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食、喝酒、运动、上瘾症等问题的Q&A-《精神健康讲记》连载23
听众:对于抑郁症患者,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李辛:对于抑郁症或精神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人群,饮食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注意脾胃的保养,可以根据体质的厚薄、神气的清浊,在食物上进行厚薄清浊的调整。
但是,前面说过,人很有意思,往往是本身已经偏浊的人,喜欢吃浊的食物,而本身已经过于干净、接纳力不够的人,会去选择过于素净的食物,这样就容易失中。这个部分,需要在更多了解自己的神质、体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做一些调整。
对于抑郁症的病人,酒要小心,因为酒精会增加神的浑浊度,而且,也会增加肉体和情感部分的震荡和压力,增加思维部分的复杂,总之会增加多余的偏力。
听众:运动或太极对抑郁症会有帮助吗?
李辛:运动在抑郁症的恢复中是必需的,只要有合理的、持续的运动,就会起到帮助。如果要分得细一些,不同的体质可以配合不同的运动。比如跑步和太极,从中医来说属于两个方向,开和阖。
对于偏焦躁不安的案例,因为本身的“神机”“气机”格局偏开,那么,运动项目可以以“阖”为主,比如以太极、八段锦、站桩等安静柔和的动功。对于本身淤得比较厉害,不管是神、气还是形,乃至他的生命状态缺乏突破力的,那运动中“开”的比例最好多一些,比如跑步、拳击、网球等等。
对于一些从来不敢表达、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真实想法的人,我会建议他们先从走路过渡到跑步,等一段时间有了体力之后,再去做一些对抗性的训练,比如打网球、乒乓球。等体能和精神力又提升了一些后,再去练一些对抗性的武术,比如咏春拳、拳击。因为这类人,在生活中从来都没有去尝试“对抗”,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神气都畏缩在里面,所以可以从运动入手训练。
运动的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跑步,如果有条件就要去自然的环境跑。自然环境在我们运动的时候能给我们充电,比室内的跑步机要好很多。尤其是不要边看电视边跑步,也最好不带耳机,也不要惦记自己已经跑了多少步。
跑步等运动的重点是:此刻,我们是专心致志地跟自己的身体在一起,体会整个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感受”。
现在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身体、情感的感受了,过多地待在自己的思维和欲念的世界,过多地去关注外界,这个状态都是神和气收阖不住的状态。
所以为什么我常常建议大家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因为在这种慢慢练习的过程中,最起码我们会被动地把神意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这点非常重要,是一切回归的开始。
回归之后,再来看自己和世界以及彼此的关系,才可能做出相对正确的调整。
如果一个人不在自己的原点,而只是到处学习,看书,按照中医、西医或者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给他提的建议来生活,可能永远都会迷惑在不断出现的问题中,而无法清晰、深入,建设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罗盘,而身体是重要的基础。
听众:咖啡和茶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病人会有影响吗?
李辛:还是看个体的心理状态来决定。这类心理病人,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同样的症状,如果发生在农村长大的人或者是部队的战士身上,可能就忽略过去了。但对他们来说,稍微出汗多一点,或者几个小时没睡着,就可能会过度地重视。
在我们看诊、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帮他解除掉某些顾虑,多一点尝试、接受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原来有喝茶、喝咖啡的习惯,因为得病不敢喝了,但心里还想喝,那我们建议他在自我感觉稳定的时候,少量地喝一点,同时观察,保持心里有一定的开放度。任何部分的一小点打开,都相当于治疗上的一个推进。
这些和个人体质的敏感度也有关,一般来说,在茶方面,熟普对睡眠会好一点,它偏阖、收、降;而对于比较厚重体质的人,可以用流通好一些的稍稍偏“开”的茶,比如生普或者白茶,生普有点像温病的用药思路。
每个人体质不同,每个阶段的体质也会有所变化,这些都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哪些喝了会影响睡眠,最近就少喝些,过一阵再尝试。对于那些比较淤的人呢,可以用大红袍这一类。大红袍有点像行风气的药,是茶叶里面的阳药。但这些都还不是重点,运动是最重要的。
比如跑步,等于从精神、肉体和能量层面打破了限制我们精神的障碍物,这是一种突破。我的很多病人跑了一阵后都会说:“我好多年没跑步了,原来多走几步路就害怕,会气短,没想到自己还能跑起来。”然后,跑着跑着,就开始能笑了,慢慢就对周围的一切有信心了,这是帮他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疗法。
听众:思维复杂的人,精神是简单还是复杂?
