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上海越剧的高光时刻,《龙凤花烛》诞生记
多剧种演员联袂共唱戚派经典《龙凤花烛·四季衣》
锡剧名家黄静慧、苏州弹评名家周红
沪剧演员王丽君、戚雅仙之女傅幸文
今夜彩烛耀眼明
——越剧《龙凤花烛》谈往
之所以借用一句唱词作为行文的标题,是因为借助《龙凤花烛》上演七十年的节点回望戚毕合作的七十年,由戚毕合作的七十年引申出合作--静安越剧团的创业奋斗的七十年的话题,每每讲来总是让人心情激动,且常讲常新,此刻毫不例外,我们又如同置身烛光闪烁的夜晚,抬眼望去,满目生辉。
合作越剧团的编剧红枫先生想要将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徐枕亚的《玉梨魂》搬上越剧舞台,最早应该追溯到1948年。因为他觉得原著词藻优美,情节凄婉动人,作为一部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小说,它迫使人们思考婚姻问题,思考固有的传统道德的矛盾冲突问题,这样的题材改编成越剧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创作,1950年的初秋,以反封建礼教为主题的《龙凤花烛》配合着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而诞生了。改编之后的《龙凤花烛》已然不是原著的拷贝,而是力求完美的再创作。和他一起创作的,还有导演沈默先生,应该说,他们对忠于原著又高于原著的这部戏是比较满意的。同样满意的,还有剧中徐梅红的扮演者戚雅仙。戚雅仙在《龙凤花烛》之前演过一出历史剧《武则天》,由于历史人物众多,唱词念白深奥,她感觉这种不合自己戏路的角色是不会成功的。
《龙凤花烛》1950年戏单封面
《龙凤花烛》戚雅仙、高剑琳剧照(1950年)
《龙凤花烛》1951年戏单封面
《龙凤花烛》戚雅仙、毕春芳剧照(1951年)
《龙凤花烛》1962年戏单封面
《龙凤花烛》剧照(1962年)
图文由雅歌春韵授权发布
赞 (0)