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元说捐就捐,这些房企到底为什么?

上周,福布斯2020中国慈善榜发布,36家房企上榜,总捐赠额超过70亿。
但是,有朋友提出,
房企们钱捐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为啥捐,捐的钱都花在哪了?
另外,还有粉丝补充,一些区域型房企,公益捐赠金额也很大,但由于未上市等原因,没能统计入榜单。
所以,今天涛哥大致汇总了过去几年中,单笔捐赠上亿的房企案例,顺带说说公益捐赠的钱是怎么花的。
01  那些捐过上亿的房企
1亿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国内各行业,千亿企业不少,但毕竟公司赚钱不易,
一次拿出1亿真金白银投入公益事业,这样的案例并不多。
今年7月,俊发集团向云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用于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助力云大一流大学建设。
今年6月,阳光城母公司阳光控股为迎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捐赠1亿,用于支持厦大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

春节期间,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世纪金源等房企分别捐赠上亿元,用于抗击新冠疫情。

2019年,龙湖捐资1亿设立“龙湖-故宫文化基金” ,用于保护故宫历史文化遗产、传播传统文化教育。

2019年,绿地向华东师范大学捐赠1亿设立“绿地心计划教育公益基金”,支持学校一流大学建设。

2019年,越秀集团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1亿,用于支持港科大科研创新、培育顶尖人才。

2018年,金科向重庆市慈善总会捐赠1.2亿用于精准扶贫,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和教育条件。
2018年,正商集团董事长张敬国向郑州大学捐赠1亿,用于支持金融研究院等方面的发展,助力母校双一流建设。
2017年,世茂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价值1.33亿的国宝《丝路山水地图》。
可以看到,这些一次捐上亿善款的公司,要么是千亿级全国房企,要么是地方性知名地产。
像正商、越秀、绿地、阳光城、俊发等,虽然因比较低调没登上福布斯榜,但其实在慈善领域贡献颇多。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能够积极回报社会,拿出大额捐赠解决扶贫、教育、文化领域的问题,值得点赞。
02  亿元捐赠背后的理念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来自其内心底层的追求和价值观。
对于公益事业,做不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社会衡量标准,完全是个人理想情怀的体现。
像有些粉丝问,捐款是不是为了拿地,是不是能避税等。
其实好好想想,慈善捐赠所对接的地区和部门,跟拿地八竿子打不着;避税更不是目的了,顶多省去捐赠额一小部分的税,捐赠支出却是实打实的。
将心比心,事业有成后捐助他人、回馈社会其实是固有的中华传统美德。
纵观房企亿元捐赠的投向,可以将他们的公益重点分为三类:
1、救灾救援:例如恒大疫情期间先捐款2亿抗疫,又捐1亿给中国医学科学院用于药物研发,此外还捐5000吨蔬菜保障武汉生活所需,稳定当地菜价;
当年汶川和雅安地震时,恒大也第一时间捐赠千万级善款用于抗灾救援,可以说在灾害面前,恒大总能冲在最前线。
2、扶贫助学: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振兴地方教育,是很多房企慈善投入的重点,以今年7月向云南大学捐赠1亿的俊发为例。
作为一家典型的区域型房企,俊发一直比较低调,深耕西南地区,在中指院和中房协的城市更新榜中均位列前5,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投入当地的精准扶贫和教育事业。
除捐赠云大1亿外,俊发近几年还曾捐赠版纳危房改造扶贫项目2000万,捐赠怒江州精准扶贫500万,助力东川区脱贫攻坚捐赠5000万等,累计捐赠金额达5.66亿,成为区域房企扶贫助学的典型样板。
3、弘扬文化:龙湖创始人吴亚军是一位非常有文化气质的女性,龙湖原著系产品也是致敬中国文化的佳作,因此龙湖捐赠故宫博物院1亿用于文保事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也就相得益彰。
事实上,龙湖、俊发、金科等公益事业投入不小,每年都有千万级捐赠项目,属于做的很多,但对外传播比较少。
这些公益实践虽然关注的方向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企业家取得一定成就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理想情怀。
03  捐赠如何有效使用
近几年在社会捐赠中出现的少数问题,让很多人对捐赠款能否有效使用产生怀疑。
目前,不少房企每年会发社会责任报告,总结公益支出用途和产生的价值,还有一些房企会和相关部门一起,监督公益资金使用情况
例如,碧桂园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其2019年累计公益捐赠7.9亿:
设立20多项教育专项基金,覆盖全国40所高校、3所慈善学校,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 ,联合超70个成员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
俊发帮扶昆明东川区扶贫的5000万善款,也有详细的披露报道,分别用于宜居农房建设、学校建设和贫困生助学、脱贫攻坚及产业扶贫等领域。
通过房企、政府部门以及公益机构的有效配合,我们能实实在在的看到,
爱心捐赠被用在需要的地方,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帮助。

总 结

在每个时代,都有与国家和人民共同奋进的企业和个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慈善商圣范蠡,曾三次散尽家财,接济周围穷苦的乡亲。
解放战争后,首富荣毅仁把全部资产捐献国家,成为令人敬佩的“红色商人”。
公益慈善,做还是不做,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追求。
正是有了无数这样慷慨回馈的责任企业,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