李辛:精神,从概念来说,它相当于是思维、情感活动的大背景。每个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广度、深度和特定的维度,这其中,清晰度与稳定度是一个基石。
而思维、情感、感受以及欲望,可以理解为是此背景之上运行的几个不同的程序:有的人是以思维为主的,比如研究学问的;有的人是以情感为优势,比如艺术家;还有的人是以肉体为优势,比如运动员或者是练武术的。喜欢吃喝玩乐的属于偏欲望型的,我们普通人都是这几个部分不同比例的组合。
清晰度高一些的人,能知道自己在哪个层面为主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及其他层面的运行状态。
从传统观点来看,通常精神越稳定、越单纯,思维和肉体也会更清静和干净,就能比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运作水平。他的意识、思维、情感和肉体是怎么应景配合的,就比较不会让自己轻易陷在里边,所以这类人倒是不容易得精神心理类疾病。
听众:如何看待酒的问题?
李辛:酒是谷物的精华,能够快速补充我们的气血,也能暂时增强我们的志气,加快我们的思维甚至行动力,但是这些需要有个前提:我们的神识是清晰而稳定的。一池干净的水,你搅得速度再快,还是清的,而浑水呢,越搅越浑。
我前些年接触过一些道家人物,他们中有不少爱喝酒的,还自己酿酒。我和太太有一年跟着道长们在端午节学做松针酒,用鲜嫩的松针加山泉水和白糖酿造,那段时间住在道观里很幸福,每顿饭都有丰富的素
食和好喝的松针酒。对于一个精神心理还有不少问题的人来说,他的神是糊的,好比池底积了好多淤泥,越搅越浑浊,这样喝酒会增加问题,这时候酒对神的影响不容忽视。
酒对身体的影响也分两面,酒虽然能短期补充我们的气血,但并不能够智能地调整我们的气机格局。如果是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或者内有湿热的,酒喝进去,只是在我们原来的气机格局上再加一份“偏力”。
尤其是好多人喜欢边喝酒边肆无忌惮地调笑、玩乐、熬夜,这酒就成了加速“开”、加大“耗”的助推剂了。时间久了,会让原本偏颇的格局和体质偏得更严重。
但那不是酒的问题,是人的问题。酒是一种能量补充剂,看我们怎么用。
那么,如果要借酒来补充气血和调整气机格局,什么时候喝才合适?
古代小说里,常提到“喝酒御寒”。当我们气血不足、身体过于寒滞的时候,少量喝一些酒对人体是有利的。尤其是现代人,思维动得太多,四肢动得太少,基本上都有上热下寒、虚实夹杂、瘀堵湿热的情况。要改变身体的不良气血分布格局,就是去运动,其中走路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若是气血不足,又是上热下寒的体质,在走路的时候喝少量的酒,一是能借由走路带动气血均匀输布全身,二是借由酒力来增加气血,来帮助气机往平衡的方向调节。
关于酒本身呢,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酒是掺兑的。为了口感、香味、颜色兑各种不自然的添加剂,它的品性和自然酿出来的不一样。
兑出来的酒,如果从性味来说,偏躁、动、散,力量是偏斜的,不是圆的。有的光有开,没有阖;有的光有动,没有收,没有一个原点。就像一位人格分裂、内心冲突的病人,这样的酒喝下去,不利于身心,这类酒尽量不要喝。
不同的酒有不同的性味。比如原料好、酿造工艺自然的高度白酒,辛温流通,高品质、年份久的白酒,格局温和中正,不会有过分升浮开散的问题。
西方的白兰地,甘温而辛,偏于滋补,过去常作为老人和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强身之品;威士忌微苦微涩而辛温,有很好的流通性,而且带一些沉降收敛的作用,气血不足的时候稍喝一点,有助于睡眠。
相较于白酒,黄酒酸甘而涩,气辛温,比较黏滞,如果身体内部本来就瘀滞有湿热的,就要少喝,不然会增加内部的瘀堵。以前常能看到爱喝黄酒的老人,身材臃肿不灵活,脸上挂着两个肿眼袋。这个状态,说明身体内部的环境已经堆积得很严重了。
红葡萄酒甘酸涩、微温,柔和流通,有滋养的效果。但对于气血不流通的人体,会助湿热,除非是特别好的品质。白葡萄酒偏于甘凉、微涩,滋润,身体需要的时候少量喝一些,有助消化和补充津液,适合燥热的夏天。冰酒甘甜、醇厚而微温,是滋补气血的佳酿,口感也柔和甜美,很适合气血偏弱的女性和老年人。
但喝酒要有度,身体需要的时候可以喝一点。太频繁地喝酒,喝太多,代表人体的气血一直在“贷款”,借的总有一天要还,还要赔上利息。所以,需要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适当补充。
听众:上瘾是怎么回事?
