但确定这件作品为唐寅的真迹而且非常珍爱。关于作品的创作年代,吴湖帆通过款题的书法风格研究认为应属于唐寅晚期之作。他在题跋中写道:“右六如送别图卷虽无年月可稽,审其款书,当作于正德晚季唐氏五十左右时也。”又“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据题款书审定之为正德晚季所作。”吴湖帆对唐寅的这件作品在绘画技法上的高超表现倍加赞赏,同时结合他所鉴赏过的其他唐寅作品作为佐证,以说明此画为真迹乃确着无疑。题跋云:“用笔谨严,与绢本纵笔挥洒者不同。而人物衣褶则仍一本家法作风。余藏有《兰亭小卷〉、《驴骑归思图〉与此悉同,而城楼旗杆尤为六如画个性流露处也。”
关于此卷的流传,吴湖帆也加以考证,认为原藏于清代鉴藏家狄学耕处,后又传与其子狄平子,藏于其“平等阁”中。狄学耕,字曼农,江苏溧阳人。曾任江西知县。善画山水,家富收藏,王蒙《青弁隐居图》即为所藏。狄平子为其子,原名葆贤,字楚青,号平子,斋名平等阁,擅长书画及古画鉴定,后在上海创办《时报》、《民报》和有正书局。为民国时期的书画家和鉴藏家。此卷曾有狄学耕的题跋,吴湖帆重装时将其截去。
吴湖帆在此卷中不但题有多处跋语,而且还钤有不少的鉴藏印,如,“吴氏梅景书屋图书印”朱文印、“吴湖帆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白文印、“梅景书屋秘笈”朱文、“梅景书屋”朱文、“双修阁图书记”朱文、“潘静淑珍藏印”白文、“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朱文、“吴湖帆珍藏印”朱文等,可知此卷为吴氏极珍爱之物。吴湖帆还曾精心临摹过这件作品。
此卷后来流于海外,是散佚海外的重要唐寅作品之一。
说明:吴湖帆(1894—1968), 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其画斋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一批著名的书画人才。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洪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著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山水集锦》及多种《吴湖帆画集》行世。
著录:吴元京审定、梁颖编校《吴湖帆文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