李辛:人为什么会成瘾?有的人会对咖啡或者是酒成瘾,有的是对女人或男人或某一类东西和习惯上瘾。
回到最开始说的,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我们的生命力,最好能圆圆地布散出来,像一个均匀的球,而不是某个方向特别偏重或某个方向完全忽略,这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
当我们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受了社会、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生理的影响,个人的意识结构和认知有了偏差,神气和气血格局也会相应产生不均匀的状态。有的部分给封闭住了,产生某种内在的压力,会需要找精神和身体上的出口。这时候,出现了某个让我们感到解压、舒适的人事物或感受,我们就可能会紧紧地抓住它,依赖它。
我们知道心身是一体的,比如常见的心身疾病,其实就是压力的郁积在物质身体层面的爆发,比如胃溃疡、甲亢、偏头痛、高血压、糖尿病......如果这些压力在精神、思维、情感层面爆发,就会演变成精神心理问题。如果在生活习性层面爆发,就会变成“瘾”。
比如,当家里的长辈们都忙碌焦躁,没有安静的时间和心理空间去陪伴孩子,或者陪伴的时候嫌孩子太烦,总是塞一个手机给孩子......孩子渴求的东西被一个手机替代了,上面的动画片或游戏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忘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沉溺在“手机”这个“稳定供应、有趣的空间”里。
大一些的孩子厌学、游戏上瘾也是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学校里面对老师有压力,在家里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管束也如同一张网。只有房门一关,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才能感到自由和自主,才能被这个世界的小伙伴们理解。如果父母不在生活上、学习上解除对他的压力,孩子是不会愿意从那个虚拟的小世界里出来的,因为太不舒服了。
这其实是一种后天习得。就像实验室里的老鼠,到处布满了各种压力源,最后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角落,缩在那里。当一个人生活的各个部分被剥夺得太厉害的时候,会逼得他牢牢抓住一样东西,然后,慢慢地,这样东西会变成他生命中重要的“支柱”。
听众:关于中医的精、气、神,您是怎么认识的?
李辛:这三样其实是一个东西,也可以把它称之为生命力。我们的肉体、气血、思想情感的运转,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在不同的层次运转有着不同的状态,古人为了表述的方便,用了精、气、神三个概念。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实是他的整个生命在跟整个世界——人、事、物,跟气运、六淫、七情......整体地互换和互感的。
个体先天的固有程序和神识的反应模式,决定了一个婴儿出生后的神气格局,这是先天带来的格局。那么他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只是在这个先天的气机和神气格局原点上做一些调整,很少有人能跳出他原有的神气格局。如果能做到,就是改命了。
如果我们画一张图,一个正常人体的气机是一个均匀的圆球,越是身心健康的人,圆球的内外越一致、越均匀。
心身失偏的人,他的“球”里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一些明暗点。气机的运转模式,可能该升的时候反而降,或者该流通输布的时候不通畅,甚至还有一些东西拧住了,而极度成瘾或是重病的人会更加严重。这些拧巴的神气格局,是上瘾、偏执、重病,还有暴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它是由我们平时的认知、意识、思想、行为等渐渐塑造的。
在这个部分,针灸是非常合适的,还有太极、静坐、传统的导引术。
这些部分可以协助我们逐渐调整认知、扩展意识的盲点。
八段锦中有一式叫五劳七伤向后瞧,我原来常练的八部金刚也有类似的一式。这个向后瞧的动作,能够把带脉封闭的状态拧开。这些传统功法大家有空可以上网学一下,对打开结住的气脉很有益处。能量层面上,某一部分的气脉松开,对于精神层面上的松开有很大的帮助,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关系。
中医有五神,神魂志意魄,志意属于后天发展起来的社会适应模式,魂魄属于先天的本能。神“总统魂魄,兼赅志意”,它是超越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肉体感受的。
从2000年到2010年,我在做中医的同时也做心理医生。这类心理咨询属于西方经典心理咨询,不开药也不做量表。当时有个很重要的体会,一个人必须要学习真实地对待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然后把自己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个非常重要,是健康的基础。
所以,我们作为医生,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先从自己开始,了解自己哪些部分受到了干扰、限制,先开始了解自己的神、气、形,它属于厚薄、清浊、定散的哪个部分,这样就自然知道面前的病人是什么情况,就可以相对深入一点帮助他。
Tip10:神虚、气虚之人的养生方向
|
|
* 转载请注明:摘自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李辛简介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